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肖永軍 綜合報道

遼寧省博物館以其清宮舊藏古代書畫而知名,今年春天遼博公佈了將大規模呈現遼博館藏唐宋元珍品書畫的消息。前不久,遼博相關工作人員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相關展覽籌備已近尾聲。

今天,遼博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終於正式對公衆開放,其中的古代名跡如唐代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張旭《草書古詩四帖》,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北宋徽宗趙佶的草書《千字文》、《瑞鶴圖》,元代趙孟頫的《紅衣西域僧圖》、《秋聲賦》等只是展品的一小部分。兩大書畫展廳共計展出85件珍貴館藏書畫展出。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瑞鶴圖》北宋 趙佶

據悉,遼博兩大展廳的展陳模式與上海博物館的書畫常設展相類似。重點展品將以三個月爲期限進行循環輪展,這樣既兼顧觀衆需求,又滿足文物保存需要。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此前接受《遼寧日報》採訪時表示,曾參與央視《國家寶藏》的“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作爲古代繪畫展的第一批重點展品首次在遼博新館與觀衆見面。而曾經引發觀展熱潮的“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又名《萬歲通天帖》)”將出現在古代書法展的第二批展品中,在今年冬天再次與觀衆見面。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此外,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的北宋緙絲整幅的孤品《紫鸞鵲譜》,南宋緙絲名手朱克柔的《山茶圖》等遼博鎮館之寶也同樣不要錯過。

遼博是新中國建立後的第一座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1.2萬件(套),其中古代書畫近萬件(套)。它是中國收藏晉唐宋元書畫數量最多、品質最精的博物館之一;同時,也是海內外清宮散佚書畫重要收藏單位之一,總數達二百餘件(套)。這批書畫大都來自溥儀離宮時淘選帶出的珍品。1949年成立時,東北博物館(遼寧博物館前身),經東北銀行撥交,接收了其中部分重要書畫。之後,時任東北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委王修,立刻組織開展了文物收集整理工作,在能夠找尋到的線索內,將散佚東北、華北各地的部分清宮散佚書畫徵集入館。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夏景山口待渡圖》五代 董源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夏景山口待渡圖》局部

此次書畫展全面開館,主要依託遼博豐富的館藏,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書法、繪畫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紅衣西域僧圖》元 趙孟頫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展覽現場

