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電商法》明確規定,代購需申請採購國和中國兩國的營業執照,同時需繳納兩個國家的稅務,並與2019年1月1日施行。有人認爲代購亂象頻發,亟需整頓;也有人認爲代購將大洗牌,即將迎來滅頂之災。對此,你怎麼看?

  萬衆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是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首部綜合性法律,尤其是規範跨境代購的有力利劍,對遏制代購亂象起到了法律兜底作用,是國之良策。

  有人認爲代購亂象頻發,亟需整頓,強調了該法出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必要性而言,我認爲需要結合目前電商發展背景來談。近年來在朋友圈及淘寶爲代表盛行個人跨境代購,以直播爲形式,展現商品擺臺和購物小票,然而卻看不到實物,因此容易引發各種的售賣欺詐行爲,甚至形成了代購商品和快遞造假的一條龍,令人細思極恐。就重要性而言,我認爲需要看到《電商法》出臺的本質意義所在。第一,對消費者而言,可以以合法途徑獲得代購商家開具的購物發票,尤其是當購買物品遇到質量問題,可以依據電商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第二,對賣家而言,《電商法》規範的不僅包括代購,甚至還包括京東、淘寶等諸多賣家,因此統一徵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以往電商賣家不用交稅的漏洞,通過稅收槓桿的調節,可以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和有序發展。第三,對國家而言,不僅可以依法監管電商行爲,而且也是依法治網的體現。

  有人認爲代購將大洗牌,即將迎來滅頂之災,看到的是該法出臺所產生的短暫衝擊。試想,以往人們在購物時之所以會選擇跨境人肉代購,是因爲低於國內專櫃價格,而且從原產國購買商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心理保障作用。然而現在針對個人代購而言,不僅需要申請代購國和中國兩個國家的營業執照,這意味着代購需要繳納兩個國家的稅務,而且對於食品而言還需要申請食品流通許可證,其程序增加,這無外乎會增加代購的成本。而對於以價廉質優取勝的代購而言,肯定會造成一定的衝擊。然而這種衝擊是短暫的,就長期而言,電商法的出臺可以倒逼代購圈迎來資源整合,走向規範代購之路。

  古語曾言“法律是治國之利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這強調的就是良法的重要性。而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正是良法的體現。爲了使得良法真正起到善治的作用,還需商家、消費者和政府主管部門三方主動出擊,以形成社會治理合力,讓代購回歸代人購物的本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