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武警的世界名片,廣大官兵以威武的身驅,駕起了友誼的橋樑;用馬達的轟鳴,傳遞着和平的聲音。他們就是有着“中華第一騎”美譽的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七支隊國賓護衛隊官兵。

  何爲國賓摩托護衛?

  摩托護衛是迎送國賓的外交禮儀,也是保證國賓安全的特殊措施,在國際外事交往中被廣泛運用。我國的摩托護衛是隨着國家的日益強盛、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外交事業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正規、成長和發展起來的。1954年10月19日,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時,我國第一次在迎送國賓中實施摩托車護衛,當時裝備的是4輛捷克產“佳娃”牌兩輪摩托車,由北京市公安局交通大隊擔負護衛任務。十年浩劫期間,我國的外交工作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外交禮儀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摩托護衛一度中斷。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外交事業的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日益頻繁,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摩托護衛,後因種種原因取消。1981年7月,外交部和公安部聯合請示中央同意,從1981年9月起恢復摩托車護衛,1984年7月12日,根據上級的決定,國賓護衛任務由北京市公安局交通大隊移交給武警北京總隊,正式成立了國賓護衛隊。從此,摩托護衛與世界接軌,逐步走向正規,成爲外事交往中一種必不可少的高規格禮儀。

  國賓護衛隊何時成立? 國賓護衛隊自1984年7月組建以來,走過了近20年的護衛歷程,立下了赫赫戰功,被譽爲“中華第一騎”。由於時局需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要求,於2004年1月1日卸下光榮的鎧甲。

  爲體現國家禮儀,展示大國形象,2013年4月初,按照習主席的指示精神,國賓護衛隊重新組建,重塑光榮。同年5月16日國賓護衛隊恢復重組,作爲國家禮儀分隊,主要擔負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執政黨領袖的摩托護衛任務和城市摩托車武裝巡邏任務。2014年10月21日首次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抵京護衛任務,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正式上勤。

  護衛執勤服裝有幾種? 爲什麼是這樣? 國賓護衛執勤服共分春秋禮服、夏禮服、冬禮服三種。橄欖綠色禮賓服爲春、秋、冬季執勤服裝。採用深橄欖綠色夾克式上衣、馬褲,輔以金色佩飾、紅色點綴,配黑色馬靴,戴全覆蓋式白色頭盔,配以紅、黃色調圖案。護衛隊員攜帶10毫米轉輪防暴手槍,棕色槍套配帶於外腰帶右側。其主要優點有:採用貢絲棉面料材質,質地優良,穿着舒適。冬季服裝增加保暖內衣、防風塗層絨衣褲和電熱背心等配套穿着,可保證護衛隊員在零下20℃嚴寒條件下防風保暖需求。在設計這套禮服時主要考慮到:深橄欖綠色禮賓服與白色國賓護衛摩托車、黑色主賓車搭配組合,顏色協調、莊重穩健、威武大氣;橄欖綠是傳統和平色,能夠彰顯外交理念。 第二套款式是白色禮賓服。爲夏季執勤服裝。採用白色夾克式上衣、馬褲,輔以金色佩飾、紅色點綴,配黑色馬靴,戴全覆蓋式白色頭盔配以紅、黃色調圖案。護衛隊員攜帶10毫米轉輪防暴手槍,白色槍套配帶於外腰帶右側。其主要優點有:夏季服裝透氣性強、防風防雨;在設計這套禮服時主要考慮到:白色是國際通用禮賓色,象徵友誼、純潔和神聖;明亮度高,視覺衝擊力較強。 這兩套服飾都體現了武警元素,彰顯了和平理念,展示了司禮形象。橄欖枝象徵和平,勤務章上五星和盾牌設計凸顯軍事內涵,“國賓護衛隊”和“PAP”字樣表明了勤務屬性,領花,胸標等所有服飾都進行了放大處理,更顯大氣。腕章繡花造型,如隨風飄揚的旗幟,比喻中國特色道路越來越寬廣。

  護衛摩托車有何功能,

  設計理念象徵着什麼?

