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源地,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步前行都印刻着它的足跡。零起步自力更生,它胸懷強國夢想,始終不忘初心。打硬仗保家衛國,它熔鑄航天精神,書寫大國擔當。

四十年改革大潮,它肩負責任與使命;

一甲子薪火相傳,它承載光榮與夢想。

中國文明網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系列訪談節目《40人對話40年》

本期對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第一設計部主任王國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設計部主任王國輝做客中國文明網,接受《40人對話40年》欄目專訪。中國文明網 賀子桓 攝

記者:王主任您好!歡迎做客中國文明網。近些年來,我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各界也越來越關注中國航天。1958年4月2日,中國航天第一個總體設計部,代號第一設計部成立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一部,是嗎?

王國輝:是的,是的。

記者:來,我們先看一組圖片。這個樓您還記得嗎?

王國輝:這應該就是一部剛剛成立的時候,最早選址的位置,在馬列學院,之後不長時間,就搬到了現在新址的位置。當時的新址是非常艱苦的,什麼都沒有,我們要從零開始建辦公室,建宿舍樓等等。

記得大樓的架構剛出來,整棟樓門窗都還沒有上,已經到了冬天,不能再施工了,但大家必須入住,怎麼辦?就把當時裝水泥、裝石灰的草袋子刨開之後,變成簾子掛在窗戶上、門上禦寒,過了那個冬天,再把樓繼續建完。

記者:大家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對科研的攻堅克難上,生活上反而是其次了。

王國輝:是的,是的。

記者:1978年迎來了改革開放,那時候條件有改善嗎?

王國輝:在那個(1978年)節點上,經過小20年的發展,我們的整個科研條件,包括生活條件,應該說比最初的時候要好得多。1958年到1978年這20年,大家做了很多工作,應該說是解決了我們中國航天運載、火箭發射事業“有和無”的問題。

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1958年到今年是整整60週年了,這期間發生了怎樣的變革呢?

王國輝: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航天運載火箭事業從小到大。我們一部的發展,也可以說是中國航天發展小的縮影。剛纔講了,從1958年到1978年,基本上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從1978年到現在這40年,我們在解決“從小到大”的問題。

王國輝:這60年裏,我們一代一代航天人一直在往前走。最早開始作爲跟跑者,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查閱資料、瞭解國際航天發展的脈絡行情,決定我們應該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便於更接近國際水平。到2000年以後,我們在某些方面已經開始跟國際並行了,到今天,應該說我們有70%左右的東西是跟國際上最先進的水平平行的。

我想,我們還是先把並行做到極致,爲後面的領跑做好準備。整個(跟隨到並行)過程當中,解決不斷遇到的新問題,更多靠大家的自主創新、自主選擇、自主發展。

舉個例子,我們做CZ-2F運載火箭的時候,第一次運輸楊利偉同志,楊利偉同志回來後反映,進入軌道過程中振動很大,感覺不是非常舒服。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我們組織團隊研究,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我們採取各種辦法,火箭的結構已經這樣了,不能動,發動機也不能動。於是我們就調整給發動機輸送燃料的管路上的蓄壓能力,那怎麼辦?我們就去研究怎麼改變它的蓄壓能力,在某個階段一旦出現情況,就讓蓄壓能力跳變,把這一段避開,不再出現大的振動,這樣宇航員會舒服一些。第二次再飛的時候,新的宇航員就沒有感受到這種振動,問題解決了。

記者:相當於這個難題已經攻克了。

王國輝:是。靠什麼解決的?靠的是創新,靠的是不斷思考、試驗,去探索。

王國輝介紹火箭模型。中國文明網 賀子桓 攝

記者:您之前介紹這是護送航天英雄楊利偉上天的(火箭),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些我們很難見到的火箭模型。

王國輝:這枚火箭是我們國家到目前爲止,唯一一型載人運載火箭。這個火箭從外觀上有幾個大的部分組成,四個助推器,中間這塊叫芯一級,中間向上一點的叫芯二級,再向上一點的叫整流罩。長CZ-2F運載火箭跟一般的運載火箭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有宇航員的逃逸救生系統。

記者:逃生的一套系統?

王國輝:逃生的一套系統。如果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或者在準備階段出現重大意外的話,這套系統會帶着宇航員快速地逃離危險。

記者:它是自動的嗎?

王國輝:自動的,自動判斷的。

記者:宇航員是在這個位置?

王國輝:裝在了整流罩這部分裏。

記者:目前長征系列的運載火箭有多少個型號?

王國輝:如果是從1970年開始算,到目前爲止,我們已經研製了12型運載火箭,其中有幾型已經退役了。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這十幾型運載火箭,勾劃了一部人不斷奮鬥,不斷創新的歷程,同時它也勾劃出來一代代一部人那種忘我的奉獻、犧牲的愛國精神。

記者:也詮釋了我們的航天精神。

王國輝:是的。

記者:在去年的時候,一部榮獲了一個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被中央文明委評選表彰爲“文明單位”。您覺得這份榮譽對一部來講,意味着什麼?

