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有一個聽衆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他就說我要做理財的話,我的理財目標該怎麼制定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以前一個客戶跟我說,我有很多理財目標,其中一個目標是我在五年之內要攢夠100萬孩子的未來上大學的教育費用。

大家好,我是徐建明。最近有一些聽衆陸陸續續給我寫了一些他們在理財上的問題。其中有一個聽衆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他就說我要做理財的話,我的理財目標該怎麼制定呢?其實我們這檔節目是一個解答大家理財當中一些常見問題的節目,並不是系統地教大家如何進行理財規劃的節目。所以我們本來沒打算講怎麼制定理財目標,怎麼制定理財規劃這樣的事情。因爲這個事情要系統地講的話,那可能是另外一個系列。可能會長達100期以上才能夠完整地把理財規劃怎麼做講清楚。所以在我們原定的計劃當中,並沒有打算跟大家講如何制定理財目標,但是沒想到這個聽衆問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使得我忍不住要把這個問題專門做一期來進講。

我經常講,你能提出一個好的理財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大半。而我們要做好理財的第一步,實際上就是要制定一個好的理財目標。經常有人說徐老師你看我該怎麼理財。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我們之前說沒答案,主要講的是我必須瞭解你的情況,比如說你有多少錢啊,你現在錢放在什麼地方,你未來有多少收入,家庭結構啊。我們講了好多遍這樣的事情,其實這些講的都是你現在在什麼地方。其實光有這個我仍然不知道該怎麼幫你。因爲我不光要知道你現在在什麼地方,我還要知道你想去哪兒,我才能知道你應該怎麼做。而你想去哪,其實就是你的理財目標。

所以我經常做一個比喻,理財師就像一個給別人指路的人,如果有個朋友,比如說你大學同學來到了你所在的那個城市,剛下飛機,然後打電話說,老徐呀,我來上海了,你看我現在做什麼車好。那麼對這樣的一個問題的回答,我肯定立刻要反問他兩句。第一句話是,你現在在哪兒?第二句話就是,你想去哪。我必須知道這兩點之後,我才能告訴你,你是坐公交好,還是步行好,還是打的好,還是坐機場大巴好。工具很多,而這不同工具的選擇,就相當於我現在是買股票好,還是買房子好,還是幹什麼好。

但是我給你做的任何一個指示的前提是一定要知道你在哪兒,和想去哪兒。而你在哪的問題,就是你現在的狀況,你想去哪兒,就是你的目標。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未來的理財目標,理論上講是不可能給你提出任何理財建議的。講到制定理財目標,很多人就講,那不就是讓我保值增值嗎?或者是怎麼能夠賺到1000萬等等這樣的一些問題,其實我反覆強調一個概念,理財師理生活,所以你的理財目標首先應該是你的生活的目標。比如說我什麼時候想結婚,什麼時候想要孩子,什麼時候想退休,退休以後想過什麼生活,等等等等這種生活狀態的描述。這纔是你真正的理財目標。當然,最終這樣的生活狀態的描述需要轉化成一個量化的財務的數據。

我們人生的目標有很多,一般來說,我們的財務目標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把現在的財務理好,也就是說讓自己現在處在一個財務健康的生活狀態下。比如說你不要負債太多啊,比如說你現金流充足啊,有足夠的錢還貸款啊,然後日常生活該幹什麼事情不缺錢啊等等,這樣日常的生活狀態,這是現在的目標。當然我們除了關心現在,還要關心未來。比如說我五年以後,孩子上大學,我希望他能夠到海外留學。或者是十年以後退休,希望能夠有一個我心儀的退休以後生活的養老的房子,或者我喜歡車子,我希望過個兩年以後,我能夠換一輛我心儀已久的一輛越野車。諸如此類這樣的未來,不同人生階段的生活目標和理想是我們需要關心的內容的第二個層次。

當然,理財的最終極的目標就是實現財務自由。這是第三個層次,最高一個層次的目標。所以一般來說,儘管理財的目標,每個人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很多種類,但大致都分成這三個狀態。現在的狀態,終極的狀態,以及未來不同年齡段的過程的狀態。

在思考我們的理財目標的時候,大家注意把握五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你的理財目標要跟你的生涯目標保持一致,因爲人的一生當中,很多的事情,他是有一定時間線的,那你理財目標一定要跟他一致。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以前一個客戶跟我說,我有很多理財目標,其中一個目標是我在五年之內要攢夠100萬孩子的未來上大學的教育費用。我本來想這很正常嘛,孩子可能現在13歲了,五年以後上大學要準備好100萬孩子以後的費用,那很正常。結果我一問他孩子現在多大了,他說孩子現在剛到三歲。我說你孩子現在三歲,上大學還有15年以後,你爲什麼五年之內就要準備好啊。他說孩子的教育這個事情太重要了,一定要提前準備好,那是胡說八道,只要到時候用的時候準備好就行了。你提前準備好,跟到時候用準備好,這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也就說孩子100萬的教育金,五年之內準備好和15年之內準備好,準備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完全沒有必要什麼提前多少年準備好,包括養老的資金也是,很多人並沒有什麼提前退休的計劃,就打算60歲或者65歲以後退休。但是往往他說,哎呀,我一定要提前把養老金準備好。要提前準備,但是不一定要提前準備好。養老金這個事情,金額很大,你現在就要爲你未來的退休提前做準備。但是什麼時候準備好?在你退休之前準備好就可以了。你不要在你四十歲就要準備好退休金,不存在這個概念。跟你生涯的這個時間節奏一定要保持一致,這是第一個概念,大家要記住。

