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東西方槍械發展,總是令人唏噓不已,我國作爲槍械的發明國,但在近代槍械發展已經極大的落後於西方,其中的原因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沉重且令人反思的原因,爲避免文章過於枯燥,此文我將很少舉人名和具體時間,主要探討原因,用簡單的話語說明落後的原因。

三眼銃仍然是一種火門槍

首先,先要了解近代東西方槍械的發展進程以及我國的槍械是什麼時候落後於歐洲的,不同於很多人認爲的清朝,我國的槍械在明末清初就已經落後於西方了,在明初期到明中期,我國槍械與西方槍械大同小異(其實說白了基本沒差異,都是短短槍管後面插根長木杆),都很原始和簡陋,我國和西方都用的是火門槍,這個時候起,可以說我國與西方在槍械發展上處於同一起跑線。

東西方火門槍大同小異

不同於清朝,明朝雖然槍械發展緩慢,但總得來說還是樂於學習的,所以不能說我國槍械在明朝時期毫無發展,到明末,我國雖然仍有火門槍在服役(比如三眼銃),但同樣裝備的鳥槍以及仿製的國外槍械比火門槍進步的的不止一星半點。那麼,西方槍械發展的如何?在火門槍之後,西方將火門槍後面的長杆與槍管上下結合,逐漸形成今天意義上的槍托,逐漸又在此基礎上加裝扳機、引火杆、藥池等機構演變爲火繩槍,我國槍械也就是在火繩槍這裏開始徘徊不前,雖然有購買過燧發槍,但一直沒有大規模裝備部隊,而火繩槍則是現代槍械的直系先祖。之後則是簧輪槍的風行之時,目前發現的最早簧輪槍文物是1521-1526年製作的,但學者認爲簧輪槍在15世紀90年代就已經被髮明,但簧輪槍在槍械發展史上所流行的時間很短,因其昂貴的造價軍隊裝備數量也很有限,可以說是曇花一現。然後1547年(此時中國處於明中後期)法國人馬漢發明了燧發槍,自此我們可以說在槍械發展上已經完全落後於西方了,但此時距離燧發槍全面換裝於歐洲軍隊還很早,簧輪槍與火繩槍仍然是此時歐洲軍隊的主力,在17世紀後半葉燧發槍開始大規模列裝歐洲軍隊,然後燧發槍風行了一百多年之久,也正是這個時期,歐洲人端着燧發槍開始吊打世界。在19世紀初,隨着雷汞的問世,火帽出現,火帽槍也隨即橫空出世,火帽槍與燧發槍雖然在結構上差別不是非常大,但是重要的是火帽的發明,火帽的發明埋下了金屬定裝彈出現的種子,金屬定裝彈出現是槍械發展史上又一里程碑的存在,而且火帽還直接演變 出了邊緣發火彈,不過金屬定裝彈大規模列裝的時期我國已經被歐洲所擊敗,而我國此時也領教了西方槍械的厲害之處開始進口西方槍械,所以這不是本次談論的範圍,東西方槍械發展進程就說到這裏,然後開始將我國槍械發展是怎麼落後於西方的,什麼?你說爲什麼不講我國槍械的發展?那就講一下,到了清朝後,清初我國用火繩槍,到了一鴉,我國用的還是火繩槍,一句話,停那了。

槍托的雛形

簧輪槍

燧發槍

火帽槍

那麼,我國槍械落後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可以說非常之多,閉關鎖國可不是原因之一,事實上也不是我國槍械研發落後的根本原因,頂多是阻礙我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然而當初英國給乾隆的禮品就有燧發槍,就是不學,有什麼辦法),很多人一提清朝就認爲清朝是廢除槍炮鼓吹弓馬打天下,然而實際上清軍裏使用火槍的士兵很多,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的配槍率基本都在50%左右,但是,這並不能否定清朝對我國槍械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迴歸正題,我簡單說明一下我國槍械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原因。

政策與人民思想方面是最根本的原因,由於我國當初的科舉制度,榜上有名即可上朝做官,而且相對公平的給了每個有文化的人蔘考的權力,所以當時的讀書人都削尖了腦袋想通過科舉考試做官,對槍械發展方面的科學鑽研基本無人問津,頂多是有些對此感興趣的官員一直在努力,而能夠製造槍械的工匠基本都是給國家做事,端的鐵飯碗,喫喝不愁缺乏創造力,幹好自己的事拿工資就行,而西方呢?首先,西方人和我們同樣擁有優秀的智力,但是東西方槍械的發展智力影響因素不大,西方當時對於科學技術以及科技人才相當重視(可以從英國爲偉大的科學家牛頓葬禮的抬棺隊伍體現,一堆貴族親自爲牛頓抬棺),所以說,即使你是一介窮苦的平民百姓,只要你憑你本事研發出一把能大殺四方的槍,第二天起牀就有國家官員捧着銀子在你家門口等着,一介平民,可以憑自己的才智飛黃騰達,其中的利益誘惑令人垂涎,這樣下來,很多西方人削尖了腦袋鑽研科學技術想以此獲利,我們削尖了腦袋想通過科舉入朝爲官,結果可想而知。

西方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的進步也極大的推動了槍械的進步與發展,西方近代在數學、物理、化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這些學科又服務於槍械的發展,比如雷汞的發明、彈道學的問世、黑火藥最佳比例等的發現,而我國在此方面進步甚小,尤其是化學方面,有個笑話說在鴉片戰爭期間,清朝在戰場上撿到了英軍遺棄的一些火帽,拿回來後用五行八卦那一套理論研究半天什麼都沒研究出來,就是不知道火帽是怎麼一敲就能出火的,而此時火帽裏雷汞的成分在歐洲隨便一個懂化學的人都知道。當然有些事純屬偶然,也可能是上天眷顧歐洲人吧,比如粒狀黑火藥的發明是不小心將水撒進了粉末狀黑火藥裏,結成顆粒後塞槍裏一打發現猛的一比,因爲粒狀黑火藥相較於粉末狀黑火藥燃燒更爲充分和均勻。硝化棉的發現也是如此,起因是一位化學家不小心將硝酸撒在了圍裙上,用火烘乾時瞬間燃燒的無影無蹤,於是無煙火藥硝化棉被發現。

工業的進步,使得西方武器得以統一化,機械零件製作更爲簡便,製作週期縮短,在燧發槍時期,幾乎每支槍都有所差異,所以每把槍都有專門配套的製作鉛彈的模具,到了18世紀開始工業革命後,槍械的零件得以相同,每把槍的口徑也得以一致,這對於彈的發展是極爲有利的,而彈是槍的靈魂,彈的發展又推動了槍的發展,西方的槍就這樣一步一步從東西方都在使用的火門槍走上了一條大殺四方的不歸路。而我國的小農經濟。。。。

歐洲近代以來的槍械發展之路是火門槍-火繩槍-簧輪槍-燧發槍-火帽槍-擊針槍,金屬定裝彈出現後開始是各種形式的單發槍。而我國主要裝備的只有火門槍-火繩槍,被暴打後開始引進燧發槍乃至火帽槍擊針槍單發槍等。

我國近代槍械發展落後可以說是非常令人痛心和唏噓的,哪怕及時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也不會落後到如此地步,以至於在鴉片戰爭時期清軍要用手中的火繩鳥槍來對抗英軍的火帽槍和燧發槍,其中的原因,永遠令人反思與銘記,所以科技興國以此爲鑑顯得多麼重要。

文章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