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7 彎腰女子。《鏡中映像》一畫體現了博納爾藝術語言的新突破,鏡子與窗戶開始成爲他畫面的新媒介,幾何形、直線、圓形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色彩並不只屬於自然,

它更應該屬於感情。

色魔 · 博納爾

1889年9月,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的學生保羅·賽律西埃(Paul Sérusier)在阿望橋結識了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

The Talisman,Paul Sérusier(1888)

並在他的指導下,在香菸盒上畫了一幅名爲《愛的森林》的風景畫。

《愛的森林》局部

畫上強烈的“紫羅蘭、朱磦和翠綠”讓賽律西埃大爲振奮,大聲喊道:“我從精神上新生了~~”

納比派創始人合影

隨後他和一幫狐朋狗友組織了一個團體,取名爲“納比派”,在希伯來語中意爲“先知”。

Madame Losse Hessel in Vuillard's Studio ,Edouard Vuillard(1915)

但這個口氣很大的先知派僅延續了十年就鬧崩了。1899年,在舉行的最後一次展覽後,先知派便因畫家們創作思想和藝術技巧上的分歧而分裂。

The Lunch of the Little Ones(1897)

納比派雖然只存在了十年,卻是一個風格濃烈的藝術派系。在色彩方面,它們深受印象派大師高更“加深色彩,簡化形式”的影響。

Study for Afternoon in the Garden (1891)

他們無視常規透視,強調自我心靈關照的觀察方式,用濃烈的色彩創造一個更爲詩意的世界。

1905 巴黎一角 博納爾

在理念上,他們崇尚象徵主義,力圖擺脫寫實的束縛,嚮往對大自然的重組。他們對早前的印象派表示不滿,認爲印象派對自然純客觀的描寫成就渺小。

1903 戴草帽的女孩 博納爾

在納比派畫家眼中,一幅能如詩或音樂一般充分表達出藝術家“自我”(Ego)的作品,才叫好的作品。

1893 家庭 博納爾

此外,納比派畫家追求日本浮世繪的裝飾風格。他們採用卡片紙等吸附力強的畫面材料,來代替油畫布,以此緩和色澤的效果。

1892-1898 花園中的女人 博納爾

有時他們還用蛋白或膠水來調和顏料,這樣創作出的作品色澤柔和,富有活力,自成一格。

皮耶·博納爾肖像

而皮耶·博納爾(Pierre Bonnard),無疑是納比派最爲傑出的代表之一。

1889 自畫像

博納爾生於1867年,從他20歲進入巴黎朱利昂美術學院起,直至以80歲的高齡在法國坎內(Kanneh)去世,他的一生經歷了漫長的藝術生涯。

1891 紅磨坊 博納爾

在納比派中,他的風格也頗爲獨特,有着“日本納比派”之稱。

1891 女人與狗

一方面是因爲他極其喜愛日本浮世繪,另一方面因爲他常常運用裝飾性繪畫的平塗技法及對日常生活的精妙捕捉。

1891 親密

創作時,博納爾通常憑藉記憶和草稿決定一幅畫的先決題材,把瞬間的模糊和零星的感受當作他創作的主題。

1892 方格上衣

在一定程度上,博納爾比印象派走得更遠,因爲他不僅關注自然,而且關注記憶中的世界。

1892 更衣室

“回憶本身就是使願望得到一種滿足,這種願望也必定是誕生新思維的主旨”——這種新思維是博納爾爲上世紀的藝術所作出的貢獻。

1892 門球比賽

博納爾極少依賴傳統繪畫結構,或者說,在那個時代,高更已經解放了色彩,使其成爲了繪畫的主要要素,而不是透視結構的附屬。

1893 貓

博納爾擅於用迷人的色彩和詩意的暗喻充盈整個畫面:那些瑣碎的筆觸在畫布上反覆塗抹,看似雜亂無章,

1894 母親和兒童

卻把色彩的對比度、音樂感、神祕性、發揮到了極致,因此他被譽爲"二十世紀最具獨特氣質的偉大畫家"。

1900 散步

作品《散步》是博納爾在納比派時期的傑作。這幅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裝飾性是靜止的。