第二個概念就是理財目標一定要明確而具體。什麼叫明確而具體?就是你的生活目標,獲得具體財務的目標,一定要給出金額以及時間。講錢不講時間是沒有意義的,說我要成爲百萬富翁這個根本就沒意義,因爲20年前百萬富翁你這個目標就太野心大了,但是現在一個百萬富翁這個就根本不是一個問題,所以只要講到錢一定要跟着一個時間,什麼時候賺到多少錢。我要留足夠的退休金,我要給孩子留下足夠的教育資金,什麼叫足夠你必須說清楚,否則的話也是沒法理的。第三點就是理財目標要積極並且合理。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是蠻難的,而且大部分人就在這個地方犯錯誤,有的人制定的目標往往太高,根本不可能實現,最後他的目標只好放棄。也有人目標定得太低了,實現了其實不是他想要的東西。所以制定目標一個原則,既不能太高,根本就夠不到,也不能太低,一伸手就夠到。最好的是跳起來就能夠到,就既給你一個努力的動力,又是可及的一個目標。

在這個問題上,經常犯錯誤在什麼地方呢?因爲我們普通人對貨幣的時間價值理解不深,對於財富的長期增長趨勢估計不足。所以絕大多數在關於理財目標制定上,往往短期的理財目標制定的太高。而對長期能夠達到的理財的數額,估計得太少。比如說很多人在制定投資目標的時候,往往說我要求也不高,一年有個30%幾的收益,我就夠了。而對於一個長期能夠達到的理財目標,比如說我經常講的,你退休的時候沒有1000萬根本退休不了。很多人覺得,哎呀,怎麼那麼大的數字,根本就實現不了。那我告訴你,每年賺30%幾,這纔是真正高不可攀的一個目標。而你退休的時候有1000萬,其實是一個非常溫和的目標。因爲一年30%幾,你知道什麼概念?一年30%幾,兩年就翻一番,十年就翻五翻,就16倍。20年就是16的16倍,也就是256倍,如果你現在有100萬的話20年以後你就有兩億5000萬。

而我們絕大多數人犯的錯,就是短期追求高不可攀的高收益。而對長期財富的增值估計不足,所以我們在制定理財目標的時候,短期,中期,長期的目標,要相對合理一點。遠期的,可以適當激進一點,反而短期的時候應該更溫和一點。這也是我講的制定理財目標要注意的第四點,就是理財目標有中期,長期和短期的目標。這三個目標應該相互協調,特別如果有一個很長期的目標,你要把它分解成中期,短期的目標。比如說你現在30歲,你希望六十歲以後退休,也就30年以後你希望有個1600萬,應該怎麼做呢?如果你現在有200萬在手上,那很簡單,哪怕你不再追加資本了,就是200萬,一年收益7.2%就夠了,一年收益7.2%,十年翻一番,30年翻三番。200萬就變成了1600萬,所以你要給制定的理財投資的目標,就一年達到7.2%的收益,如果你每年還能夠在你的工資收入結餘當中,再追加資金的話,其實7.2都不要,有五六個點就夠了。

當然,制定理財目標最後一個原則就是,一個人有很多目標,那麼你的這些目標要確定一個優先順序。因爲人的慾望總是很多的。往往這些慾望不一定都能基本實現,也就在這些慾望不能都實現產生衝突的時候,你首先放棄的是什麼?比如剛纔我舉例子,我希望三年以後換一個我心儀的越野車,這需要50萬。另外呢,我五年以後孩子要上大學,我要給他準備150萬。第三個,我十年以後退休,需要800萬養老的資金。那麼這三個目標我如果都能實現那當然最好。但如果比如說財務發生狀況了,比如說我本來有份不錯的工作,一年有50萬收入的年薪,現在這工作丟了,再找沒那麼好的工作了,那我這三個目標都實現難度很大,我必須放棄一個,我放棄哪一個?那就確定優先順序的事情,如果比如說剛纔三個,一般人很好做出選擇,首先放棄的肯定是買越野車,其次放棄的,可能養老,沒有800萬,600萬是不是也夠調整一下。

最後實在不行,孩子上學的錢也適當減少一點。這就是優先順序一定要排列好。這是講的制定理財目標的五大原則。其實要制定一個好的理財目標真的不容易,這樣我特別提醒大家一下,就是制定目標一定要客觀分析你的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需求,不要人云亦云。現在出國留學很熱,所以只要制定孩子教育目標,就是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那也不要,孩子如果不願意去讀呢?孩子可能更適合在國內發展呢?那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來確定,千萬不可人云亦云,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爲自己而活着,而不要活在別人的目光裏。本期節目就到這裏,我是理財師徐建明。我們下期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