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提起宋仁宗,收看了热播剧《清平乐》的观众应该会立马想起由王凯饰演的帅气君主。从开播前《清平乐》就受到网友的热烈讨论,到现在每次播出都有相关热搜登上热搜榜。不得不说,《清平乐》确实让宋仁宗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在《清平乐》播出前呢?你了解宋仁宗吗?你知道赵祯这个名字吗? 提起宋朝的皇帝,非史学爱好者能想到的大多也只有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自创了瘦金体的赵佶、南宋开国皇帝赵构这三人。 1063年,宋仁宗走完了他的一生,龙驭上宾的消息发出,“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者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消息传到洛阳城内时,“城内军民以至妇人孺子,朝夕东向号泣,纸烟蔽空,天日无光”。当宋朝派出的使臣前往辽国告哀之时,发现辽国人也在哀悼宋朝的皇帝,“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 为何宋仁宗在位时间那么长,存在感却如此低?或者说大众知名度为何不高?为何他在位期间杰出人才辈出?为何人们会深切地悼念他?为何有人称他为庸常之人,有人却夸他是仁圣之君? 4月30日晚20点,欢迎你加入 RDV 读者群参加“书店燃灯计划”第十期,让吴钩为我们用不同于影视剧的角度解读赵祯究竟是庸常之人,还是仁圣之君。

吴钩 宋史研究者,知名历史作家。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宋朝文明,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著有《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等作品。其中,重点介绍宋朝社会生活的《风雅宋》一书出版之后好评如潮,拿下了含CCTV“2018年中国好书”在内的众多大奖。 说到宋朝,很多人脑中蹦出的第一个词大概就是积贫积弱,可吴钩并不这么认为。吴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宋迷,并且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宋朝的喜爱。吴钩多年来致力于宋代生活史、社会史与政法史的研究,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 “其实我想说的是,与其说我是“宋粉”,不如说我是“文明粉”。我不是粉宋朝这个王朝,而是粉宋王朝表现出来的文明成就。 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套用徐老怪电影《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的话来说:一个字,就是老百姓过得更富足、更自由、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如果用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文明”指标去衡量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你也许就会发现,一直被贬低的宋王朝,无疑是“文明成就”最高的一个时代。也没有之一。” 吴钩说宋三部曲自2015年开始相继与读者见面,吴钩对宋朝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描写刻画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2020年,吴钩带着《宋仁宗:共治时代》归来,有别于其他“吴钩说宋”之纵览、概说宋朝的历史作品,《宋仁宗:共治时代》乃是他所写的第一部人物传记。宋仁宗并不是一名个性张扬、经历丰富的人,他的一生极为平淡,生于宫禁之内,成长于宫禁之内,老死于宫禁之内。任何一名书写仁宗传记的作者,恐怕都无法如同给同一朝代的宋太祖、宋太宗与宋徽宗、宋高宗立传时那样津津有味地描述皇帝的个人经历。然而低调克制的赵祯,点燃了吴钩的兴趣。

《宋仁宗:共治时代》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宋仁宗究竟是平庸之主还是后世帝王效仿的对象?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述了宋仁宗的一生,既包含他作为个体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更着力刻画他作为皇帝要面临的重重考验。 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开国国策指导之下,宋仁宗以其对皇帝角色的深刻理解、温和包容的性格,与其治下宰辅大臣逐渐构筑出一套相对良性的王朝运作机制。在这一机制之下,皇帝并不独揽大权,而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们平定叛乱,开展改革,次第推出选拔人才、改善民生、完善法制等诸多举措。故而,在仁宗统治中后期,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获得长足发展,整个时代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因而被冠名“嘉祐之治”,这段时期的治理方式也被后世士人认为是治国之楷模。 从表面看,宋仁宗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皇帝,行事时总是处处受宰辅大臣掣肘。然而,也正是他的万事不自由,正是宰辅大臣的据理力争,才换来这个时代的空前繁荣。

/ 关于SKP RENDEZ-VOUS / SKP RENDEZ-VOUS,一处包含新概念书店、时尚创意西餐、生活好物、艺术展演与文化沙龙的跨界组合。 她的构想始于书店、但不止于书店。她以全球视角寻觅文化、艺术、设计、生活方式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为野心勃勃的生活家、知食分子与时尚人士提供永不过时的创意与灵感。 / RDV时间 / 时间永久地自我更新。 它不惧空间羁绊, 再造想像的疆域与视野的宽度, 永恒地指向未来。 在时间的流动中, 我们脱离沉闷的日常惯例, 涤荡心灵,回归「此时此刻」, 由此迈向生活永不停滞的旅途。

- fin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