散步局部

而對充滿活力的生活的描繪是躁動的,這些都平衡於他精湛的藝術形式中。

1894 白貓

在上世紀前半葉成長起來的偉大的藝術家中,博納爾熱衷於反映自然界的光,他探索自然界中的色彩和色調之間永無止境的關係。

1894 兩隻狗在一條冷清的街道

他對色彩和色調的讚美,遠勝過其他現代主義大師。

1894 玩木桶的孩子

他把瞬間的模糊的感受和零星的感受當作他創作的主題,並無目的地進行一系列的創作嘗試。

1895 後面的柵欄

採用多幅畫面表現一個場景的方法,來描繪出不同的感覺範疇。

1895 馬車招呼站

同時,博納爾與印象派畫家相比走得更遠,他不僅有意識地關注自然,而且關注記憶中的世界。

1895 柵欄後

在他的意識中,回憶本身就是使願望得到一種滿足,這種願望也必定是誕生新思維的主旨。這種新思維成爲博納爾爲上世紀的藝術所作出的貢獻。

1900 巴黎克利希廣場

1900年開始,博納爾更加輕鬆,他日常外出旅行,在法國北部和南部畫了一系列表現莫測光色的田園景緻。

1902 家庭院子

後來他在鄉間過着簡樸、近似隱居的生活,這便使他有更多的時間與心境去探求藝術的真諦。

1896 划船

他發展了色彩語言,突破了印象主義過分依賴自然的不足,既而發展了一種偏離中心的、給人一種漫不經心感的構圖形式。

1896 林蔭大道

這使他能自由深入地表現生活中的熟悉題材,而在以前還沒人這樣做過。

1900 男人和女人

他的《男人和女人》、

1900 午睡

《午睡》、

1908《逆光中的人體》

《逆光中的人體》等作品,

都是這期間的代表作。

1908 鏡中映像

《鏡中映像》一畫體現了博納爾藝術語言的新突破,鏡子與窗戶開始成爲他畫面的新媒介,幾何形、直線、圓形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1907 彎腰女子

《早餐廳》、《從工作室看窗外景色》、《浴缸中的裸女》這些他後期的代表作最爲出色、最爲成熟。

1936-1938年《浴缸中的裸女》

其中又以《浴缸中的裸女》尤爲最。畫面被一條直線一個圓形構成,珍珠色的裸女仰臥缸中,神祕的紫色與燦爛的黃色相交匯。

《浴缸中的裸女》局部

藍光黃光在幻動,女裸、浴缸、流水、窗戶、馬賽克地板、瓷片牆壁形成五光十色的充滿韻律和諧的色彩交響曲。

《浴缸中的裸女》局部

又像是神奇莫測的寶藏叫人神往,作品把博納爾色彩魔術師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至。

1906 裝飾面板

他始終以自己特有的真實作爲出發點,去作時髦與理論的叛逆。

1908 風暴

們拿他的風景,甚至他的靜物與印象派大師們,特別是莫奈的發明比較一下,便可看到一種表面上的借鑑。

1908 漢堡 野餐

印象派畫家們通過有意忘卻作爲自己藉口的現實,而重申着自己的主張。

1908 花園裏的桌子

事實上,博納爾的手法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緩慢地接近一種事實,一種並非作爲幻想,而是作爲內部確信的真實。

1909 早春

他十分困難地、慢慢地捕捉住它。正如他的朋友維亞爾經常痛苦地感到技法上的無力,而不得不重新去發明它。

1909 園中的紅樹

他同時畫好些張不同的畫,有時甚至一連幾年不停頓地修改它們,以使它們臻於成熟。

1909 火車和駁船

他象蜜蜂一般地停在一幅幅的畫上,用筆端擺上一塊塊顏色,甚至到博物館去修改自己展出的作品,使看守人驚惶失色。

1908 櫻桃餡餅

博納爾以全新的視點去透視事物的非凡張力是得益於他的實踐,即他把繪畫放在獨特的視覺經驗之中。

1907 早餐

他不願像印象主義畫家那樣從一個純客觀的角度去繪畫,而樂意像他的同時代的又是他親密朋友的馬蒂斯那樣,

1908 包廂

去接受直接的經驗主義和印象主義體制範圍的自由,儘管他反對他們對膚淺表象的依賴和在形式結構上的貧乏。

1908 米希亞

他把印象主義的客體和象徵主義對情感和文化記憶的肯定結合起來,利用“第一印象”——每個人進入一所房子內第一眼看到的東西,

1908 米希亞

藉助於室內結構與色彩的思考,能夠將這些東西保存下來,並將情感傾注於畫布之上,最終是獲取夢幻般的、充滿陽光的伊甸園。

1906 年輕女子

如果說雷諾阿對陽光下的色彩變化找到一種合理的表達方式,那麼勃納爾對自然界中的色彩與調性的微妙關係做了更大膽的探索。

1906 街景

他的繪畫作品傳遞給觀者以無比斑斕多彩的藝術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他對色彩運動性的深刻感受。

1904 安布魯瓦茲肖像

通過畫面每個位置區域色彩的不同傾向組成一個色彩的場,這個場的作用要求每個部位的色彩都得起一定的視覺刺激力。

1899 小女孩與貓

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顏色被組織在一個平面之中,各自佔據一定的色彩位置。同時對視覺產生振動,色彩的強弱變化造成了視覺的吸引與間隔。

