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無非兩種派系,一種莊重嚴肅,一種親切活潑。
兩種截然不同的主持風格很難重合,無論是着裝,還是主持風格,可以說完全不同。
可她卻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無論是經濟節目、央視春晚、湖南衛視的金鷹藝術節,還是新聞聯播。
外界曾這麼評價她:
“長城上看長江長,忽見夏丹綻蛇山
人間美景收眼底,蛇山回來不看山”
她就是“可鹽可甜”的歐陽夏丹。

01
歐陽夏丹,出生於1977年的廣西省桂林市。
家裏姐妹二人,父親是建築師,母親是一名醫生。
工作上父親很認真、每天晚上在家畫圖都會精細到每一條線多少釐米。
母親是一個特別堅強、特別樂觀的人。
小時候,歐陽夏丹的理想是成爲一名老師,或者是外交官。
主持人這個行業壓根兒就沒想過,感覺和自己根本就不挨邊兒。
在父母的寵溺下,姐倆健康快樂的長大了。

歐陽夏丹準備高考那一年,她的人生髮生了重大變故,父親被查出肝癌晚期。
父親是家裏經濟來源的頂樑柱,住院後經濟上入不敷出。
爲了不耽誤她準備高考的時間,姐姐和母親輪流在醫院照顧父親。
爲了幫父親治病,大部分的錢都用在了治療上。
有時候,母親和姐倆一天只喫一頓飯,也僅僅是幾個麪包。
父親生病後,母親沒有睡過一個安穩的覺,回到家裏,還要照顧兩個女兒。
1995年除夕,母親一大早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一家四口在醫院度過了春節。

3月的某一天晚上,歐陽夏丹在家裏複習功課。
八九點鐘的時候,母親被人攙扶着推開門對她說:“丹丹,你爸爸走了”。
當時,她的心裏非常難過,但一點淚都沒流。
晚上睡到凌晨三四點的時候,歐陽夏丹自己哭醒了。
母親問她:“你怎麼了?”
歐陽夏丹說:“我爸在家裏那麼喜歡看足球,我爲什麼就沒有滿足他這個心願呢?”
原來,那時候家裏經濟條件有限,只有一臺電視機,父親特別喜歡看足球,歐陽夏丹總是搶着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

父親離世之後,母親並沒有成天桑眉耷眼、憂心忡忡。
在家裏,母親既當男人又當女人,煤氣罐都是自己扛。
母親常對姐倆說:“人這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溝溝坎坎,但要相信老天是平衡的,如果你前面受的苦多了,後面一定會享福”。
歐陽夏丹和姐姐受母親的影響特別多。
她常常會勉勵自己說:“有什麼事情就來吧,我也不怕事,也不躲事”。
後來,在她的事業中,遇到壓力過去就過去了,她不會一直擱在心裏很久。

02
以往,北京廣播學院都是在北方招生。
高考那一年,她特別幸運,北京廣播學院在桂林廣播電視臺設立招生點。
歐陽夏丹就琢磨着去試一下,不行就拉倒。
這一年,她以桂林市文科狀元考入北京廣播學院。
命運就是這麼奇怪,趕上一次機會,未來就是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收到錄取通知書,她來到父親的墓前,回首和父親的往事,她潸然淚下。
1995年,歐陽夏丹正式成爲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的一名學生。
1997年,母親查出患有乳腺癌,但她卻樂觀的勸歐陽夏丹說:“你不要牽掛我,好好完成學業。”
那時候,她發奮努力讀書,希望未來能夠成爲家裏的頂樑柱。

1999年畢業後,歐陽夏丹離開北京來到上海電視臺工作。
剛來到上海,沒有家人,沒有親人。
但她大大咧咧的性格很快就和同事打成一片。
她主持的第一檔節目是《上海早晨》。

第一次主持節目,她緊張的“要命”,隨着片頭曲結束,開始了一天的播報。
那時候,早新聞是半個小時,但她卻身兼數職。
除了播報新聞,還要讀報紙,甚至訪談都是由她一人來完成。
工作強度雖然大,但對於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而言鍛鍊非常大。
歐陽夏丹開始主持這個節目時,原主持李培紅就當了製片人。
李培紅對她非常關照,那時候就開始想着法兒的訓練她。
李培紅要求她不能按照記者給的導語一字不差的念,必須先看完正文挑出關鍵的信息點,按照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個月的時間裏,歐陽夏丹每天凌晨4點就到了辦公室,一條導語一條導語的修改。
李培紅看了之後,合格的留用,不合格的打回去重寫。
在李培紅嚴格的要求下,第三個月,她才覺得這個小姑娘有點靠譜了,開始放手讓她獨立完成。
剛剛步入社會的廣西小姑娘,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就接受這麼嚴厲的訓練,爲她日後進入央視,打下了非常牢固的基礎。
之後,歐陽夏丹搭檔施琰一起主持了《新聞夜線》。
兩個姑娘說新聞的創新風格,讓不少觀衆耳目一新,很受歡迎。

