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正午,曾國荃下令點火,一聲巨響,炸塌了天京城牆,頭隊士兵四百人餘人全部死於煙塵之中,後面各營踏屍而過沖入城中,天京九門皆破落入湘軍手中,太平天國革命隨之宣告失敗。天京城破時,城中不過三萬餘人,除了一般居民外,太平軍只有一萬人,然而湘軍的這次大屠殺卻一直持續了十餘日,他們殺人的目的不是爲了攻奪城池,而是爲了搶劫財物和姦淫婦女。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正午,曾國荃下令點火,一聲巨響,炸塌了天京城牆,頭隊士兵四百人餘人全部死於煙塵之中,後面各營踏屍而過沖入城中,天京九門皆破落入湘軍手中,太平天國革命隨之宣告失敗。

天京陷落曾國荃得銀千萬,朝廷降旨問罪,曾國藩:我弟弟是冤枉的

​湘軍進入天京後,開始了瘋狂的燒殺淫掠,他們以火當武器,攻到哪裏大火就蔓延到哪裏。至傍晚時分,全城已是一片火海。除了用火作爲進攻武器外,湘軍還用火作爲滅跡的手段,無論王府民宅,大肆劫掠一番後,隨即付之一炬。攻陷天京後,湘軍天天搶劫,天天放火,直到二十四日下了一場大雨,纔將大火全部澆滅。

隨着搶劫、放火而來的是更加殘忍的大屠殺。天京城破時,城中不過三萬餘人,除了一般居民外,太平軍只有一萬人,然而湘軍的這次大屠殺卻一直持續了十餘日,他們殺人的目的不是爲了攻奪城池,而是爲了搶劫財物和姦淫婦女;殺戮的對象也不再是太平軍戰士,而是天京城的居民,尤其是老人、兒童和中年以上婦女,爲此史書記載“秦淮河屍如麻”。

天京陷落曾國荃得銀千萬,朝廷降旨問罪,曾國藩:我弟弟是冤枉的

​對於天京的財物,湘軍是垂涎已久的。他們圍困天京以來,寧可忍受缺糧缺餉的煎熬不肯離去,主要就是爲了城破之日大搶一番,發一筆橫財。因此在城破之日那天起,街上經常出現湘軍士兵成羣結夥相互火併的情景,非爲爭搶財物,即爲爭奪婦女。有時他們搶紅了眼,甚至對各營的營官也不客氣,很多人還因此丟了命。

經過一個多月的大燒、大殺、大搶,參加攻城的每個湘軍軍官和士兵都發了大財。他們不僅將城內的金銀財物搶劫一空,甚至連建築物上的木料拆了下來,從城牆上吊出,裝船運回湖南。當時整個長江,前船百舸,滿載從天京搶來的財物、婦女,日夜不停地向湖南行駛。而這些人都是湘鄉人,所以多年後湘鄉還流傳着到南京去發財的說法。

天京陷落曾國荃得銀千萬,朝廷降旨問罪,曾國藩:我弟弟是冤枉的

​當然,發財最多的還是曾國荃本人,雖然他沒有親自走街串巷逐戶搶劫,可到頭來卻誰也沒有他得到的贓物最多。因爲那些參與搶劫的軍官和士兵都知道,要使自己搶來的東西牢靠,就得將最好的一份送給頂頭上司。於是,士卒向哨官進貢,哨官向營官獻禮,最好的珍品便通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曾國荃的面前。

曾國荃之所以不肯認真禁止部下的燒殺擄掠,就是爲了坐地分贓。據當時人統計,曾國荃“於此中獲資數千萬,除報效若干外,其餘悉輦於家”。此後,曾國荃在老家大量搶購民田,廣起宅第,致使民怨沸騰,輿論大譁,還因此得了個“老饕”的綽號。

天京陷落曾國荃得銀千萬,朝廷降旨問罪,曾國藩:我弟弟是冤枉的

​當時,清政府下令追查天京貯金的下落,似有問罪曾國荃的意思。然而,曾國藩卻爲胞弟叫屈,說:“吾弟所獲無幾,亦太冤矣”。在這一點上,曾國藩沒有他的女兒曾紀芬直率,曾紀芬說:“九叔(曾國荃)每克一城、奏一凱戰,必請假回家一次,頗以求田問舍自晦。”

曾紀芬的這個說法完全屬實,曾國荃從軍以來,共陷吉安、景德鎮、安全、天京四城,每次都會請長假回家購田蓋房,這是誰都無法否認的。只不過,以往的幾次都無法與天京這次相比而已。可見他的貪婪本性由來已久,曾國藩無論如何煞費苦心地爲其掩飾也是枉然的。

客觀地說,曾國藩在這件事上也未必不染一指,他身爲湘軍最高統帥,對天京浩劫也是難以推卸罪責的。難怪當時很多人站出來指責他,這也表明,湘軍在天京的搶劫不僅爲廣大人民所痛恨,也引起了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的不滿。

天京陷落曾國荃得銀千萬,朝廷降旨問罪,曾國藩:我弟弟是冤枉的

​經過這場浩劫,天京這座繁華的古都幾乎變成一座廢墟。趙烈文在日記中不止一次地描述天京遭劫後的荒涼景象說,滿目殘垣斷壁,遍地碎磚爛瓦,連一棵樹木都很難找到,更不用說樓臺亭榭、蟲鳥花卉了。後來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後,面對這副殘破景象,也感到善後無從着手,於是將兩江總督衙門移往了揚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