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中國的二級市場可謂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滬深兩市成交破萬億,創四年來新高。

可就是不久前的年初,又有哪位專家預測到了這一幕呢?

18年年底,我們聽到了描述19年經濟的太多文章,主要有兩大核心觀點:

其一、19年年中可能是投資者佈局二級市場的最佳時機。

其二、2018年下半年至今市場預期已經在調低,但考慮到增長下行風險仍未體現充分,2019年初風險資產仍可能承受一定壓力,屆時需謹慎入市。

事實證明,如果你相信了專家們在年初給出的預測,那麼昨天的你一定堪比熱鍋上的螞蟻:被沸騰的市場熱情燙的欲哭無淚。

筆者同大多數散戶一樣,並不懂股票,而且還在股市中賠過不少,曾經瘋狂的迷戀過基於K線的技術分析,微博粉了N多股票分析師,加過的股票討論羣有近30個。

最可笑的是,炒股期間一度想出非常愚蠢的決策方法。

當時的我,自信的認爲如果可以將所有知名分析師的預測結果統計起來,然後取出交集最大的區間,從而作爲我個人的投資決策,那我遲早賺得盆滿鉢滿啊!

於是乎,我開始統計了50位分析師對最近一個月的預測分析,其中有30位都認爲當月中旬將是投資的最佳時機,同時又有40位分析師說要重點關注科技、軍工板塊,此時我自信滿滿的得出了自己的投資決策:在當月中旬投資科技與軍工板塊。

更可笑的是,每每用我自創的投資決策方法得出結論,並寫下那個“集萬物之靈”的投資方案時,總會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到最後,割肉般的損失,終於讓我明白自己的行爲是多麼的愚蠢。

然而,導致我做出如此愚昧無知的行爲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居然相信未來是可預測的。

直到今天,仍會有很多剛入市的人,願意花大價錢去購買專家的預測,而世界的真實面貌卻是:知道的越多,預測結果反而越糟糕。

消火栓試驗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測試者把一張模糊的消火栓圖片,模糊到無法認出圖片上是什麼,然後給兩組人看,對其中一組,分10次逐步提高圖片的清晰度,對另一組,分5次提高清晰度。

在某一時刻,當兩組人看到相同清晰度的圖片時停下來,請他們說出看到的是什麼,經過5次中間步驟的那一組,能更快地辨認出消火栓。這意味着什麼?你提供的信息越多,他們就更容易形成閱讀假設,導致他們的預測結果也就越糟糕。

後來消火栓測試,被重複過數次,每一次的實驗結果:都表明人們對經驗現實的細節知識瞭解的越多,看到的噪點(也就是那些奇聞異事)就會越多,越可能把他們錯當成真實的信息,預測結果也就越不準確。

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的一項研究是在美股之中隨便組合出1000萬隻指數,權重也是隨便配的。結果這類“猴子瞎蒙”選出的1000萬指數幾乎全都比以市值爲權重的指數回報高,“回報大範圍超越”後者。

可悲的是,很多專業的基金股票經理都跑不贏大盤,何況上述的隨機組合。

原因只有一個:這些所謂的專家們吸收了太多的信息,受噪點的影響越來越大,預測結果自然變得差三錯四。

所以,現象也只有一個:那些需要在全世界通盤考慮的行業,本來就是不可預測的,這些市場經理、分析師、評論家,充其量只能對現狀做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釋,卻永遠不能更準確的預測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