  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生產的春風650G型國賓護衛摩托車,車身長2.25米,寬1米,高1.28米,全車重達268公斤,最高時速爲177公里。這款車外觀設計猶如一頭雄獅,設計靈感來源於天安門前的石獅子,車頭大燈好比雄獅雙目圓睜,意味時刻警惕着四周,車身爲白色,整車塗裝採用國旗中的中國紅和五星黃,並融入長城標誌,突出中國主題元素。同時車頭裝有武警警徽,後側邊箱噴塗“中國武警”及英文縮寫,表明武警屬性,體現護衛使命。

  車前安裝了自動升降擋風玻璃,可根據風速大小自行調節高低,減小風速阻力保證護衛隊員坐姿端正,保持良好形象;剎車採用先進的ABS剎車系統,可使隊員在緊急制動的情況下保持車輛平穩;車頭大燈採用LED材質,有效增加夜間行駛照明距離,確保行車安全。車輛安裝了警燈警報,展示了武警威嚴,起到了震懾作用。車上還配備了370兆數字集羣車載電臺和4G加密圖傳設備,能夠實現車組與武警部隊指揮網互聯互通、遠程動態可視可控,確保執勤中能實時傳輸,高效指揮。

  護衛隊形都有哪些? 按照“加強前衛、顧全兩側、備有機動、形成封控”的原則,區分不同國賓規格和不同路段,採取不同護衛隊形。護衛隊形分爲基本護衛隊形和加強護衛隊形。 (一)基本護衛隊形

  11車護衛隊形。主要是護衛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在主賓車前呈“V”字形部署5輛摩托車,主賓車兩側呈一路隊形各部署2輛、備用車兩側各部署1輛摩托車(共6輛)。

  9車護衛隊形。主要是護衛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政府首腦。在主賓車前呈“V”字形部署5輛摩托車,主賓車兩側呈一路隊形各部署2輛摩托車(共4輛)。

  

  (二)加強護衛隊形

  21車護衛隊形。主要是在對我特殊友好和需要特別做工作的國家元首來訪時使用。在主賓車前呈雙“V”字形部署13輛摩托車(前“V”字形部署6輛、後“V”字形部署7輛),主賓車和備用車兩側呈一路隊形各部署2輛摩托車(共8輛)。

  19車護衛隊形。主要是在對我特殊友好和需要特別做工作的政府首腦來訪時使用。在主賓車前呈箭形部署11輛摩托車,主賓車和備用車兩側呈一路隊形各部署2輛摩托車(共8輛)。

  此外,對個別特別重要國家元首需要加強護衛時,根據外交部要求,可以採用25車護衛隊形,在主賓車前呈箭形、“V”字形部署17輛摩托車(前箭形部署10輛、後“V”字形部署7輛),主賓車和備用車輛側呈一路隊形各部署2輛摩托車(共8輛)。

  國賓車隊通過狹窄路段時,可以採用5車護衛隊形,在主賓車前呈“V”字形部署3輛摩托車,主賓車輛側各部署1輛摩托車。

  培養護衛官兵都有哪些苛刻要求?

  培養一名合格的國賓護衛隊員,需要經過三至四年的嚴格訓練。護衛隊員除具備政治合格、身高在1.82米以上等基本條件外,還要在訓練中經過體能、技能、心理素質等10多個方面的艱苦磨練,熟練掌握過高架橋、輪過獨木橋、飛車過斷橋、360度急調頭等摩托車駕駛高難動作,練就擒拿格鬥,準確設計、快速反應等絕技。爲此,這些百裏挑一的隊員們始終以一流的標準嚴格要求,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不知灑下多少汗水,身上留下多少疤痕。

  護衛隊員都練點啥?

  “迎賓路上一分鐘,練兵場上十年功”。隊列訓練上,採取練隊列與練護衛相結合、操場訓練與日常養成相結合,迎着風向練眼神,別針固定校脖頸,揹着十字架強腰桿,錄相回放看差距,秒錶計時測步速,捲尺測距量步幅,輔助器材找定位。護衛技能訓練上,基礎課目採取共同課目集中訓、單兵駕駛結對訓、過關升級分檔訓,班排建立訓練檔案、個人記錄訓練心得、每日回放訓練視頻,增強隊員自我練兵意識。護衛隊形採取騎線駕駛練直行、縱線標點練等距、平行標識練標齊、定距卡時練等速、定速過橋練平衡、模擬實地擺隊形、靜態定型找基準、動態標齊找景況。

  採取每天穿插定速定量進行騎線駕駛和通過獨木橋的訓練,要求每名隊員每天直線行駛不少於5000米,在反覆訓練中提高低速平穩駕駛能力。針對護衛隊形難保持,借鑑裝甲分隊三點一線的方法,在前車車體、後車隊員頭盔畫標識練對正;在場地上畫線標點練標齊;通過回放訓練錄像、輪流演示觀摩找差距。體能力量訓練上,針對隊員上肢、背闊肌、胸大肌等肌肉羣增長週期,聘請專業體能教練現地教學,研究一套“適重量、多組次、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峯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的訓練方法,逐步塑造隊員威嚴挺拔的外在形象。心理素質訓練上,採取專門心理訓練與其他課目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邀請心理訓練專家輔導,在護衛技能、隊列訓練中運用“噪聲干擾、模擬對抗、故意發難”等手段,藉助“考覈比武、集體觀摩”等形式,磨練隊員遇事不慌、處變不驚的過硬心理素質。

  國賓摩托護衛都有哪些驚人之處?

