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中国武警的世界名片,广大官兵以威武的身驱,驾起了友谊的桥梁;用马达的轰鸣,传递着和平的声音。他们就是有着“中华第一骑”美誉的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七支队国宾护卫队官兵。

  何为国宾摩托护卫?

  摩托护卫是迎送国宾的外交礼仪,也是保证国宾安全的特殊措施,在国际外事交往中被广泛运用。我国的摩托护卫是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正规、成长和发展起来的。1954年10月19日,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时,我国第一次在迎送国宾中实施摩托车护卫,当时装备的是4辆捷克产“佳娃”牌两轮摩托车,由北京市公安局交通大队担负护卫任务。十年浩劫期间,我国的外交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外交礼仪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摩托护卫一度中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交事业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摩托护卫,后因种种原因取消。1981年7月,外交部和公安部联合请示中央同意,从1981年9月起恢复摩托车护卫,1984年7月12日,根据上级的决定,国宾护卫任务由北京市公安局交通大队移交给武警北京总队,正式成立了国宾护卫队。从此,摩托护卫与世界接轨,逐步走向正规,成为外事交往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高规格礼仪。

  国宾护卫队何时成立? 国宾护卫队自1984年7月组建以来,走过了近20年的护卫历程,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中华第一骑”。由于时局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要求,于2004年1月1日卸下光荣的铠甲。

  为体现国家礼仪,展示大国形象,2013年4月初,按照习主席的指示精神,国宾护卫队重新组建,重塑光荣。同年5月16日国宾护卫队恢复重组,作为国家礼仪分队,主要担负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执政党领袖的摩托护卫任务和城市摩托车武装巡逻任务。2014年10月21日首次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抵京护卫任务,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正式上勤。

  护卫执勤服装有几种? 为什么是这样? 国宾护卫执勤服共分春秋礼服、夏礼服、冬礼服三种。橄榄绿色礼宾服为春、秋、冬季执勤服装。采用深橄榄绿色夹克式上衣、马裤,辅以金色佩饰、红色点缀,配黑色马靴,戴全覆盖式白色头盔,配以红、黄色调图案。护卫队员携带10毫米转轮防暴手枪,棕色枪套配带于外腰带右侧。其主要优点有:采用贡丝棉面料材质,质地优良,穿着舒适。冬季服装增加保暖内衣、防风涂层绒衣裤和电热背心等配套穿着,可保证护卫队员在零下20℃严寒条件下防风保暖需求。在设计这套礼服时主要考虑到:深橄榄绿色礼宾服与白色国宾护卫摩托车、黑色主宾车搭配组合,颜色协调、庄重稳健、威武大气;橄榄绿是传统和平色,能够彰显外交理念。 第二套款式是白色礼宾服。为夏季执勤服装。采用白色夹克式上衣、马裤,辅以金色佩饰、红色点缀,配黑色马靴,戴全覆盖式白色头盔配以红、黄色调图案。护卫队员携带10毫米转轮防暴手枪,白色枪套配带于外腰带右侧。其主要优点有:夏季服装透气性强、防风防雨;在设计这套礼服时主要考虑到:白色是国际通用礼宾色,象征友谊、纯洁和神圣;明亮度高,视觉冲击力较强。 这两套服饰都体现了武警元素,彰显了和平理念,展示了司礼形象。橄榄枝象征和平,勤务章上五星和盾牌设计凸显军事内涵,“国宾护卫队”和“PAP”字样表明了勤务属性,领花,胸标等所有服饰都进行了放大处理,更显大气。腕章绣花造型,如随风飘扬的旗帜,比喻中国特色道路越来越宽广。

  护卫摩托车有何功能,

  设计理念象征着什么?

