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绿地集团接手申花以来,重建是俱乐部永恒的话题,某个话题之所以能够永恒,是因其所倡导的目标一直未能实现。在申花球迷心里,文达于诸侯是底线,球队就应该回到他本来的样子。所以我们会发现在每个赛季初,申花高层都会信誓旦旦的“立下军令状”,但很快就在赛季中期展开了“危机外交”。
高层的初心没错,从立足重建球队、与球迷广泛沟通的角度来看,申花做的比任何一家中超俱乐部都接地气。问题在于足球是竞技运动,球迷也不是发个奖状就可以糊弄的小学生,画饼充饥不能解决问题,俱乐部似乎每年都在使劲,但方向却南辕北辙。
上赛季初,拿下根宝9900梯队的申花雄心勃勃,很多人觉得球队可以借此复制曾经有线02梯队的辉煌。 但半程过后,大抵了解“揠苗助长”这句成语意思的弗洛雷斯就黯然下课,取而代之的不仅有韩国人崔康熙,还有一众高价的内外援。在赛季末足协杯的夺冠后,能让外界想起9900的似乎只剩下朱辰杰,后续随着冯潇霆、秦升、曾诚等实力派球员的加盟,被寄予厚望的大部分9900梯队成员恐怕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很难出现在申花的主力阵容中,思路改变的申花已经将即战力放在首位。 弗洛雷斯低开,崔康熙走稳,2019赛季申花走钢丝 虽然外界对申花大量引进处于职业生涯暮年球员的做法颇有微词,但在年轻化进程受阻的情况下,以老带新的做法无可厚非,认清现阶段中国足球青训的低质量后,务实才能获得成功。球队去年夺得足协杯冠军的成绩并不能掩盖阵容存在的短板,申花历来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斗力,却缺乏持久战的稳定性,战绩起伏不定的背后是相应位置上球员的能力不足,球队虽然可以阶段性的踢出不错的比赛,但一旦被对手重点研究后,薄弱的人员储备就使他们在场上显得应变不足。
从赛季开启四后卫的两场连败到变阵三中后卫体系后的两连胜,上赛季弗洛雷斯在申花不可谓不努力,这样的开局战绩对于一支青年军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但随着联赛的深入和对手的了解,稳定的打法已经很难保证球队获得比赛的胜利,提前曝出全部战术底牌的申花在其后的比赛中举步维艰,所有中超球队都会抓住申花转换到位率差、弱侧防守横移慢的弱点进行精准打击,被反击、被头球,那段时间申花屡屡在本该势均力敌的比赛中铩羽而归,看似运气不佳,其实是实力使然。 以主场对阵天津天海的比赛为例,申花在比赛中占尽优势,但对手却很好的抓住了申花的弱点完成破门:一次从左路强侧转移到弱侧郑达伦的远射,一次由守转攻快速推进后阿兰的边路奔袭。球迷可以认为那两次世界波的射门难以防范,但在战术板中射门前的皮球移动线路却很能说明问题。 战绩不佳必然会造成战术摇摆,方寸大乱的弗洛雷斯开始频繁的自我否定,不停的变更阵容导致球队始终无法稳定首发球员,一个赛季下来能稳定出场20次以上的仅有4人。 伊哈洛的伤病和国家队赛事使他不得不将莫雷诺顶上锋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球权过度前倾造成的头重脚轻,在世界足坛球权后置化的当下,上赛季的申花完全是赛场上的另类。 弗洛雷斯下课后,接任的崔康熙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夏转窗口的大动作给予了韩国教头足够的战术变更支持,能够前顶对手后防线且并不占球权的金信煜的到来为莫雷诺后撤提供足够的空间,彭欣力的出球能力为球队的球权后置提供了可能。后场有发牌器、边路有接应、前场有支点,申花逐渐步入正轨。 但崔康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中游实力的本质不足以支撑球队在战术套路不变的情况下继续赢取比赛胜利,在对手的重点研究下,金信煜也陷入了进球荒,所以在赢得足协杯冠军后,崔康熙希望下赛季能够有更多新的即战力来丰富球队的战术打法。 