歷代館藏書法作品清單

清石鼓文拓本冊

清嶧山碑拓本冊

明乙瑛碑拓本冊

東晉楷書曹娥謙辭卷

清始平公造像記拓本冊

北宋蘭亭集序拓本卷

唐歐陽詢行書仲尼夢奠帖卷

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卷

唐孫過庭草書千字文第五本卷

明王居士磚塔銘拓本冊

南宋玄祕塔碑拓本冊

唐沈弘楷書龍朔二年寫經卷

宋歐陽修行書自書詩文稿卷

宋趙佶草書千字文卷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草書《千字文》局部 北宋徽宗趙佶

宋趙構章草書洛神賦卷

宋趙慎章草書後赤壁賦卷

元趙孟頫行書心經冊

元鮮于樞行書王安石詩卷

明宋廣草書臨懷素自敘帖卷

明程南雲行書千字文冊

明李應禎行書大石聯句詩冊

明沈周行書千人石夜遊詩卷

明祝允明草書杜甫詩軸

明文徵明行書自書詩軸

明唐寅行書吳門避暑詩軸

明陳淳行草書越遊詩卷

明莫是龍臨雜帖卷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瑞鶴圖》題跋 北宋 趙佶

明董其昌楷書自誥身卷

明陳繼儒行書壽吳季常六十敘卷

明邢侗草書臨王帖軸

明張瑞圖行書王維詩軸

明黃道周行書進神宗實錄誚

明倪元璐行草書自書詩軸

清王鐸臨唐太宗帖軸

清傅山草書龍王社鼓詩軸

清查士標臨米芾帖軸

清鄭籃隸書陶淵明時運詩軸

清高鳳翰行書論詩五首卷

清金農隸書高軒清福聯

清劉墉行書遠景樓記軸

清永理行楷書秋花詩卷

清伊秉緩行書薔薇花詩軸

清阮元臨天發神讖碑軸

清何紹基楷書絜園記屏

清楊峴隸書以詩移家聯

歷代館藏繪畫作品清單

唐周防簪花仕女圖卷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

宋趙佶瑞鶴圖卷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簪花仕女圖》局部

宋張激白蓮社圖卷

宋劉松年秋窗讀易圖

遼佚名山弈候約圖

遼佚名竹雀雙兔圖

金楊微二駿圖卷

元趙孟頫紅衣西域僧圖卷

元李士行竹石圖軸

元王蒙太白山圖卷

明戴進達摩至慧能六代祖師圖卷

明沈周盆菊幽賞圖卷

明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瑞鶴圖》局部

明文徵明蘭亭雅集圖卷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卷

明陳淳萱茂梔香圖軸

明文伯仁松風高士圖軸

明錢款竹亭對棋圖軸

明董其昌峯巒渾厚圖卷

明陳繼儒雲山幽趣圖軸

明藍瑛溪橋柱杖圖軸

明周之冕梅花野雉圖軸

明陳洪綬鬥草圖軸

清王時敏南山積翠圖軸

清王鑑遠山崗巒圖軸

清王犟仿古四季山水圖屏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紅衣西域僧圖》局部

清王原祁西嶺雲霞圖卷

清朱耷松柏桐椿圖軸

清石濤古木垂蔭圖軸

清梅清天都峯圖軸

清龔賢一道飛泉圖軸

清徐揚姑蘇繁華圖卷

清黃慎獨梅圖軸

清鄭燮幽蘭圖軸

清趙之謙牡丹圖軸

清吳昌碩牡丹圖軸

————————————

延伸閱讀

歐陽詢四件傳世墨跡之一的《仲尼夢奠帖》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仲尼夢奠帖》唐 歐陽詢

虞世南口中“不擇紙筆,皆能如意”的歐陽詢,享有“唐人楷書第一”的盛名,但其傳世墨跡很少,現今已知有四件存世。

《張翰帖》、《卜商帖》保存在故宮博物院,故宮兩帖因本身墨色黝黑而板滯,非書寫的筆跡,被公認爲是唐人的鉤填本。《夢奠帖》、《行書千字文》保存在遼寧省博物館,這兩件墨跡均是清宮散佚作品。徐邦達先生在《古書畫過眼要錄》中提到,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可能是“集字爲之者”。

而《夢奠帖》先後經南宋內府、賈似道、項元汴、清內府遞藏,是一件爲大家所公認的書法真跡,被認爲是歐陽詢傳世墨跡中最爲可信,也最爲精彩的一件。

全篇洋溢着歐陽詢自信的意趣,滲透着其對筆法的自如把控,傳遞着其對死生無常,善惡有報所抒發的感慨,雖流露出一絲感傷,但仍充溢着凜然正氣。運筆蒼勁,轉折自如,濃淡提按趨於自然,老筆縱橫,無絲毫板滯的痕跡,應爲歐陽詢晚年成熟之作。

全篇共七十八個字,用淡墨書成,歷經千餘年的流傳和多次裝裱,墨痕已隨紙張磨損,帖中有三個字受到損傷,但整體完整。書法結體修長,運筆交叉緩急間,具備流利而不停滯的筆鋒,墨色雖淡,然而層次清晰,行筆險峻,森森焉如府庫之戈戟。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仲尼夢奠帖》唐 歐陽詢

歐陽詢直接繼承王羲之父子,在行書中間或能看到王氏的影響。本卷雖已是晚年之作,歐陽詢的自身風格已十分明顯,然而元人郭天錫在題跋中依舊寫到“向背轉折,渾得二王風氣”,楊仁愷先生也認爲卷中的“毒”、“惡”、“報”等字依舊留有王氏的影子。

