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个陷阱,比例偏见,换购活动刺激消费欲望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屈臣氏买东西,结账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多花很多钱。最后一部分,我给出了分类使用银行卡这个方法,帮助大家做消费规划,快速积累起理财的原始资金。

不花“冤枉钱”:识破消费陷阱,不做“剁手族” 大家好,我是钱老师! 上节课,我带着大家梳理了自己的财务状况,完成了个人现金流表。 那今天这节课,我就来说说消费这件事。大家是不是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没买什么东西,但是每个月的工资都被花个精光;收入有所增长,但还是存不下钱。 我们的钱是怎样默默溜走的呢?我把原因总结成了两个“心”:一个是“不留心”;另一个是“不小心”。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两个“心”,一起做聪明的消费者。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心”,不留心。这指的是,对生活中的“细沙”消费不留心,小额消费也能引起财务质变。 大家都知道“聚沙成塔”这个词儿吧,一粒粒细沙聚集起来也能成塔。我们的生活中就有非常多的“细沙”消费,它不会造成财务压力,所以大家花起来都不带犹豫的。比如说:每天喝一杯奶茶、买一些零食、时不时去餐馆吃顿饭,和朋友喝喝酒、每个月都入手几件新衣服,几支口红等等。 但这些毫不起眼的“细沙”,经过一笔笔积累,数额也是相当惊人的。 我们来算一算这笔账:就拿奶茶来说吧。现在一杯奶茶是15块,那么一年就会花掉5475块,20年呢,就是109500块。仅仅是奶茶这项支出就足够买辆车了!要是我们每年拿这笔喝奶茶的5400块钱去做投资理财,就算是按照余额宝的收益率来算,投20年,连本带息就有165349块!想一想,是不是觉得自己少赚了太多太多! 所以,很多时候入不敷出不是因为挣得少不够花,而是因为不在乎这些几十块、几百块的小额消费,导致财务状况发生质变,也错失了财富自由的机会。 要减少这些“细沙”消费,我建议大家定期检查自己的消费情况。 我们每天都用的支付宝就是个很好的检查工具,因为它会把我们的每一笔花销自动分类,比如饮食、服饰美容、生活日用等等。大家可以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拉一下支付宝的账单,然后点开分类,就能看到在不同类别中的消费明细了。我们要重点检查饮食、服饰美容和其他这三个分类,一般来说,它们是“细沙”消费的重灾区。检查的时候,你最好拿一张纸记下来,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最后,把花钱频率最高的几个地方用红笔标注出来,提醒自己,以后少在这些地方花钱。这样,我们就能循序渐进地减少“细沙”消费了。 那“不小心”指的又是什么呢? 这里的“不小心”,说的就是,对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不小心,不知不觉中了埋伏。 现在,商家的花样是越来越多,我们以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实际上早已掉进他们挖好的陷阱。接下来,我就来说几个商家的常用伎俩。 第一个陷阱,锚定效应,让我们的潜意识认为东西很划算。 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两个价格”,比如说你买牙膏的时候,你会看到在牙膏盒显眼的位置,印着“建议零售价:22.9元”,但卖场的售价是19.9。商家为什么要给我们看“建议零售价”呢?因为,如果售价低于建议零售价,我们的潜意识就会觉得它很划算,从而产生购买意愿。 再比如,你打算花300买一台微波炉,但导购会先给你推荐一台800块的,接着给你推荐一台500块的,大部分人都会提高预算,买下那台500块的微波炉。其实,导购的目的就在于卖掉那台500块的,800块只不过是给你一个价格参照而已。 这两个例子说的就是“锚定效应”,就是说,人们在做决定之前,会受之前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就像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 “建议零售价”和那台800块的微波炉就是商家丢给我们的“锚”,开始的价格定得越高,消费者的锚定值就越高。生活中这种“高价锚”特别常见:商家先故意提高原价,然后打一个很低的折扣,其实售价跟原来差不多,甚至比原来还贵,但我们买的时候觉得捡了大便宜。 要辨别商家是真打折还是给你下“锚”,我们可以利用一个小工具。 大家可以手动搜索“慢慢买”,打开它的网页,在首页中找到历史价格查询,输入购买链接我们就知道了,如果真的比原来便宜而你又需要的话,那就马上买;如果比原来还贵,那就不要入商家的坑了。 第二个陷阱,比例偏见,换购活动刺激消费欲望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屈臣氏买东西,结账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多花很多钱?