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北京入口處之一

5月3號中午剛過,農展館11號館的入口處,不斷湧現出參觀人羣:三五成羣的青年,單個一人或結伴而來的老年,也有不少帶孩子的小家庭。離2019藝術北京結束還有半天時間,前來參觀的人流看上去並不亞於4月30號開幕預展時的情況。

“藝術品有溫度,有情感,是人們內心需要的東西。'藝術北京'的發展讓我看到大衆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在增長。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曾這樣說到:“因爲消費市場在成長,從藝術北京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更多人湧入藝術市場,他們的心態不是簡單投資,更多是消費藝術,收藏藝術。”

他希望這不是一個服務於當代藝術小圈子的博覽會。由於今年國家對五一假期的時間做了新調整,爲了顧及大衆市場,讓藝術北京在五一假期期間開展,今年的展期由原計劃的4月底(往年五一放假時間),調成4月30日-5月3日。當然,他也爲此付出了代價:這讓不少畫廊參展計劃大受影響,不少外地展商提前訂好的機票和酒店改簽所產生的費用,都由主辦方承擔損失。

藝術北京展覽現場

藝術圈裏有着不同的聲音。比如關於展期,由於與 “藝術成都”撞期,致使不少優質的畫廊資源被分流,雖說藝博會扎堆在所難免,“但如果競爭對手都已經明目張膽的挖牆腳了,作爲老大哥的'藝術北京'還活在自我催眠的狀態中自娛自樂,那最終丟掉的可就不單單是面子問題了,有可能連'裏子'都保不住。”(王寧:《面子和裏子——“藝術北京半日遊有感》)

而橋舍畫廊負責人陳昕在談到藝術北京近些年的發展時,則表示,“藝術北京就類似798,近些年總有不少人質疑它們的地位。但是作爲北京地區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博覽會及藝術區,它們的重要性依舊。” (呂曉晨、楊金娟:《當代畫廊最少的一次藝術北京,比“誠實面對市場”更重要的是什麼?》)

公共藝術

不僅是展期,其實從近幾年藝術北京的內容結構來看,其關注大衆的傾向已經很明顯了:設計藝術、經典藝術、公共藝術的比重逐漸增大。而不少當代藝術畫廊如誠品畫廊、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等曾經的老面孔,都缺席了本屆藝術北京,以至於被稱爲“當代藝術畫廊參展最少的一次藝術北京”。言外之意,藝術北京的格調越來越“低姿態”了。

而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其他參展機構的銷售。比如凱撒·貝塞什(亞洲)藝術中心在開場即售一件徐小鼎的裝置作品,畫廊此次帶來的並非以往明星藝術家大作,而是多爲小幅作品,價格親民,意在希望引入一部分普通人將藝術作品帶入家中;藝門畫廊、方圓美術館、玉蘭堂等都有不錯成績。

設計北京

今年的設計北京也多有亮點,各類藝術衍生品、設計產品對於大衆來說無疑更有消費吸引力。今年藝術北京對青年藝術也有特別關注,“我們在何處相遇?——九O後當代影像藝術提名展”,作爲2019藝術北京主題展,則是通過專家提名的方式邀請了15位九O後當代藝術家家的影像、VR及影像裝置藝術作品參展。

滲透美育是我需要做的事情”,董夢陽認爲,中國的藝術市場過早地金融化了,大衆並沒有被培養出成熟的判斷力。“現在是需要重新建立秩序的時代,而在這過程中,面向大衆的審美教育是核心要素。”關於“藝術北京”的未來,他希望可以拓展藝術品與大衆發生關係的方式,能喚醒大衆對美的覺知,可以“與衆多藝術從業者共創一種可能性提高大衆的審美素養。”(薛浥塵:《董夢陽 X 藝術北京:用藝術聯結大衆》)

儘管人們可能願意花兩三張電影票的價格來買一張博覽會門票,不少觀衆還會停留在“你這個畫畫的是什麼這樣的問題上,看來,藝術北京的理想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藝術北京2019

以下爲Scope對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藝術北京主題展提名人之一蔡萌、“NOVA ART FAIR——新藝術博覽會”及青年藝術100總監彭瑋的專訪:

董夢陽:所有的誠實都不能離開專業的輔助

Scope:2019年,藝術北京博覽會的關注點會有哪些?

董夢陽:關注消費,培養消費滲透美育是我需要做的事情。

Scope:2019年最期待的是什麼?

董夢陽:我最期待的是人們迴歸理性,迴歸誠實的態度中去。創作者、經營者、收藏者、消費者都需要誠實。作爲經營者思考,我能做什麼,應該如何去做等。當然,所有的誠實都不能離開專業的輔助,專業而誠實。就像傳銷,很誠實地在傳銷着,但它本身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們需要專業的素養,沒有專業的誠實是不可取的。作爲經營者,要有能力分辨真假、好壞,不然很誠實買假東西的時候,就不對了。

再者,還希望藝術品的價格降下來,好讓我們的消費者、收藏者伴隨藝術家一起成長。我們來日方長,因爲我們的藝術市場形成時間較短,一味尋求高價是不科學的。西方藝術之所以價格高,是因爲有歷史,而我們還沒有歷史,現在就賣這麼貴,那未來對於每個消費者來說都風險太大了。是不是好的藝術、經典藝術?未來這位藝術家還做不做藝術?都是不可預料的。所以最好的狀態是我很喜歡你的創作,我很願意陪伴你一起成長

(此篇爲董夢陽爲《Scope藝術客》2019年春季刊專題《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請回答藝術界的 2019》而答,因與藝術北京相關特選錄於此。)

我們在何處相遇?——九O後當代影像藝術提名展 海報

董彥澤《不要溫和地踏入那個良夜》

我們在何處相遇?——九O後當代影像藝術提名展 現場

蔡萌:作爲“第五代”的“九0後”藝術家,他們快行了

Scope:可否談談這次影像藝術展的主題:我們在何處相遇? 都有哪些層面的考慮或指向?