  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春风650G型国宾护卫摩托车,车身长2.25米,宽1米,高1.28米,全车重达268公斤,最高时速为177公里。这款车外观设计犹如一头雄狮,设计灵感来源于天安门前的石狮子,车头大灯好比雄狮双目圆睁,意味时刻警惕着四周,车身为白色,整车涂装采用国旗中的中国红和五星黄,并融入长城标志,突出中国主题元素。同时车头装有武警警徽,后侧边箱喷涂“中国武警”及英文缩写,表明武警属性,体现护卫使命。

  车前安装了自动升降挡风玻璃,可根据风速大小自行调节高低,减小风速阻力保证护卫队员坐姿端正,保持良好形象;刹车采用先进的ABS刹车系统,可使队员在紧急制动的情况下保持车辆平稳;车头大灯采用LED材质,有效增加夜间行驶照明距离,确保行车安全。车辆安装了警灯警报,展示了武警威严,起到了震慑作用。车上还配备了370兆数字集群车载电台和4G加密图传设备,能够实现车组与武警部队指挥网互联互通、远程动态可视可控,确保执勤中能实时传输,高效指挥。

  护卫队形都有哪些? 按照“加强前卫、顾全两侧、备有机动、形成封控”的原则,区分不同国宾规格和不同路段,采取不同护卫队形。护卫队形分为基本护卫队形和加强护卫队形。 (一)基本护卫队形

  11车护卫队形。主要是护卫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在主宾车前呈“V”字形部署5辆摩托车,主宾车两侧呈一路队形各部署2辆、备用车两侧各部署1辆摩托车(共6辆)。

  9车护卫队形。主要是护卫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政府首脑。在主宾车前呈“V”字形部署5辆摩托车,主宾车两侧呈一路队形各部署2辆摩托车(共4辆)。

  

  (二)加强护卫队形

  21车护卫队形。主要是在对我特殊友好和需要特别做工作的国家元首来访时使用。在主宾车前呈双“V”字形部署13辆摩托车(前“V”字形部署6辆、后“V”字形部署7辆),主宾车和备用车两侧呈一路队形各部署2辆摩托车(共8辆)。

  19车护卫队形。主要是在对我特殊友好和需要特别做工作的政府首脑来访时使用。在主宾车前呈箭形部署11辆摩托车,主宾车和备用车两侧呈一路队形各部署2辆摩托车(共8辆)。

  此外,对个别特别重要国家元首需要加强护卫时,根据外交部要求,可以采用25车护卫队形,在主宾车前呈箭形、“V”字形部署17辆摩托车(前箭形部署10辆、后“V”字形部署7辆),主宾车和备用车辆侧呈一路队形各部署2辆摩托车(共8辆)。

  国宾车队通过狭窄路段时,可以采用5车护卫队形,在主宾车前呈“V”字形部署3辆摩托车,主宾车辆侧各部署1辆摩托车。

  培养护卫官兵都有哪些苛刻要求?

  培养一名合格的国宾护卫队员,需要经过三至四年的严格训练。护卫队员除具备政治合格、身高在1.82米以上等基本条件外,还要在训练中经过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等10多个方面的艰苦磨练,熟练掌握过高架桥、轮过独木桥、飞车过断桥、360度急调头等摩托车驾驶高难动作,练就擒拿格斗,准确设计、快速反应等绝技。为此,这些百里挑一的队员们始终以一流的标准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知洒下多少汗水,身上留下多少疤痕。

  护卫队员都练点啥?

  “迎宾路上一分钟,练兵场上十年功”。队列训练上,采取练队列与练护卫相结合、操场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迎着风向练眼神,别针固定校脖颈,背着十字架强腰杆,录相回放看差距,秒表计时测步速,卷尺测距量步幅,辅助器材找定位。护卫技能训练上,基础课目采取共同课目集中训、单兵驾驶结对训、过关升级分档训,班排建立训练档案、个人记录训练心得、每日回放训练视频,增强队员自我练兵意识。护卫队形采取骑线驾驶练直行、纵线标点练等距、平行标识练标齐、定距卡时练等速、定速过桥练平衡、模拟实地摆队形、静态定型找基准、动态标齐找景况。

  采取每天穿插定速定量进行骑线驾驶和通过独木桥的训练,要求每名队员每天直线行驶不少于5000米,在反复训练中提高低速平稳驾驶能力。针对护卫队形难保持,借鉴装甲分队三点一线的方法,在前车车体、后车队员头盔画标识练对正;在场地上画线标点练标齐;通过回放训练录像、轮流演示观摩找差距。体能力量训练上,针对队员上肢、背阔肌、胸大肌等肌肉群增长周期,聘请专业体能教练现地教学,研究一套“适重量、多组次、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的训练方法,逐步塑造队员威严挺拔的外在形象。心理素质训练上,采取专门心理训练与其他课目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邀请心理训练专家辅导,在护卫技能、队列训练中运用“噪声干扰、模拟对抗、故意发难”等手段,借助“考核比武、集体观摩”等形式,磨练队员遇事不慌、处变不惊的过硬心理素质。

  国宾摩托护卫都有哪些惊人之处?