球权后倾,申花将更稳定 虽说新球员的到来也许未必能增加球队实力,但申花的引援明显有的放矢,聚焦中后场球员的思路不仅能够稳固球队的防线,也能使球队前后场的球权分配趋于平衡,这对于拉开对手的防线纵向深度颇有益处,无论是防守反击还是阵地战,均衡化球权可以帮助球队灵活应对场上不同的战局。 上赛季申花与一方的主客场比赛就是球权中心分配的典型案例,很明显的看出主场作战的申花中场四人组持球更为均衡,体现在场上的效果就是球队的攻击覆盖面更宽,而在客场时,处于对手防守核心区域的罗梅罗却拿到了长达7%的控球时间,这种前锋持球的战术如果没有中场后插上球员的配合,就很难对对手形成足够的威胁。 考虑到主帅崔康熙执教生涯中的布阵习惯,新赛季的申花可以在4231大框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依据对手的不同安排各类型球员出场,这不仅可以增加战术多变性,还能在赛程密集的时候起到一定的轮换效果。 在对手较弱时,球队可以充分的展示进攻性和中场控制力,金信煜纵向压缩对手防线可以给身后的球员很大的持球空间,沙拉维与曹赟定在两翼的肋部突进也能为后上的边后卫开辟纵深通道,在既有纵深又有宽度的情况下,申花的进攻会显得更加有层次感。 沙拉维和曹赟定的共存 申花另一个急需解决的就是曹赟定与沙拉维如何共存的问题,两人在上赛季联赛中仅有三次首发联袂出场,球队战绩为1平2负,在对阵泰达的比赛中,并不擅于右路位置的曹赟定在比赛中更多的向左路靠近,积压了沙拉维的空间,而在对阵重庆时,右中场沙拉维同样表现不佳被早早换下。 如果按照位置对比和数据表现来看,曹赟定无疑是左中场的不二人选,他在有中锋策应情况下的创造力在整个中超范围内依然是顶级的,他也是国内球员中不多的持球推进进攻型球员,细腻的脚下技术可以保证曹赟定在狭小空间内依然可以制造威胁。 但沙拉维与曹赟定是特点完全不同的球员,他的有球和无球更加均衡。相比曹赟定的静态突破能力,沙拉维的持球推进需要一定的空间且提速能力更强,所以他的弱侧球门向进攻属性更强。上图就是沙拉维在对方右中场未能落位的情况下,直面右后卫创造出的射门机会。 沙拉维的无球跑动更多地体现在回撤中锋侧翼的前插以及队友向前送出推进传球的能力,上图沙拉维的这粒进球就是利用侧翼的空当提前启动,预判的不足和无球防守能力的薄弱使得中超的防线面对这种推进模式几乎无解。 所以,若想利用好沙拉维,球队首先要有一名后场两翼球权调动大师,其次和他同侧的队友需要有一定的持球和出球能力。如果能够同时激发曹赟定和沙拉维,新赛季申花的进攻将更上一层楼。 中场+后防的协同保护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后防线并不会孤立存在,世界上任何一条防线在对手正面冲击时都会狼狈不堪,如果球队中场球员无法限制对手的向前传递,再强的防线都会被累计点数击倒。 在足球场上,任何一条线人数不足4都会存在宽度的问题,如果在防守中无法做好球场宽度的覆盖,就会给予对手大量弱侧推进的机会。 所以主打4231阵型的申花在防守时,两名边前腰球员的回防到位意愿是否强烈就是球队能否张开防守宽度的关键所在,如果无法在90分钟保持足够高的到位率,单靠两名后腰的横向移动很难对后防线做到有效的保护。 在遇到强敌需要低位压缩空间防守时,申花也可以利用姆比亚的后腰/中后卫属性,做好4411-541的变更,这种临场阵型切换需要球员有更好的战术理解能力和位置感,有时也容易被对手抓住切换瞬间找到防守漏洞。 结语 虽然申花看起来攻防两端都很美,但球队在真实比赛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高龄的主力阵容使得球队很难应对过于频繁的攻防转换,如果说上赛季是因球员过于年轻造成攻防到位率不足的话,本赛季球队最大的瓶颈就是体能。

减少比赛回合数的最有效方式是增加控球率或者极致减少控球率,在均衡的比赛中,锋线球员在由攻转守时对对方出球球员的压迫也有利于帮助本方球员快速落位。如果能在做好转换的同时,进攻端激活曹赟定和沙拉维,防守端积极落位,新赛季的申花大有可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