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学 时 讯

1,脑血管系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来源:科普百分百

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新研究中,Zlokovic的研究团队建议将血脑屏障视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潜在药物靶点。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是不可逆转的,并且尚未被完全理解,因此了解该疾病过程的第一步是对抗它的关键一步。

阅读链接:

脑血管系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2,“脑补”的科学依据:眼前的黑不是黑,靠得是你的大脑

来源:科研圈

图中展示出一个人类大脑,绿色区域为脑前额叶。在实验中测量到了大脑这块区域的活动 | 图片来源: Ca

人们常说:“别眨眼,精彩稍纵即逝。”于 9 月 24 日发表在《现代生物学》上的研究发现:在人的视线被干扰或眨眼时,脑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负责决定人类短时记忆)会将眨眼前后所看到的画面连接起来。因此,脑前额叶在人类的感知记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阅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72OFBwzAUWcYRX215bhA

3,新增选华人院士Cell最新文章:奇特的古老机制

来源:生物通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发现现代小鼠视网膜细胞中可能存在一种古老的光感应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由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华人学者游景威教授领导完成,他对视网膜功能的开拓性研究,有助于促进对昼夜节律和遗传性失明等领域的理解。

阅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Gghb4wt0FeIRlYDmpYOGA

4,JCI丨崔东红组等揭示抗精神病药奥氮平诱导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

来源:BioArt

MIF在奥氮平诱导的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崔东红研究员团队与耶鲁大学及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合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在线发表题为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ediatesmetabolic dysfunction induced by atypical antipsychotic therapy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在奥氮平诱导的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及机制。

阅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Z9m884b2d9gIE_LtOe3Ymg

5,Science:肠道菌会在大脑中安家吗?

来源:热心肠研究院

这是Science近期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了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一项来自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展板研究,使用电子显微镜成像,在人和小鼠的大脑组织切片中均发现有细菌存在,虽然仍需进一步排除实验污染的可能性,但这些发现无疑令“大脑菌群”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焦点。

阅读链接:

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1142683

阅 读 分 享

1,揭秘 | 2018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π指数发布背后的故事

来源:BioArt

10国π5排名第一的机构比较

10月29日上午,在中国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SICLS)生命健康科技智库正式发布了“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暨2018π指数系列报告”。生化与细胞所林其谁院士、王恩多院士等来自全世界的有关学者专家出席了本次发布会,SICLS主任于建荣作了2018年π指数发布报告。BioArt应邀参加了发布会,并独家采访了参与π指数研发的专家以及技术团队的部分成员。

阅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kMrr8xIei_FlOAMi9sG2w

2,质粒发展史

来源:小张聊科研

最近有童鞋在后台留言“质粒是谁?它来自哪里?它要去哪儿?”,对质粒图谱无法正确读取。正好X湿兄对质粒略知一二,开启你的写轮眼,一起来了解一下质粒的前世今生吧。

分子遗传学的起源—质粒质粒减肥史—玉不琢不成器质粒载体在科研中的用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质粒载体的正确解读—写轮眼开启质粒载体获得的途径

阅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2UGqTj9yE5rRKNnp4tsnw

3,好动=多动症?【精神卫生健康】脾气差,人缘差,警惕成人多动症(一)

来源:眼动科技

眼动科技为您推送的是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百姓健康》栏目,邀请了来自西京医院心身科王化宁主任做客,和我们聊聊什么叫多动症?熊孩子就等同于多动症吗?这两者之间到底如何来界定呢?

阅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90dbb_c84C3j3IbagCYM0A

4,有多少抑郁的人,微笑着说我很好,却选择了死亡 | 如何察觉抑郁的隐藏信号、及时提供帮助?

来源:时差大叔

为何总有这样的悲剧,总会有人在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伙伴离世之后,才发现他们生前饱受抑郁等其他心理疾病的摧残?于是我们在不理解之余,更是陷入了 “在 ta 生前没能做点什么” 的自责和痛苦之中?我也会为大家科普抑郁症的 “隐藏信号”,帮助我们更及时、更有效地识别需要我们帮助的潜在抑郁人士,也用恰当的方式、送去他们能够感知到的温暖与力量。

阅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0oSIZh4IrSdq2hlEn-rsdQ

资 源 分 享

RT-qPCR的引物获取有时就这么简单

来源:小张聊科研

灵敏的PCR反应,决定于所使用引物的特异性。特别是用于定量分析的基于Sybr green染料的 RT-qPCR,引物更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在2018年的今天,如果我们检测的基因不是太新颖,我们也不用真的去关心引物的设计原则。根据经验,笔者推荐如下的顺序进行qPCR引物获取。

所需材料:

1、 一台连网电脑

2、 可以上google

初级:直接获取

优点:退火温度统一为60,适合二步法,节约时间。

缺点:物种只有人和小鼠。

进阶篇:建立个性化RT-qPCR引物数据库

详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kly-AsJwcAVIXnn8rzqVA

审校:Simon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柳叶刀杂志同时发表10篇文章,阐述全球疾病负担

2,日报:BRAIN:基于EEG的跨中心、跨方案的意识状态分类器

Brainnews脑科学社群:添加管理员微信:brainnews_01,申请加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