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爲我國主要果樹之一,除生食外,還可加工罐頭、梨酒、梨乾、梨脯等,深受羣衆歡迎。梨樹結果早,一般2-3年開始投產,6年就能進入盛果期,盛果期667平方米可穩定在2000kg以上。

梨園建立

園地選擇與規劃 無論平地、丘陵、山區、河灘都可發展梨園,但應考慮運輸、灌溉等條件。果園地址選定後,應結合地形、地勢、道路、渠道和防護林等,將果園按2-10公頃不等劃分爲若干小區。丘陵坡地,小區長邊儘可能與等高線平行,有利於水土保持,便於管理。梨樹從苗木落葉後至發芽前都可栽種,根據不同地形、地塊確定種植密度,一般株行距爲3m×4m。

種植技術

按株行距定點挖穴,一般沙質土,穴寬80cm、深50-60cm;水稻地穴寬80cm,深40-50cm即可。先放入30-40cm厚的稻草、枝條或綠肥等,並將表土加入踏緊,再施益生源中微量元素菌肥與土混合填入,做成饅頭形。種植前需將梨苗粗根剪去2-3cm,促進新根發生,並將嫁接處薄膜解除,以免影響主幹生長。種植時嫁接口應露出地面5-10cm,踏實根際土壤,立即澆足水。風口地帶,需設立支柱,防範倒伏。

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樹增產技術中的基本措施。深翻改土時間一般在秋季果實採收後,到冬季落葉前進行,其方法有擴穴、全園深翻、隔行或間株深翻。深翻深度一般以30-40cm爲宜,有條件的地方可採取隔年輪翻,1、3、5年在原穴的兩側開深寬0.8m左右的深溝,2、4、6年在另兩側開深溝,結合施入基肥。

2、肥料管理

除基肥外,一般在生長期還應適時追施四次追肥。第一次花後肥,於4月中下旬施入,促進枝葉生長,花芽分化和果實膨大,每畝可施用藻藍蛋白衝施肥;第二次果實膨大肥,於5月中旬-6月上旬施入兩次,前期每畝施用藻藍蛋白衝施肥,後期每畝需配合葉噴藻藍蛋白;第三次採後肥,於8月下旬一9月中旬施入,每畝可施用藻藍蛋白衝施肥,增加葉色,延長葉片壽命,恢復樹勢,效果非常明顯。梨樹全年施肥以“四位一體、平衡施肥”的原則,哪“四肥”——有機肥、無機肥、中微量元素和生物菌肥相結合的施肥方式。

3、水分管理

水分是梨樹優質豐產的限制性因素,如果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以供應葉面蒸發,則果實中的水分被葉片所奪走,引起果實瘦小、無光澤,果肉汁少、幹綿,且有空隙,石細胞發達。在6月份水分不足,過於乾燥,將使萼端全部硬化,形成鐵梨。在7月份水分嚴重不足時,由於果肉的部分細胞發育不好乃至死亡,果肉中石細胞顯著增多和柔細胞膜木栓化,致使果面凸凹不平,形成“疙瘩”梨。

配備授粉樹及三疏

梨樹爲異花授粉樹種,多數品種自花不結實,必須配置花期基本相遇的授粉品種,主栽與授粉品種配置的比例最好是2:1或1:1,最少也需3:1或4:1,才能達到豐產穩產。三疏技術就是正確掌握疏花芽、疏花蕾與疏果的時期和方法。

1、疏花芽

結合冬季修剪時疏去過多花芽。冬季疏花芽,應按比例,原則上是花芽:葉芽=1:1,大約疏除全樹花量的1/2,但應注意梨樹當年花芽形成多少,生產實際中,骨幹枝以每15-18cm距離留1個花芽的密度爲宜。注意只疏花芽,保留葉芽。

2、疏花蕾

冬季修剪時若疏花芽工作未進行,可在開花前,疏花蕾進行補救,疏蕾標準一般按20cm左右保留一個花蕾。疏蕾原則:疏弱留強,疏小留大,疏密留疏,疏腋花芽留頂花芽,疏下留上,疏除萌動過遲的花蕾,疏除副花蕾。

3、疏果

應根據品種、樹勢、花期、氣候而定。花量多,樹勢弱,着果率高的應早疏;花量少的幼樹、旺樹應遲疏或少疏。天氣正常年份宜早疏,反之宜遲疏。一般每個果應具備25-30張葉片,正常年份1個果臺可留1個果,果形中等大的品種1個果臺可留1-2個果。

