有多少人记得从今年开始给农民设定的那个“节日”搞笑不!

又有多少人想到,“农业农民农村”这个三农问题才是国之根本呢?你们眼中的节日就是耍、吃饭、买衣服、休息,农民呢?增收,多赚钱,给小孩读书,预防大病!

设立一个节日,这是在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吗?

中国节日现在不可谓不多了,三天一小节七天一大节,节日是过得不亦乐乎。可是设立这么一个节日,又与农民有多少相关性?又能解决多少农民的问题呢?我记得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村,农业。

我也记得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根子上的思路是:让农民增收!那么这么一个节日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实质上的好处吗?

怕是只能拭目以待了。

记得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设立“八八父亲节”,不接地气而最终昙花一现。如果这个“节日”不能为广大农民所接纳,怕也是只能沦为部分人士乘机捞钱的玩物。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其他瞎扯淡!

​丰收自然就离不开耕作,我不说网上那到处都是的农村大面积弃耕抛荒的文章。

就以我这附近几个县来说,耕地抛荒的情况惨不忍睹。良田成了荆棘丛,坡地早已无从寻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而那些尚在耕种的土地,也由于年轻人不在家里或不愿务农,年老力衰的农民也只能把双季改单季,以勉强维持土地不荒芜。至于土地上的收成,实在是没有多少人去关心的了。

现在在农村,人们把这种田叫做“养生田”,在外的子女往往也是从锻炼老人身体,保证健康的角度才没有过多的阻拦干涉。

这样的农业会丰收吗?怕是只能说有产出。

但从国家层面上来讲,丰收吗?有啊,在电视上中国粮食年年高产,年年增收。我确实相信这个事实,通过查询农业部网站的历年进出口数据,中国主粮进口确实是非常少的。这说明国家层面的丰收是确确实实的事。通过媒体电视等也可以发现,我国粮食主产区全都集中在平原地区。可以说他们担当了中国人的口粮保障任务。

这也确实符合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所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我国幅员辽阔,局部减产并不代表全国面上的情况。

看到这里,我心里只是小小的嘀咕了一句,可不可以改名叫“中国农业fengshoujie”呢?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这一字的改动似乎才能更好的体现这个节日实质上的意义。毕竟中国农业的丰收并不是中国农min的丰收。以平原地区所占的中国农业人口,应当不会超过6.5亿中国农民总数的40%吧?​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其他瞎扯淡!

平原地区粮食产量的增长,确实体现了科技也是生产力。然而就全国来讲,抛荒的耕地又有多少?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的地区又有多少?中国适合大农业生产的盆地占中国陆地面积18. 8%,平原占12%,这些地区丰收了,是国之幸事,然而对其他地区的农民来讲,又有多大关系?

现在的农村大面积抛荒,双季改单季,农民不种地,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舆论在怀念曾经的乡土情怀时,往往责怪农民不种地。

作为一个农民的我,心里往往是愤闷不堪。

不要怪农民不种地,扣除种子,化肥,农药,往往连个人工费也保不住。

现在农村普遍的情况就是,农二代不事耕种,也耻于耕种。

在能赚钱就是正道理的当下,年轻人种地就是无能的表现,这种观念在很多地方都已深入人心了。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这种情况在当下反而越来越为明显。

那么农民种地不赚钱,凭什么要农民种地?

这事关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农民问题:增收,如何让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大的农村就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蓄水池——lianjia劳动力的蓄水池。由此产生的一个现象就是长久以来的春运大军,这是一支年青人的队伍。

另一个现象就是农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

在这两个现象的背后就是农村逐渐走向衰败,这个无关农村建了多少新房,道路多么平坦,村容多么整洁。如果呆在农村不能赚钱,那么三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当然也就无法解决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青黄不接的问题。

大面积的农民不种地,封手何来?农民封手节又与他们有关系吗?

在当下的农村,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根本无法与市场经济相抗衡。哪怕你再有情怀,在资本的冲击面前,你什么也不是,往往还只能让人扣上一顶懒或者蠢的帽子。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其他瞎扯淡!

之前一则新闻在悄悄流传,《月薪过万,外企白领辞职回乡养鸡,结局意想不到》。作为月入万元的白领,成都的唐冬先生毅然回到农村创业,这其中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怀。然而他失败了,在亏损几十万元后无奈重新回到城市谋生活。我看了一下他的思路,特色养殖,生态产品,电商运营,这都是国家着力推荐的方式。电商进农村,在现在搞得轰轰烈烈,然而唐冬就是在这上面倒下了。

唐冬可以说是新式农民在农业上的试水,年青,有知识,有干劲,有资金。但其创业历时二年,最终只能惨淡收场。

我们或者国家又能在这方面吸取什么教训吗?要知道,现在国家还在鼓励人们回乡发展这种模式的农业,鼓励青年回农村创业。

作为一个在农村的人来说,这更有可能是一个大坑。

限制新式农业发展的瓶颈就是市场,如何推广产品,把产出的农产品销售出去,这才能让这种新式农业开花结果。

唐冬的经历绝对不能说是丰收的。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其他瞎扯淡!

唐冬更是让某些人挖苦、讽刺。

舆论传开后,听说成都市政府愿意帮他一把,然而这种单个的帮扶,能普及到所有的农民吗?我估计政府是不敢说这句话的。

那么农民在传统农业上不能丰收,在新式农业上也不能丰收,请问丰收的是谁?或者说封手的农民有多少?

关注三农问题,到底是形而上,还是真抓实干,这是个原则问题。

如果在现在还要来讨论农业在国家稳定与发展中的重要性,那只能说是失智了。

如何解决普遍存在的三农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真正的解决问题往往是要付出极大心血的,也是极为麻烦的。

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靠小修小补,是徒劳无益的。

农村,需要一场国家政策层面的改革,从根子上进行革命。

只有中国农民普遍性的能封手了,能在农业上赚钱了,能在农业上养家糊口了,那时中国农民封手节才有意义。

能做到此,说一千,道一万,这才不是瞎扯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