  摩托车护卫速度为120至140公里每小时,前后车距保持在1.5米,行驶在公路中心线上的前导车左右偏线不超过5厘米。车队快速起步风驰电掣,紧急制动停车如钉。冬天训练穿着薄薄的三层衣服,在刺骨的寒风中行驶,手麻脚木透心凉。盛夏,戴着四、五斤重的头盔,穿着里外两层的礼宾服,脚蹬长到膝盖的马靴,奔驰在温度高达四五十度的迎宾大道上,一趟下来衣裤湿透,头盔和马靴里能倒出水来。

  特别是过独木桥、原地急掉头、悬独轮胎、钻火圈、过八字、情况处置等特殊技能训练时,“残酷”的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护卫队总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设置训练课目,并且专挑雨雾、风雪天训练转“8”字阵、蛇形阵,在冰雪路上练稳定性。他们把砖块、罐头盒等作为假设危险物布设在途经路上,练习在时速120公里高速行驶的情况下,不减速、不下线、不改队形,进行排除。80km/h快速穿越50米火障、100km/h10米之内紧急制动,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极速快进前出处置、紧急制动精准处置、配合补位协同处置”。

  为什么“慢”是国宾护卫的最高境界?

  国宾护卫队平时担负护卫任务的时候,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每小时110公里左右,然后在城区大概在70 – 80公里每小时,就连拐弯的时候时速也会到60公里每小时,而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要求的速度却是10公里每小时。

  摩托车本是一个机动、灵活、快速的一种交通工具,也就说它的速度越快它越平稳,它的速度一旦慢下来,那平衡性是相当难控制的。已经习惯于高速行驶的队员们,从未想过有一天要让车速慢下来。摩托车只要启动就会有震动,正常速度内,速度越快车辆就越稳,甚至可以放开双手,但是速度慢了车就会晃动。就像是单车,低于正常的速度下不要说保持稳定,就是不出现左右晃动都是难事。45名队员要让身长2.25m,重达268公斤的摩托车保持低速行驶,并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完全凭借着肉眼和经验相互标齐排面形成横、纵、斜三条线,这已经不是一心两用那么简单的事情。

  “以慢为最高追求,以稳为最高境界,以齐为最高标准。”为此,他们精诚团结、攻克难关,探索出了“先快起来,熟悉车性;再慢下来,掌握稳定”的办法,在每名队员道路驾驶达到三万公里,实现人车合一,技术炉火纯青的基础上,不是盯着“10公里”而练,而是瞄着“7公里”去突破。通过柔性驾驶、车载水杯、穿越窄路、下线扣分、升级过关、评比竞赛等方式方法,每日训足10小时,慢行百公里,耗油10公升,提高队员的驾车技能,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突破了“时速10公里编队行驶”的极限,练就了潇洒飘逸的驾驶绝技。

  “苦练世上无双技,敢当天下第一骑”。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有的队员体力透支都晕倒了,仍不放弃。就是这样,他们也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没有一个打过退堂鼓。闲暇时,队员们总喜欢唱这首歌:“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是啊,他们就这样默默地奉献着,用青春热血,谱写着国宾护卫队的光辉历史,书写着国宾卫士对共和国的无比忠诚!苦与累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永久的痕迹。“精兵、精装、精训、精战、精能力,把国宾护卫队打造成为武警部队第一的雄师劲旅和铁拳利剑。”这是每一名护卫官兵的共同心声。

  记者:魏国荣、王博、苏鹏、陈攀峰、陈庭国、石国良、张光耀、孟祥赫、李光印、王旭鹏

  你可能还喜欢

  1、“双十一”看兵哥哥的购物车

  2、这首MV告诉你 什么是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3、“巨变 · 我守卫的热土”——武警部队网络新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即将上线!

  4、武警部队文化影视专业比武竞赛结果新鲜出炉,速来围观!!!

  5、儿子,让妈妈再摸摸你的脸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图片监制:刘海山

  主编:王文、魏国荣编辑:张彦、王化炜、别特、黄彬彬、李冬冬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不错,请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