4、整形修剪

根據品種的不同,立地條件的不同,梨樹的樹形一般有疏散分層形、多主幹開心形、多主枝圓頭形等。疏散分層形整形修剪的技術要點:(1)、定幹

定幹高度一般60-70cm,也可爲40cm的。定干時,剪口要留7-8個飽滿的芽,如不夠定幹高度,可離地面6-10cm處短截,以便第2年重新定幹。

定幹後第1年冬,選頂端直立的枝條作爲中心幹,逐年加以培養,如果枝條生長弱,可適當重剪。當樹冠達到3.5m,具有5-7個固定主枝時,便可封頂落頭。爲促進第1層主枝生長,中心幹延伸時可採取換頭彎曲上升,去強扶弱作中心幹延長枝;定植苗1年後,如基層選留主枝的枝條不足3個時,可對中心幹再行重剪,促使發枝,第2年冬選留方向和角度適合的枝條作爲第1層主枝培養。修剪時,爲保持3主枝生長平衡,弱枝輕剪長放,養壯以後再縮剪,促發強枝。同時要注意主枝的開張角度,若角度過小,2-3年生的梨樹可採用拉、撐、拿、吊,4年以上的樹可採用“裏芽外蹬”、換頭等方法。

5、結果枝組的培養和修剪

結果枝組的配置應上疏下密,外疏內密,下大上小。枝組培養方法:①先縮後放:枝條緩放拉平後可較快形成花芽或提高徒長枝的着果率,結果後回縮,培養成枝組。對生長旺盛的樹,可提早豐產。②先截,後縮,再放:對當年生枝留17-20cm以下短截,促使靠近骨幹枝分枝後再去強留弱,去直留斜,將留下枝緩放或強枝拉平緩放,再逐年控制回縮成爲大中型枝組。③改造輔養枝或臨時性骨幹枝:隨着樹冠擴大,大枝過多時,可將輔養枝或臨時性骨幹枝縮剪控制改造成爲大中型枝組。④短枝型修剪法:將生長枝於冬季在基部潛伏芽處重短截,翌年抽梢如仍過強,則於新梢長30cm以下部位,再用同樣的方法重短截,直到形成一箇中小型枝組。大樹枝組細剪對提高產量、品質,及防止大小年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措施首先是控制花芽量,使樹勢與產量相適應效果比疏花疏果明顯。

病蟲害防治

1、黑星病

主要發生在萼片、果實、葉片、葉柄、新梢和芽等部位。症狀:初期呈淡黃色圓形小病斑,後期發生黑黴。葉片上多發生在葉背,沿葉脈發病,嚴重時引起早期落葉。果實多在幼果期發生,被害幼果生長停止,漸呈木栓化龜裂,並引起幼果畸形,在雨水較多的季節(4-5月份)最嚴重。

【防治方法】

①消滅越冬菌源。冬季清除落葉、落果和修剪下來的枝條及刮樹皮,集中燒燬。

②藥劑防治。萌芽前噴石硫合劑,在謝花3/4時,噴25%多菌靈500倍液,5月中旬新梢生長期,6月中旬果實生長期各噴1次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其它防病藥劑。

2、梨鏽病

主要危害葉片、新梢和幼果。在葉片上最初發生針狀黃色病斑,逐漸擴大呈橙黃色圓形斑點,後期葉片正面紫紅色凹陷,背面凸起,並長出一叢灰黃色毛狀物,果實上症狀與葉片相同。該病在果樹上每年發生1次,發病高峯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

【防治方法】

在5km以內地區最好沒有松柏、龍柏等柏樹。花前噴藻藍蛋白,謝花後噴肽氨糖螯合液,連續2-3次效果較好。

3、梨小食心蟲

爲害桃的嫩梢、果實及梨果。一年發生5代,幼果從果頂及萼窪附近蛀入直至果心,果肉內有蟲糞,蛀孔周圍幹腐發黑。第1代在4-5月份,主要爲害桃嫩梢,以後每月發生1代,爲害梨果爲主,8-9月份爲害梨果高峯。

【防治方法】

有桃、梨栽培的果園,於4月上旬、5月上中旬在桃樹上噴藥。6月中下旬及7月中旬,各代幼蟲發生期,在梨樹上噴藥保護。藥劑可用20%豐收菊酯,20%高滲久效磷800-1000倍液,或用5%敵殺死5000倍液,20%殺滅菊酯4000-5000倍液,效果均較好。

4、梨蚜

爲害葉片。受害葉片捲成筒狀,4-5月份最嚴重,5月下旬以後至雜草中繁殖。10月份有翅蚜又飛到桑樹上爲害,冬季在梨芽裂縫處越冬,一年發生20代以上。

【防治方法】梨開花後應注意防治,可用70%吡蟲啉1000倍液或用一遍淨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