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11.12),今日早盤滬指小幅低開回踩支撐後,逐步震盪走高。午後隨着題材股的持續活躍,大盤持續走高,創業板指一度漲逾3%。截止收盤,滬指報2630.52點,漲幅1.22%,深成指報7832.29點,漲幅2.40%;創指報1368.79點,漲幅3.47%。

從盤面來看,各板塊悉數飄紅,殼資源、創投概念股大漲,汽車整車、環保、ST、國產軟件等板塊漲幅居前,白酒、銀行等板塊漲幅較窄。

投資參考

1、“雙十一”購物節迎高潮 三類概念股率先受益重上風口

今年“雙十一”,天貓成交額顯然已超預期。據悉,阿里巴巴集團在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中,單日銷售額再創新高達2135億人民幣(約合307億美元)。

而A股市場中的“雙十一”行情早已醞釀多時,11月份以來,新零售、物流概念、電子支付等三板塊均跑贏大盤:

數據:時間11.1~11.9,好買商學院製圖

分析人士認爲,新零售、快遞物流、電子支付等三類概念股,受益交易爆發式增長,或成爲市場佈局的焦點。

新零售:

11月份以來,新零售板塊整體累計漲幅達到2.81%,板塊中共有69只成份股期間實現上漲,佔比接近八成。資金流向方面,月內共有36只新零售概念股呈現大單資金淨流入態勢,圖表中的7只個股月內合計吸金4.86億元。

快遞物流:

每年“雙十一”前後,也是快遞行業的傳統旺季,成爲帶動相關板塊上行的重要因素。此外,良好的市場表現也吸引了機構對快遞物流板塊的青睞,據統計,近30日內,多隻個股近期受到機構扎堆看好,後市表現值得期待。

電子支付:

11月板塊中共有46只成份股期間實現上漲,佔比接近八成。板塊近期的強勢表現,與上市公司良好的業績預期密不可分,統計發現,目前已有30家電子支付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有21家公司業績預喜,佔比七成。

2、都是激進惹的禍 十月份592只基金跌逾10%

進入四季度,市場遭遇大幅調整,讓投資二級市場的偏股基金很受傷。統計數據顯示,在2948只偏股基金中,10月跌幅超過10%的有592只,更有52只基金跌幅超過15%。

在業內人士看來,偏股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單隻股票持倉不能超過基金淨值的10%,但對行業投資比例並沒有作出明確限制。在業績排名驅使之下,少數基金經理操作風格激進,重倉押注單個行業。

而基金經理操作風格激進,會對投資者利益造成很大的傷害,尤其是沒有踏準節拍的基金。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今年以來有845只基金跌幅超過20%,更有6只基金跌幅超過40%。業績墊底的基金大多重倉押注一兩個行業,並且在行業輪動中踏錯了節拍。

少數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大多屬於追求絕對收益策略的保本基金,由於權益倉位極低而躲過大跌。另外,進入11月份,在政策層面的持續發力下,市場風險偏好得到提升,公募基金業績有所好轉。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10月1日以來跌幅超過10%的基金有226只。

3、外資對A股投資興趣升至10年高位 北向資金年內流入2621億創紀錄

進入2018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回調,然而仍有一股勢力堅定持續買入A股,那就是外資,從北向資金淨流入來看,截至11月9日,北向資金淨流入2621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關注的熱情日益高脹,日前,業內記者就中國股市以及人民幣匯率等熱門話題採訪了國際投行——高盛的兩位專家。

股市方面,高盛亞洲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劉勁津介紹,目前,海外投資者普遍看好A股,其中,歐美投資者對A股投資興趣升至10年高位。

除了股市,匯率問題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高盛亞洲資深中國宏觀經濟學家鄧敏強說,短期來看人民幣小幅貶值是可以承受的,未來,大幅貶值的概率不大,前景仍然樂觀。 但是,總體來看,未來6個月內,人民幣兌美元會破7,大概在7.1左右。

財經要聞

4、疫苗法徵求意見!最高將處貨值金額10倍罰款堪稱史上最嚴

11月11日晚,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網站掛出《疫苗管理法徵求意見稿》,向公衆徵求意見。據瞭解,此前,已召集疫苗企業等開過徵求意見會。

《徵求意見稿》綜合運用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手段,強化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和相關主體責任。其中,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中,對於提交虛假臨牀試驗或者上市許可申報資料,編造生產檢定記錄、更改產品批號的嚴重違法行爲的處罰,除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撤銷上市許可證明文件外,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點評:長生事件以後,一時間引發民衆對疫苗的憂心。《疫苗管理法徵求意見稿》的出臺,在內業人士看來,可謂速度之快。《疫苗管理法徵求意見稿》將疫苗提高到了國家安全的位置,總的看來,消除了市場對疫苗上市公司前景的擔憂,對疫苗不良反應和質量實施更全面和嚴格的監管,對接種者權益實施更全面的保護。

5、央行報告劍指流動性風險 貨幣基金收益恐進一步下降

貨幣市場基金早已頂起了整個基金市場的“半邊天”。然而來自央行的報告顯示,其中隱含的流動性風險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關注。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在649只仍在運營的貨幣基金中,7日年化收益率低於3%的貨幣基金已達478只,佔比高達73.7%。

在央行11月3日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中,特別提到要“防範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風險”。央行報告還特別指出,“機構投資者集中度較高加劇流動性風險”。

點評:對此,近日,在有券商在報告中更是給出了“近期貨幣基金收益率大幅下行,但相對於歷史水平而言仍有下行空間”的判斷。投資上,建議投資者儘量選擇成立時間久、規模大、個人投資者佔比較高的老基金。

漲知識

6、“流動性風險”

是指由於將資產變成現金方面的潛在困難而造成的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在各個市場中均存在流動性風險,比如證券、基金、貨幣等等。

這裏是指基金管理未能及時變現基金資產來應對投資者贖回申請的風險,本質上是基金組合資產的變現能力,和投資者贖回需求的匹配問題。

對於貨幣基金,雖然不投資股票,但依然有貨幣基金流動性帶來的潛在風險。例如去年12月中旬,因爲市場“錢荒”再現,以銀行爲首的機構投資者大舉贖回貨幣基金份額,造成多隻貨幣基金淨值大幅波動。

在流動性管理方面,貨幣基金本來就是較低風險、收益穩健的現金管理工具,差距就在毫釐之間,如果在流動性容易受衝擊的時候“大戶”進入太過集中,顯然會攤薄其他投資人的收益。

買基金大多數人都只會看收益,投資者對於貨幣基金也不例外,往往盯着收益看,而忽略了貨幣基金流動性。有流動纔有收益,才能順利的贖回。

本文繫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於“好買商學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爲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