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虫字并不特指某种动物,而是对所有动物的统称。天上飞的,地上走的爬的,水里游的,统统都叫虫,比如鱼类有鳞片覆盖,叫鳞虫;鸟类有羽毛覆盖,叫羽虫;龟类有甲壳覆盖,叫介虫;兽类有皮毛覆盖,叫毛虫;啥覆盖也没有的动物,叫裸虫,人就是裸虫。

这五种虫基本涵盖了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内,因此合称“五虫”。《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五虫”中最顶级最精华的动物分别是:毛虫——麒麟,羽虫——凤凰,介虫——神龟,鳞虫——蛟龙,倮虫——圣人,这几种精华动物就是古人心目中的神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圣人也是神物。就“狼虫虎豹”这个成语而言,虫字显然与狼、虎、豹并列,应该是某种确切动物。

1,有人说,虫是指老虎,因为古代很多文学作品如《水浒传》都称老虎为“大虫”。这种说法是有历史记载的,比如晋代干宝《搜神记》曾书载:“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这个说法固然不错,但如果虫在“狼虫虎豹”这个成语中系指老虎,与“虎“字意思完全重复,是不符合汉语规则的,显然不对。

2,有人说,虫是指蛇或蟒,因为知道如今很多地方俗语都是把蛇称为“长虫”。笔者是山东人,当地确实从小就把蛇称为“长虫”,因此笔者更赞同这种说法。李白《蜀道难》中有“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之说,也把长蛇与猛虎并列,认为是“杀人如麻”的猛兽。

再来寻找一下文献依据。南朝宋的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一书,该书成书于约1000年前,是中国最早最权威的文字学专著,其中解释“虫”字道:“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细,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鳞,以虫为象。凡虫之属皆从虫。许伟切。”这段话有两个意思,一是说虫就是指蝮蛇;二,是说到了五种动物,都属于广义的虫。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狼虫虎豹”中的虫就是指蛇或蟒;蛇虽然体型不大,但毒蛇的威胁毫不亚于虎豹豺狼,被誉为“五毒”之一,因此古人才把虫与其并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