“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善惡報應,如影隨行”,這種感慨或許與歐陽詢曾屢次死裏逃生的經歷有關,而這種對生死的豁達,也得以讓他高壽而終。

稀有國寶《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簪花仕女圖》唐 周昉

唐人周昉的《仕女圖》,因每位仕女髮髻上都插有花朵,又名《簪花仕女圖》。本卷無款識、題跋、觀款,畫心有南宋“紹興”連珠印、南宋賈似道“悅生”葫蘆印,除此之外,無北宋以前,亦無元、明人的收藏印,後經清梁清標、安岐收藏,乾隆年間入藏清內府。

鑑於周昉傳世畫作不足,《簪花仕女圖》中主體人物的奇特裝束及其在流轉過程中的長期斷檔,所以就作品的繪製時代,曾在鑑藏家中引起過爭論。謝稚柳先生根據仕女的髮飾、裝束,以及仕女着紗衣和盛開着辛夷花的場景,認爲此畫是五代南唐時繪製的。而楊仁愷先生則是唐代說的代表人物,他從中唐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大背景入手,並結合1972年重新揭裱時,發現此畫是由三塊絹拼成的,從而推斷這是由唐代盛行的屏風畫組合、改裝而來的作品。

不過,大家都一致認爲這是一件稀有的國寶。

《瑞鶴圖》是宋徽宗的所見所感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雲氣飄浮,低映端門,羣鶴飛鳴於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上。引得皇城宮人仰頭驚詫,行路百姓駐足觀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長鳴如訴,經久不散,後迤邐向西北方向飛去。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瑞鶴圖》北宋 趙佶

徽宗親睹此景興奮不已,認爲是祥雲伴着仙禽前來帝都告瑞,於是欣然起筆,將目睹之情景繪於絹素之上,並題詩一首以紀其實:

清曉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來儀。

飄飄雲是三山侶,兩兩還呈千歲姿。

似擬碧鸞棲寶閣,豈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當丹闕,故使憧憧庶俗知。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瑞鶴圖》北宋 趙佶

端門屋頂,彤雲繚繞,天空中羣鶴翱翔。徽宗在構圖上相當大膽,一改花鳥畫的傳統畫法,以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重點描繪了羣鶴的姿態。

十八隻鶴組成的鶴陣,盤旋在石青滿染的天空中,疏密相間,升降自如。立於屋脊鴟吻上相對的兩鶴,一隻翹首觀望空中舞意正酣的羣鶴,一隻剛剛落於鴟吻之上,翅猶未斂。

宋徽宗的花鳥,多爲設色,古雅雍容的色彩,不僅在爲他的王朝歌功頌德,也彰顯着“豐亨豫大”的時代主題,甚至連他夢境中“雨過天青”的景象,彷彿也是對他統治下理想境界的反映,但這種瞬時的美好,無疑隱含着理想境界最終幻滅的結局。

手繪雲龍圖案的《草書千字文》

在中國書法史上,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已家喻戶曉,而其行草書作品也是不容忽視的。遼博現藏有宋徽宗趙佶的三件行草作品:《蔡行敕》、《恭事方丘敕》、《草書千字文》。

此卷《草書千字文》爲紙本,長3餘丈,無一接縫,描金雲龍紋生動而規整,猶留唐人遺韻,專家認爲如此精工的圖案,卻毫無板滯之弊,應該不是雕版印刷,而是工匠一筆一劃描繪出來的。如此長卷,如此繁縟的手繪雲龍圖案,對重新認識與研究宋代造紙技術彌足珍貴。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草書《千字文》局部 北宋徽宗趙佶