2003年,歐陽夏丹事業上蒸蒸日上的時候,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上海的一切,去往中央電視臺,重頭開始。
一個女孩兒,在上海努力奮鬥了4年,早已安家,突然卻把這些拋棄,這種魄力並不是誰都可以做到。
如果,在一家單位和同事的關係不和諧,和領導無法相處,在工作中無法發揮出自己的特色,辭職是一個很輕鬆的決定。
但歐陽夏丹並沒有因爲同事的排擠或者事業上的不如意才選擇出走。

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她曾在3個月的時間裏來回糾結,和不同的朋友聊這事兒,希望能幫她拿個主意。
但朋友僅僅只能是建議,真正的決定還得靠自己。
歐陽夏丹她希望能夠在播音這一行獲得更大的平臺,並且央視已經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她希望趁着年輕去闖一闖。
雖然,有可能會失敗,但也有可能會成爲一筆非常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趁年輕,折騰唄!

03
就這樣,歐陽夏丹拎着4個大箱子,帶着所有家當來到了北京。
初到北京,她還沒有適應北方的天氣,第一天就開始狂流鼻血。
她安慰自己說:“開門紅吧”。
歐陽夏丹的性格就和一個假小子似的,天生樂天派。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能夠讓她很快適應新的環境,去迎接新的挑戰。
某社交平臺,有這麼一個帖子說她“住得家徒四壁,幹得兢兢業業,累得面帶菜色,忙的孤家寡人,穿得輕鬆簡易”。
她剛到北京住在木樨地2000塊錢一個月,80年代的老房子裏邊,冬天還沒什麼暖氣。
房間裏除了一張牀什麼都沒有,還得去買簡易的衣櫃,對照着說明書自己安裝。
收拾利落之後,她不禁感嘆“天哪,這生活是有點淒涼”。要說唯一的好處,就是離電視臺特別近。

這一年,歐陽夏丹進入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並主持了早間新聞《第一時間》。
還記得那句“分享陽光、分享快樂”,這是她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的開始。
期間,她每天五點半就要到達電視臺開始準備工作,7點開播。
歐陽夏丹曾總結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把它奉獻給《第一時間》。”
這樣日夜顛倒的日子她堅持了好幾年,但她卻贏得2005年央視年度十佳主持人。

2006年,歐陽夏丹主持了315晚會、《經濟半小時》等。

2007年,她又榮獲“金話筒”獎。
離開上海,來到偌大的北京,短短三四年的時間拿下這麼有分量的獎,無疑是她的努力和堅持才造就的奇蹟。
2008年,歐陽夏丹主持了奧運特別節目《全景奧運》,《今日觀察》、《共同關注》、國慶60週年閱兵特別節目。
2010年,她又主持了春節聯歡晚會、元宵晚會、上海世博會直播報道、第8屆中國金鷹藝術節金鷹獎頒獎晚會。
這個遠道而來的廣西小姑娘,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她的舞臺越來越大。

2011年《新聞聯播》全臺應聘,爲此還有一次特殊的考試。
通過相關的報名程序、審覈程序,進入固定的房間參加考試。
考試的內容有新聞播報、連線、突發事件的處理、新聞的編輯、複述和評論。
每個人的考題都一樣,但所有的內容,必須要在10分鐘內完成。
最後,將近90個評委根據每個人磁帶的表現一起來打分。
最終結果,女的第一是歐陽夏丹,男的第一是郎永淳。

2011年9月25日,郎永淳和歐陽夏丹在《新聞聯播》中首次亮相。

9月24號晚上,臺裏通知他們第二天上午有一個演練。
演練的時候歐陽夏丹一點都不緊張,也沒有什麼壓力,畢竟又不對外播出。
晚上六點的時候,她總覺得嗓子發乾,經常清嗓子,讓化妝師幫她塗眼睫毛。
化妝師一愣說:“剛剛不是塗過了嗎”?
歐陽夏丹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緊張到懵圈了。
當時,歐陽夏丹是團隊裏最年輕的主持人,和老一輩前輩相比,她清新活潑的形象和極具親和力的主持風格猶如一縷清風。

2012年,母親已經退休,歐陽夏丹將母親從老家接到北京生活。
失去父親,是她心裏永遠的痛,所以除了工作之外,她的時間都陪伴在母親身邊。
閒暇時,她陪着母親唱歌、跳舞、健身,給母親買漂亮的衣服。
作爲母親,最大的心願無非是看着她成家,日後至少也有個伴。
爲了能夠完成母親的心願,她也努力過,甚至還去相親,但緣分這事兒很難說。

或許,有的人覺得她太優秀高攀不起,或許歐陽夏丹對感情特別認真,所以始終沒有結果。
如今,歐陽夏丹已經43歲,至今依舊孑然一身。
有些事兒,可遇不可求,茫茫人海,唯獨緣分難求,浮華世界,能有多少人尋覓到完美的歸屬?
人世間的緣分,是在生活中邂逅,又在生活中流失。
願夏丹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圖片均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