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上新理念,患者以后可能不找你了。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概念在外科领域不算是新鲜词。1997年,丹麦外科医师Henrik Kehlet第一次提出ERAS理念,10年后的2007年,中国外科泰斗黎介寿院士首次将其引入,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而在手术占比很大的妇产科领域呢?

妇产科ERAS模式应用始于2001年,国内,这一理念也正破芽而出。在医疗水平普遍提升的氛围下,医疗开始从治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ERAS发展迅速也因共赢的前提。ERAS强调通过围手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一系列优化措施,减少患者手术造成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这对医院、医生、患者乃至社会无疑都有很大益处。

2018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在天津盛大召开,“快速康复”首次作为研讨专场,出现在全国妇产科医生面前。在该领域做出扎实探索的“明星”医院科室受邀分享了各自经验,令参会医生眼前一亮,开始为之心动。

2018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快速康复专场

能在年会设置专场,离不开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郎景和院士的推荐和支持。该分会场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孙大为教授告诉《医学界》:此次年会首次独立设置ERAS研讨会场,反映了国家层面的重视,有里程碑的非凡意义。“

医患旧理念和依从性低,是挡路的第一块石头

妇科ERAS核心理念有三个:先进的麻醉技术、微创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围术期管理。围术期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加速康复,是ERAS至关重要的一环,触及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理念要落地,第一步就困难重重,旧观念根深蒂固,不论医患。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潍医生在他的报告中提到一项问卷调查,提出了ERAS执行中依从性差的问题。

患者认为手术是重大事件,焦虑紧张情绪很重,对康复有错误认知,认为生病必须无条件卧床、少活动、晚活动,给足补给;医护参照旧标准,在术前肠道准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中保温、术后早期进食、术后尿道引流、疼痛治疗等方面墨守成规。

ERAS涉及的围术期问题

为改善这一状况,国内最早开展妇产科ERAS的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有各自的办法,如在走廊悬挂患教展板、病床床头放置ERAS知识手册、利用电子设备、增加宣教人手等。

山东省立医院李长忠教授的团队为此绞尽脑汁,他们将ERAS方案的术前准备、术中管理、术后康复的细节做成纸质目录,明确定义每个细节的动作,每项动作有执行者和监督人,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士会对工作打分,高分奖励,低分问责;ERAS宣教也在目录内,这样的管理机制实现了责任到人。在宣教上,他们还让患者使用记分牌给自己的执行力打分,让患者与自己PK、与病友PK,鼓励患者达成目标。

解决依从性着实费了气力和心血,但办法总是有的,关键在于细化执行、责任到人、监督管理,必要时采用考核手段。

中国指南缺失、未来规划的问题,有答案了

实用、便捷、前瞻的指南可以帮助医生克服“不敢做”,专项培训可以解决“不会做”。2016年国际ERAS协会提出了ERAS在妇科/妇科肿瘤的应用指南,包括了术前术中的13点建议。而在中国,指南/共识的缺失、培训太少是落实ERAS理念的另一重要问题。

但也有利好消息!孙大为教授在采访中透露,《妇科围手术期ERAS中国专家指南》初稿预计今年9月完成,12月正式发布。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南将为临床医生工作提供依据,而之后的巡讲也将逐步在各地展开。

孙教授认为,妇科疾病较单一,全国妇科医生6万余人,人员构成单一,这些都是做好ERAS的天然优势。“目前一线城市、重要省地级城市都有教学医院在做此工作,星星之火已足以燎原。”

他说,未来妇科领域除积极参与大外科ERAS工作、出台自己的指南、参与国家层面会议,还将成立中国妇科ERAS学术委员会,建立中国ERAS科研协作组或数据登记平台,拿到中国人自己的数据。

快速康复专场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孙大为教授

新医改的要求是ERAS有利推动力

事实上,新医改提出的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对ERAS开展有行政推动作用。留给大家的问题是,如何联合多学科,并形成制度,这是每个要开展ERAS的科室必然要遇到和解决的。

盛京医院欧阳玲教授坦言,其他科室的配合力度非常关键。欧阳玲教授的团队在病房医疗细节管理上有自己一套,例如他们每天早交班一定有ERAS的内容,医护填写执行记录单,并与相关科室或医生一起探讨次日手术患者的治疗方案;早交班时还会回顾前一日患者术中特殊情况、疑难病例的处理情况等,加深理念不断学习。

如何定义医生、护士、营养师、麻醉师、康复师、患者家属各自角色,如何制定参与者工作考核同样是需要探索的。

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李长忠教授的团队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甚至在行政支持下,他们可以对麻醉科等MDT团队其他成员工作进行评分,起到督查作用。符合医改方向,能解决医院、医生问题,是院方支持李教授团队的重要因素。

ERAS疼痛治疗,专家强调NSAIDs靶向镇痛剂

疼痛治疗同样是ERAS的核心问题,也是数位专家在研讨会分享的。严重的术后疼痛增加慢性疼痛风险;疼痛不缓解引起的免疫抑制将造成伤口愈合延缓、恢复延迟、术后感染风险增加;疼痛也会造成下地活动推迟,增加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另外还会引起焦虑、抑郁,增加住院及花费的诸多问题。

预防性、按时、多模式镇痛是国内外推行的镇痛理念,即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西南医院王延洲副教授说:“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不为治疗,制造合适的患者。”

镇痛药中,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会延缓术后康复时间,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花费。孙大为教授在镇痛理念上强调,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其相关不良反应。

中国临床诊疗指南推荐,对于轻度至中度疼痛,除非患者病情不允许,一般用NSAIDs。欧阳玲教授称,氟比洛芬酯(凯纷)作为NSAIDs靶向镇痛制剂,它的靶向特性在增强药效前提下,能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并且有药效时间长(12h)、起效时间短(15min)的特点。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主任于泳浩教授也在报告中提及,国内外指南/共识均推荐氟比洛芬酯用于围术期镇痛治疗,它是国内唯一的NSAIDs类靶向镇痛药,在ERAS中使用经验丰富,多个数据显示其有利于术后加速康复。

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共11位专家或总结我国妇产科对ERAS研究的重要成果,或提出反思和见解,或就ERAS相关科室问题如疼痛管理做了专业阐述。做好妇产科ERAS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正如孙大为教授所说:“人才开始聚拢、指南即将发布、科研项目即将启动、国家层面开始重视,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论坛讲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欧阳玲(左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晓欣(右上)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延洲(左下)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潍(中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泳浩(右下)

论坛讲者:

山东省立医院李长忠(左上)

北京协和医院刘海元(中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谭文华(右上)

南京鼓楼医院周怀君(左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光伟(中下)

福建省人民医院庄良武(右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