王國輝:作爲一個組織,這是一項最高的國家獎勵,對我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個作用就是鼓舞了士氣,讓大家特別的振奮,非常非常地振奮。去年(2017年)是我們工作量特別大的一年,大家都很辛苦,很累,這個榮譽到來之後,大家非常非常興奮,激發了創造、生產、發展的活力。

第二個作用,反倒是讓我們更加清醒。我們的工作是造火箭,做重器,做國器,要怎麼樣能做好?其實要養靜氣,要靜下心來,不論怎麼宣傳也好,自己怎麼高興也好,都要靜下來心,踏實工作。

王國輝接受中國文明網《40人對話40年》欄目專訪。中國文明網 王楠 攝

記者:一部是一直以來都被稱爲航天領域的“黃埔軍校”,來看一下大屏幕。左邊這幅是一位老師在給我們設計師上課的情景,這位老師是誰?

王國輝:這是我們的賀祖明設計師,這就是CZ-3A、CZ-3B、CZ-3C,這三型火箭的總設計師,也是一部的員工,是總體室的副主任。這個圖應該是他作爲技術骨幹期間,向設計師們在講解技術問題。到目前爲止,很多的技術諮詢,火箭出廠評審等我們還要請賀總來主持,幫我們指導。

記者:右邊這幅圖應該是幾位老一輩的設計師聚在一塊,在研究一個方案?

王國輝:居中的這個應該是龍樂豪院士,他是我們一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的副院長,曾經任過一部的主任,他也是剛纔講過的CZ-3A、CZ-3B、CZ-3C三型運載火箭最早的總設計師,後來的總指揮。這幾幅畫面最能體現一部人的特點,就叫做“嚴慎細實”,製造火箭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你每個環節,哪怕星星點點出問題,都可能造成全箭的損失。

記者:所以,正是這種特殊性,也決定了在培養人才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

王國輝:是的,是的。60年來,從一部走出了近60位型號“兩總”(總設計師、總指揮),曾經有13位兩院院士在一部工作過,應該說是我們的榮耀和榮幸。到目前爲止,餘夢倫院士、劉竹生院士還在一部工作,年過八旬的餘夢倫院士現在還在算彈道。

記者:目前一部有多少名設計師?

王國輝:現在將近1300人的規模。

記者:哪個年齡段的人稍微多一些?

王國輝:年輕人居多,平均年齡在35歲到36歲之間。

記者:年輕人有想法。

王國輝:有想法,有追求,也有活力,有動力。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怎樣在實際工作中,讓大家尤其是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傳承我們特有的航天精神,實現航天夢?

王國輝:習近平總書記對航天人提出的最高標準就是“建設航天強國”,築牢我們的航天夢,通過航天夢的實現,實現我們的強軍夢、強國夢。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壓力,同時也感受到動力。今年集團公司召開了第七次工作會,在這個會上,對我們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弘揚航天三大精神。應該說航天三大精神是我們能夠持續發展60年的法寶,最主要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熱愛祖國。

這裏面,自力更生是根本,是航天進一步發展的途徑和根本驅動。艱苦奮鬥不是我們物質上缺少什麼東西,而是面對精神煎熬的艱苦奮鬥。這可能比物質匱乏的艱苦奮鬥還要艱難,但是如果要想進一步發展,要想成爲領跑者,必須艱苦奮鬥,這樣才能達成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不能過多地依賴於物質條件,依賴其他東西,還是靠我們奉獻的精神,這種奉獻精神的根本是愛國。大家都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和擔子是什麼,作爲黨委、支部,能把這個道理向我們的員工、我們黨員解釋清楚,其實這些工作(傳承航天精神)就很容易實現了,它本質上是一種信仰的驅動。

王國輝寄語網友。中國文明網 賀子桓 攝

記者:新時代傳遞好航天事業接力棒,一部有哪些打算?

王國輝: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航天強國、質量強國,這兩個大的要求直接落在了集團公司頭上,我們一部,作爲一院重要的總體龍頭單位,我們更應該在這方面做好籌劃和佈局。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七次工作會後,進一步又完善了未來發展的佈局方案,我們把它叫做“新一部”建設方案,在這個建設方案裏面,首先,最主要的是要把產品、技術、管理、人才打造成世界一流。另一方面,我們的材料技術、電子技術、動力技術、控制技術、電氣技術和生產製造技術也都要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第三,人才要世界一流。我們應該有那麼一部分世界航天界屬於數一數二的“大腕”人物,不僅是現在的“兩總”、院士層次,要變成世界級、大腕級的人物。第四,在管理上,一定要對接世界一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習近平總書記也講到兩個“一以貫之”,是對國企改革的一個基本要求,即黨的領導一以貫之,現代企業制度也要一以貫之。我們一定要建好現代企業制度,讓大家一進入辦公環境,就能感受到,我現在在一個很現代的組織裏面工作。如果管理上不進行大幅度的改革和變化,這是很難做得到的。

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前面三部分相對來說容易做到,第四部分的改革創新難度會大一點,但是也是我們一定要做好和做成的,這就是“新一部”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脈絡。

記者:我們也祝“新一部”再創佳績,一飛沖天,感謝主任接受我們採訪,謝謝!

識別圖中二維碼觀看訪談視頻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