1899 午餐

而這些運動性是基於組成整個色調中的各個色彩給人的不同心理感受,在經過畫的組合之後,像音樂一樣形成節奏和韻律。

1899 懶惰

早期的印象主義者一直喜歡研究經水折射後空氣表層的一系列變化,而勃納爾並沒有侷限於對瞬間表象的感知,

1899 克勞德的家庭

他用屬於個人的方式,以令人信服的力量把大膽的色彩表現與細膩的心理感受想結合(畢加索所說的“猶豫不決的大雜燴”),

1899 杜菲尼風光

使對色彩運用的下意識行爲滿足了他的關注記憶中世界的目的,從而達到畫面驚人的效果。

1899 燈下的餐桌

在看他的畫時,有一種經強調而複雜的混合才達到的將色彩與形狀融合在一起的鮮豔明亮感和顫動感,

1898 露臺咖啡廳

讓人意識到不僅僅是在看,更有和聽覺、嗅覺、皮膚感覺的表象相複合,時而引人入勝,時而又拒人千里之外的奇異感受。

1898 窗口前的年輕女子

從1898年開始,或者更早些,博納爾的油畫逐漸放棄早期作品平穩、清晰的線條、色塊。

博納爾作品

而是轉向一種不穩定的,甚至迷亂、鬆散,帶有一種很強的夢幻色彩效果,有時竟是一種氣氛。

博納爾作品

博納爾很少用原色,以中間調爲主,這種高級灰的表達方式卻又不影響畫面層次的強烈與豐富,花色表現更加傾向主觀性。

博納爾作品

英國學者岡布里奇這樣寫他:使用新藝術運動的發明,以特殊的技術和敏感去表現光和色在畫布上閃爍的感覺,使畫布彷彿變成一塊織錦,

博納爾作品

他畫的很多參酌表現出他的怎樣避免過度強調透視法和深度感,以便讓我們欣賞一幅色彩絢麗的圖案。

博納爾作品

他在老年而非暮年時的構圖也是一樣:激昂的或者帶有洞穴中那種暗蘭色的浴女,令人難以置信的動物和人物,

博納爾作品

過於飽和的靜物,面目全非的風景,以不透明的黑色畫出的天空,以半透明的金色繪出的陰影,碧蘭的水面,玫瑰色的田野,

博納爾作品

忽而我們又看到一種光滑的發出虹彩的內景,它的明亮透明與窗外毫無生氣、始終灰暗的風景截然對立。

博納爾作品

在這樣的畫面中,人體和房間那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致我們很難說是它們給周圍的空間帶來了色彩,還是因接受周圍空間的色彩而存在。

博納爾作品

他畫的人體腿部都有着和美如奇蹟的金髮女郎相同的冰肌玉膚。浴女的背部成爲金色的偶象,在牆壁之間飄蕩着。

博納爾作品

人的軀幹就是反光的匯合處,似乎在顯現蔚蘭色的傷疤、珠瑰色的斑痕。水果籃則籠罩着神奇的陰影。

博納爾作品

沒有任何人唱出過這樣美妙的夏日海濱沐浴之詩;

博納爾作品

也沒有任何人把暖氣、瓷磚、破椅子、壁爐、布罩、絲綢袍裙、堆滿禮物和剩菜、雜以蘋果、柑桔的桌布昇華爲如此仙境。

博納爾作品

他漫步於自然,關注着平淡無奇的生活,以其特有的直覺情感來感受周圍世界,

博納爾作品

並兒童般純真地傾訴在他作品中的每一筆觸、每一塊色上。他說過:畫家要學會用眼睛去創造,這種觀察方式是遊動的、變幻不定的;

博納爾作品

感覺與對象並沒有什麼細微差別,如果你對眼前的事物很着迷,那麼你就會很自然地把它表現在你的畫裏。

博納爾作品

他決不照搬生活,而是憑記憶和草圖來決定選題,可以說,他的每一幅畫都承載着生命中的激動,體現着物我合一的親切。

博納爾作品

他最拿手的還是對色彩的駕馭,他的色彩有客觀的印記,更多的是主觀的表達、個人的偏好,而且隨心所欲。

博納爾作品

真正做到“似與不似之間”,他設色零碎、反覆塗抹,效果卻斑斕絢爛,

博納爾作品

把色彩的和諧性、對比性、音樂性、神祕性發揮到極點,僅憑這就足以讓博納爾屹立藝術之林。

博納爾作品

他對幾何形、平面形的巧妙運用,也增添了博納爾作品的現代味。

博納爾作品

博納爾以敏銳的洞察力捕捉着周圍生活與內心感觸的形與色,一生如一地堅守自己的陣地,用一種適合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實現自我。

博納爾作品

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沒像印象主義過分地描摹自然,卻從中學小了色彩分析。

博納爾作品

也沒模仿凡高氣質的強烈運動色彩旋渦,卻把色彩發揮得淋漓盡致,更沒像高更借用遙遠的太平洋神話,卻一樣可以任意安排主題和運用想象。

博納爾作品

當現代主義來臨時,生性安靜的博納爾沒有慌張地改弦易轍。

博納爾作品

由於他沒有投身這場轟轟烈烈的藝術革命,被當時的評論家、畫家誤解,冠以“無精打采、意志薄弱”。

博納爾作品

而博納爾卻以無比的堅強一直頂着壓力,堅持自己的藝術信念。這決不是保守而是保持一份自我的努力、一份清醒,事實上他一生不斷潛心探求。

博納爾作品

他說:“我只是探尋自我,我不屬於任何流派。”在那“舊貌換新顏”的年代,這樣做需要何等毅力。

博納爾

正是這執著的堅持,完成了他的2200幅油畫、衆多版畫、素描作品,才使博納爾坦然步入20世紀藝術大師的行列。

齊白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