  摩托車護衛速度爲120至140公里每小時,前後車距保持在1.5米,行駛在公路中心線上的前導車左右偏線不超過5釐米。車隊快速起步風馳電掣,緊急制動停車如釘。冬天訓練穿着薄薄的三層衣服,在刺骨的寒風中行駛,手麻腳木透心涼。盛夏,戴着四、五斤重的頭盔,穿着裏外兩層的禮賓服,腳蹬長到膝蓋的馬靴,奔馳在溫度高達四五十度的迎賓大道上,一趟下來衣褲溼透,頭盔和馬靴裏能倒出水來。

  特別是過獨木橋、原地急掉頭、懸獨輪胎、鑽火圈、過八字、情況處置等特殊技能訓練時,“殘酷”的程度是常人難以想象。護衛隊總是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設置訓練課目,並且專挑雨霧、風雪天訓練轉“8”字陣、蛇形陣,在冰雪路上練穩定性。他們把磚塊、罐頭盒等作爲假設危險物佈設在途經路上,練習在時速120公里高速行駛的情況下,不減速、不下線、不改隊形,進行排除。80km/h快速穿越50米火障、100km/h10米之內緊急制動,確保遇有突發情況,能夠“極速快進前出處置、緊急制動精準處置、配合補位協同處置”。

  爲什麼“慢”是國賓護衛的最高境界?

  國賓護衛隊平時擔負護衛任務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每小時110公里左右,然後在城區大概在70 – 80公里每小時,就連拐彎的時候時速也會到60公里每小時,而參加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要求的速度卻是10公里每小時。

  摩托車本是一個機動、靈活、快速的一種交通工具,也就說它的速度越快它越平穩,它的速度一旦慢下來,那平衡性是相當難控制的。已經習慣於高速行駛的隊員們,從未想過有一天要讓車速慢下來。摩托車只要啓動就會有震動,正常速度內,速度越快車輛就越穩,甚至可以放開雙手,但是速度慢了車就會晃動。就像是單車,低於正常的速度下不要說保持穩定,就是不出現左右晃動都是難事。45名隊員要讓身長2.25m,重達268公斤的摩托車保持低速行駛,並在沒有任何測量工具的情況下,完全憑藉着肉眼和經驗相互標齊排面形成橫、縱、斜三條線,這已經不是一心兩用那麼簡單的事情。

  “以慢爲最高追求,以穩爲最高境界,以齊爲最高標準。”爲此,他們精誠團結、攻克難關,探索出了“先快起來,熟悉車性;再慢下來,掌握穩定”的辦法,在每名隊員道路駕駛達到三萬公里,實現人車合一,技術爐火純青的基礎上,不是盯着“10公里”而練,而是瞄着“7公里”去突破。通過柔性駕駛、車載水杯、穿越窄路、下線扣分、升級過關、評比競賽等方式方法,每日訓足10小時,慢行百公里,耗油10公升,提高隊員的駕車技能,練就過硬的心理素質,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突破了“時速10公里編隊行駛”的極限,練就了瀟灑飄逸的駕駛絕技。

  “苦練世上無雙技,敢當天下第一騎”。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有的隊員體力透支都暈倒了,仍不放棄。就是這樣,他們也沒有一個叫苦叫累,沒有一個打過退堂鼓。閒暇時,隊員們總喜歡唱這首歌:“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是啊,他們就這樣默默地奉獻着,用青春熱血,譜寫着國賓護衛隊的光輝歷史,書寫着國賓衛士對共和國的無比忠誠!苦與累在他們的身上留下了永久的痕跡。“精兵、精裝、精訓、精戰、精能力,把國賓護衛隊打造成爲武警部隊第一的雄師勁旅和鐵拳利劍。”這是每一名護衛官兵的共同心聲。

  記者:魏國榮、王博、蘇鵬、陳攀峯、陳庭國、石國良、張光耀、孟祥赫、李光印、王旭鵬

  你可能還喜歡

  1、“雙十一”看兵哥哥的購物車

  2、這首MV告訴你 什麼是軍人的使命與擔當

  3、“鉅變 · 我守衛的熱土”——武警部隊網絡新媒體主題宣傳活動即將上線!

  4、武警部隊文化影視專業比武競賽結果新鮮出爐,速來圍觀!!!

  5、兒子,讓媽媽再摸摸你的臉

  本信息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監製:楊敏、孫延東、劉鳳橋圖片監製:劉海山

  主編:王文、魏國榮編輯:張彥、王化煒、別特、黃彬彬、李鼕鼕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點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