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收银员会不停地告诉你“我们现在有换购的活动,加一点钱就能换购价值好几倍的商品”。他们还会在每个收银台放一张换购广告,告诉你现在有换购活动。我们一看,很划算啊,马上爽快地往外掏钱。其实,我们已经陷入了“比例偏见”,就是说,相比于数值,我们对比例的变化更加敏感。 比方说:如果商家现在想促销,只要买500块的化妆品就送30块的小样。但是他不会直接这样说,因为30只占500的6%,消费者不仅没有占到便宜的感觉,还会觉得商家特别抠门;但如果商家把促销活动换成加1块钱可以换购30块的小样,消费者就会觉得活动力度很大,非常愿意付这个钱。因为这个时候,和30一起比的不是500了,而是1块,这样比例被放大了许多,大家会觉得花1块钱占了大便宜。 商家这么狡猾,我们在消费的时候就不要被迷惑了。遇到换购活动时候多算一算,就像前面说到的加1元换购30块小样,不过是花501块送了个30块的东西。或者说,购物之前先列一张清单,然后严格对照着清单买东西,千万不要为达到换购条件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如果换购的东西你不需要的话,也没必要多花一笔冤枉钱。 第三个陷阱,合算偏见,你买的其实是便宜的感觉。 我们最不能抗拒的就是商场的大减价,电商的购物节。就拿电商平台来说,最喜欢做的活动就是满减,“满99减50、满199减100”,依此类推。我们买的时候,就会想尽办法达到满减要求,好不容易从80凑到了110,发现满199可以减100,那就再努力一把吧,于是继续凑凑凑,结果买回来了一大堆东西,很多都是没有用的,还占了家里很大的空间。 实际上,商家这时候卖给我们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种低价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是“合算偏见”,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如果付出的少,得到的多,我们就会觉得非常划算,买到收不住手。 要避免打折带来的冲动消费,我们买东西时要考虑商品的使用频率。如果使用频率高,那就说明这件商品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用途,贵一点也值得买。如果使用频率低,那就说明买了就等于浪费。 比如说,健身房有两种卡,一种是按次数算的,一种是按时间算的。一去健身房,销售就会说“我们年卡现在做活动,只要3999,平均一天只要11块。”再看次卡,30次3600块,一次就要120,足足比年卡贵了10倍!很多人一冲动就办了年卡,结果一年到头只去了20次不到,这样算下来,每去一次就花了200,是不是很浪费呢?所以,办健身卡的时候,你就要考虑你去健身房的次数了,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能去3次以上,那就办年卡、季卡;如果工作很忙,经常加班,或者常常出差,那就不要被促销活动诱惑,次卡更适合你。 说完了上面这些消费的坑,大家以后买东西一定要擦亮眼睛,少花冤枉钱。但是,如果你想投资理财的话,你就得尽快攒下一笔原始资金,光靠少花钱还是不够的。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超好用的方法,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这个方法帮我很快积累到了理财的原始资金。 这个方法就是分类使用银行卡。 我们可以去银行办三张借记卡。这里我补充一点,国家为了防止金融诈骗,规定每个人在每个银行只能拥有一个一类账户,享受银行卡的所有功能,所以这三张卡我们可以分别在两家银行办理。其中,那个一类账户就作为主卡,你的收入就打在这张卡上。至于另外两张卡,一张卡专门用作固定支出,另一张卡专门用作弹性支出。 大家可以先对自己的固定支出做一个预算,每个月发了工资以后按照这个数额把钱打到对应的卡上。然后再把主卡上的钱分成两份,一份打到弹性支出的那张卡上,另一份强制储蓄也可以,放在余额宝赚一些收益也可以。如果大家想快点积攒一笔资金的话,我建议把剩余金额的50%存起来。 比方说你的月薪8000块,每个月的固定支出有4000块,那么剩下的4000块对半分,2000用作弹性支出,2000用作存款或者放到余额宝。 操作的时候注意一点,要是弹性支出的那张卡用完了,大家一定不要再往里打钱,这个要严格执行,否则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大家赶快把这个方法用上,过了一段时间再看你的存款,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今天这节课我就讲到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这节课我讲了消费,告诉大家因为“不留心”和“不小心”,浪费了很多钱。“不留心”,说的是对生活中的“细沙”消费不留心,为了避免财务状况越来越差,我们要利用支付宝账单定期检查消费情况。“不小心”,指的是对商家的消费陷阱不小心,不知不觉中了埋伏。这些消费陷阱分别是:锚定效应、比例偏见和合算偏见。最后一部分,我给出了分类使用银行卡这个方法,帮助大家做消费规划,快速积累起理财的原始资金。 下节课,我会告诉大家怎么样聪明地使用信用卡,让它帮助我们越花越有钱。我们下期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