蔡萌:展覽的主標題“我們在何處相遇?”直接挪用自參展藝術家陳蕭伊作品題目。首先,我們認爲這個題目本身來自一個“九0後”藝術家的創作思考;其次,我們覺得它非常富有詩意和想象空間;第三,它有種未來感和開放性,非常符合我們對“九0後”藝術家的熱切期待——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副標題“九0後當代影像藝術提名展”將目標鎖定“九0後”這一代是因爲我覺得從一個歷史邏輯判斷來看,他們快行了。如果說,近四十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幾乎每隔十年就會出現一批年齡在三十歲左右,表現活躍的青年人,他們的作品往往領一時風氣之先,並具有一定指標意義。比如:1980年代盛況空前的“八五新潮”中出現的一大批“五O後”藝術家羣體;又如:1990年代出現的“六O後”青年的藝術家個體;再如:進入2000年之後湧現出來的一大批活躍的“七O後”和“八O後”藝術家。那麼,今天當我們站在2019年這個開啓即將到來的中國當代藝術下一個十年的時間節點上展望,“九O後”藝術家將註定成爲需要被密切關注的“新一代”(或者叫“第五代”)這就是我們錨定“九0後”的一個主要思考邏輯。而之所以選擇影像,是因爲從媒介上看,繪畫和攝影已經太“古典”和“腐朽”了,今天乃至未來的藝術是“數據的可視化”。

Scope:您覺得這些參展的九零後藝術家的影像作品,有某種整體上的特徵嗎?或者說有哪些優勢或可提高之處?

蔡萌:我認爲“九O後”藝術家的創作已經呈現出一種更加輕鬆多元並具有更多與新科技、新媒體緊密結合的特徵;他們的創作已經不再更多依賴靈感和手感,而是將“當代藝術”視作一種研究方法,可以去“研究”一切;而隨着越來越多的國際參與機會增多,他們對藝術的認知結構、價值判斷,乃至思想方法,也將註定與上幾代藝術家不同,他們自身攜帶者更多的組織力和信息量,並在更具國際性眼光的同時,甚至經開始模糊“西方”這個概念本身。他們出國的感覺就跟我們從北京去趟廣州、上海那樣簡單。

我們在何處相遇?——九O後當代影像藝術提名展 現場

Scope:如何看待影像市場?對市場有哪些考慮嗎,尤其在一個博覽會中策劃這樣一個影像展?

蔡萌:我對市場沒有研究。但我很清楚地知道以影像爲主,包括版畫、攝影這些“複數”藝術,在中國本土的市場一直不是很好,我認爲其核心問題不是藝術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大家都清楚地知道我們不是一個誠信社會吧?我們的社會普遍缺乏信用和契約精神。好比你說,你藝術家說一件作品限量10個版,收藏家憑什麼相信你不會額外再弄出幾個版?或者說藏家怎麼知道你會不會改一下內容就變成一個“新作品”然後再弄出10個版?

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建立信用體系和苛刻的懲罰機制;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隨着一批“八0後”、“九0後”海歸藝術家和收藏家進入這個領域,他們的教育背景、思維方式、審美趣味,以及自身攜帶着“秩序輸入”的信息量和組織力(或者叫“懂規矩”)一定會給中國當代藝術界帶來一場深刻變革。

NOVA ART FAIR——新藝術博覽會展覽 展覽現場

彭瑋:連通青年藝術與大衆收藏

Scope:請談談新藝術博覽會的定位?

彭瑋:青年藝術100創建九年以來,一直以推介和發現優秀青年藝術家爲己任,不拘泥於傳統的推廣模式,九年來陸續推出了“微個展”、“名泰文化”、“青美術館”等旗下子品牌,基於我們不斷創新發展的理念以及新時期湧現的新需求,“NOVA ART FAIR——新藝術博覽會”應運而生。新藝術博覽會也將以青年藝術爲核心,通過博覽會的平臺,讓青年藝術進入更廣闊的視野,讓越來越多的力量介入、幫持青年藝術。

Scope:首屆展覽有某種主題或整體風貌麼?

彭瑋:這次新藝術博覽會呈現了六十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青年藝術家,共計超過四百餘件藝術精品,現場以微個展的形式完整地呈現當代青年藝術的創作面貌,連通青年藝術與大衆收藏,爲青年藝術的發展和藝術大衆化貢獻積極的力量。

Scope:銷售情況如何?怎樣看待青年藝術家的市場?

彭瑋:銷售情況很樂觀,而且有很多新興的藏家進入。

青年藝術家的市場目前呈上升狀態,大衆都開始關注藝術,對藝術的接受度也在逐漸增加,青年藝術以其原創性、時代性、高性價比的優勢,並具備一定的保值增值屬性,備受新晉收藏家的青睞。

採訪/撰文:張宗希、楊楊

圖片提供:藝術北京、青年藝術100

- end -

《Scope藝術客》 總第027期 2019春季刊

即將上市

郭靜

18610119068

楊揚

158102421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