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關羽荊州時代,廖化就是蜀漢中一員將領。如果此時益州豪強還對蜀漢有一絲絲的好感的話,劉禪有可能會堅定信心對抗。


歷史有很多假設,那麼我們也可以試想下,如果偷渡陰平後,劉禪沒有投降而是繼續憑藉成都堅守,結果會怎樣?蜀漢必不亡。不過,歷史上沒有四川政權能夠長期獨存,只是可以延緩滅亡時間而已。
其實蜀國當時的滅亡從表面上看是有很多偶然的。比如,諸葛瞻沒有兵敗而是憑綿竹據守等待援軍。畢竟,鄧艾只有不足三萬兵且從陰平一路走來,相當疲憊。一旦勤王之兵到來,鄧艾就變成了甕中之鱉。此時,劍閣還在姜維的手中。張翼、廖化也都在劍閣作戰。這裏面,不得不佩服下廖化這位仁兄。從關羽荊州時代,廖化就是蜀漢中一員將領。在當時,他是關羽的主薄。在關羽敗亡後,竟然短暫的歸附了孫權。但是,廖化還是一心向漢的。採用詐死的方法,逃回了蜀漢。從此,開始了廖化開掛的一生。熬死了諸葛亮、蔣琬、董允,到了蜀漢滅亡的時候還依然健在,算是個活化石了。
我們看此時蜀軍的兵力,姜維率軍五萬多在劍閣。《士民薄》中記載“帶甲將士十萬二千”,也就是說蜀漢有十萬兵力。刨除漢中的漢、樂二城,綿竹關的諸葛瞻應該是有一兩萬兵力在手中的。關鍵就在這裏,諸葛瞻一定不能被殲滅。因爲十萬蜀軍,除去諸葛瞻和姜維外,剩餘兵力就是南方和永安的一兩萬人,如果諸葛瞻被殲滅成都基本是沒救了。 書歸正傳,爲什麼說蜀漢一定不會滅亡呢?因爲看此時鐘會的戰局是最緊要的。鄧艾是一支奇兵,雖然能對戰局產生影響,但是並不能一定起作用。如果此時益州豪強還對蜀漢有一絲絲的好感的話,劉禪有可能會堅定信心對抗。那麼,成都起碼會成爲僵持局面。而同樣僵持的就是姜維一路了。接下來,屢次發生在諸葛亮身上的劇情就會發生在鍾會身上。由於進入漢中的道路只有幾條,所以鍾會在僵持局面下就會出現糧草不足的問題。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鍾會就只能採取撤兵或者就地屯田兩個手段。屯田就不用說了,種地是沒有這麼快的,那個時候說不定鄧艾都餓死了,早就被殲滅或者撤退了。而如果是撤兵,那麼鄧艾就會在蜀中變成了一支孤軍,最終結果也是會撤退。

還有東吳方面可能很多人沒有考慮。面對司馬昭攻蜀,東吳此時已經派兵進攻魏國淮南地區來緩解蜀國的壓力。而且,當時吳國已經派兵前往蜀國。只是,後來蜀國滅亡,這支吳軍就開始攻打蜀國東部重鎮永安,被羅憲擊退。也可見,當時東線也是有兵力的。劉禪完全可以支撐到援軍到來,解蜀漢之危。對於姜維的軍事才能,可能有人會質疑。但是,想下他能在被包圍的情況下百里穿插回到劍閣,就可見他的軍事能力了。蜀國其實沒那麼快滅亡,可以參看後世的南宋,只要防守得當,依然可以堅守。不過,由於國力巨大的差距,蜀國成爲第一個被滅的國家是肯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