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

  1、人命無常,朝存夕亡,如石火電光。

  2、善用心者,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3、時光長短,唯心所造。一切苦樂,隨境所遷。

  

  4、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

  5、用功的人要善於調和身心,務使心平氣和,無掛無礙,無我無人,行住坐臥,妙合玄機。

  6、古人說: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7、禪是靜慮,要在靜中思慮好歹,擇善而從。

  8、精進勇猛,有大願力,難的會變爲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變爲難。

  9、有憎愛心,就有煩惱;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1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於毫釐。

  11、中下根人,常被境風所轉。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行人遇着利風,便 生貪着;遇着衰風,便生愁懊;遇着毀風,便生嗔恚;遇着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風,居之不 疑;遇着譏風,因羞成怒;遇着苦風,喪其所守;遇着樂風,流連忘返。如是八風飄鼓,心逐 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12、以智慧明鑑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盪自心。以持戒清淨自心,以 佈施解脫自心。

  

  13、坐禪要曉得調養身心。若不善調養,小則害病,大則着魔。

  14、修行用功,貴在一心。

  15、年輕不知好歹,把寶貴的光陰混過了,老病到來,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變爲死也苦,活 也苦,這就是“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16、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進;年輕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須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 年人”,總要及早努力,方爲上計。

  17、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18、學佛當以明心見性爲本,斷惡修善爲行。

  

  19、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纔是真實工夫。

  20、凡夫的境界,總是貪染財、色、名、利。

  21、參禪唸佛都是入道妙門,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圓融無礙。譬如唸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是參 禪?參禪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與淨本相輔而行。

  

  22、妄想來了,就讓它來,我總不理會它,妄想自然會息。

  23、你我都是一個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24、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動靜、行住坐臥,要順時調護。

  

  25、以智慧明鑑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盪自心,以持戒清淨自心,以 佈施解脫自心

  26、修行悟道,易亦難,難亦易。如開電燈一樣,會則彈指之間,大放光明,萬年之黑暗頓除;不會 則機壞燈毀,煩惱轉增。

  27、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不足食,取止飢不宜過飽,更不能求美味;衣 取禦寒,宜服糞掃衣,更不能貪求美備;睡取調倦。不宜久睡,蓋久眠長愚癡,多衣增掛慮, 過飽不便用功。

  

  28、妄念人人皆有,然妄念起時,我自知之。知而不隨,是謂不相續,不相續則我不爲妄轉;縱有 妄念起滅,亦不過如浮雲之點太虛,而太虛固不變也

  29、真心爲無價之寶,賢愚凡聖、天堂地獄、穢土淨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顯了真心,證自性 佛。人能將種種習氣斷盡,則真心自顯,自佛即證。

  30、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當,及善於保養道體等等圓頓道理。

  (來源:@禪門智慧)

  備 注:

  ⊙文章部分內容轉自網絡,涉及到版權問題請發E-mail:[email protected] 我們將會刪除,謝謝!

  ⊙投稿:請發E-mail:[email protected],公益平臺暫不設稿酬,要求內容健康,有一定可讀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