捲上的草書一氣呵成、筆勢凌空、變幻莫測,猶如長江奔騰,一瀉千里,又猶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運筆迅疾流暢,結體奇宕瀟灑,如此長卷,卻毫無倦筆,在縱向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非常巧妙的利用了筆畫中的長線條,如文中的“號”“帝”“也”等字,末筆處的有意拉長,調節了空間比例,使整幅長卷看上去更加疏朗、跌宕與靈動。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草書《千字文》局部 北宋徽宗趙佶

由於紙面光潔,筆墨滲透得相對緩慢,而且徽宗在寫作時很迅疾,使得撇、捺畫及轉折處的處理都顯得很尖銳,與徽宗的瘦金體生出幾分相似。

除此卷草書千字文存世外,徽宗還有一幅楷書千字文卷存於上海博物館,是徽宗22歲時的作品。而此卷草書千字文作於宣和四年(1122年),是年徽宗四十歲,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已接近晚年,可以說這卷千字文代表着徽宗書法的成熟面貌:章法與黃庭堅有幾分神似,草法主要出自懷素,間有張旭影響,偶爾雜入幾個行書字,又是薛稷面目,總的是懷素《自敘帖》一路。

這與徽宗早年學習黃庭堅,後學初唐薛稷、薛曜,草書學習張旭、懷素的書學歷程是高度吻合的,因而可將其視爲徽宗草書的代表作。

《秋聲賦》

遼博當年入藏的一批元代法書,雖不如唐宋之盛,但就有關趙孟頫的書法作品,還是大有可觀的:趙孟頫傳世少有的大字行書《蘇軾煙江疊嶂詩》,追求王氏筆法的《陶淵明歸去來辭》,爲中峯和尚寫就的行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徵明“玉蘭堂”舊物《歐陽修秋聲賦》都在遼博的收藏之列。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秋聲賦》 元 趙孟頫

《秋聲賦》與趙孟頫的典型作品不太一樣,王連起先生認爲“趙孟頫晚年有時刻意將點畫轉折的棱角泯滅一些,追求蒼率疏荒的效果,像《秋聲賦》這樣,就一反平常結字的嚴謹和用筆的情致,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筆勢的厚重和筆意的蒼勁上,體勢也力求雄健放縱。”

明末王世貞在《弇州續稿》中,曾就《秋聲賦》在文學與書法上的關係有過一段精彩的論述:“趙子昂此書,英標勁骨,有松風意,要與《秋聲賦》鬥雄;而行間茂密,丰容縟婉……故賦不能兼有也。”

北宋緙絲孤品與南宋緙絲名手朱克柔的作品亦不容錯過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北宋緙絲《紫鸞鵲譜》

遼博新館收藏的緙絲作品,無論從質上還是量上均屬世界之最,北宋緙絲《紫鸞鵲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高131.6釐米,寬55.6釐米。紫色熟絲地,彩色絲織花卉鸞鵲。圖案每組由五橫排花鳥組成,鳥均展翅飛翔,各具姿態。花卉以《重樓子》牡丹和番蓮爲主,襯以荷花、海棠花等紋樣,猶存唐風。每一組圖案製成之後,改換緯梭的色彩,再就原圖案繼續製作。這種只改換緯梭色線反覆出現同一圖案的方法,正與錦的圖案相似。

這幅保存完整的匹段,爲傳世北宋緙絲整幅的孤本。這幅緙絲作品應屬北宋官辦手工業緙絲作坊所制。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南宋緙絲《山茶圖》朱克柔

南宋緙絲《山茶圖》系緙絲名手朱克柔的獨具匠心之作,花萼改用披梭,其餘多用平梭,葉不勾線,枝幹等以合花織成。朱克柔每製作一幅作品都是精美絕倫,在我國緙絲髮展史上已然達到了一個高峯。這幅緙絲作品流傳到清代,爲卞永譽收藏,右方鈐“令之清玩”朱文一印;雍正、乾隆時期,爲安岐所有,作爲《唐五代兩宋集冊》的引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