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房地产开发链可以让所有人参与其中,把所有红利都让普通老百姓,刚需购房者来参与房地产开发产业链的全过程,构建一个房地产开发生态圈,实现共生生态圈,共生是指,一个产业的开发所有人包括消费者,购房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一起来共生,互生是指相互之间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再生是指这个产业面临困境是,所有绑定的房产地皮方,房地产开发者,建设者,金融机构,房产流通销售者,购房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后,房地产开发方只是属于整个房地产开发的组织者,而金融机构不仅仅应该是为房地产开发者开放,更应该对购房者开放,让购房者有机会参与到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已租代售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好方法,购房者用自己的钱或者金融机构提供的钱,已长租的方式来参与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全过程,租与购中做到灵活,租房的成本可以在后期需要购的时候计算到里面。既然房地产的产业链里面有:地皮,房建,金融融资,房产销售,购房,甚至出现各种内部认购,炒房的利益链,这样的一个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利益最大化是属于强者,而作为弱者刚需一簇在这个产业链中是属于被利益损害的一方,那么用传统的产业链来定义房产开发,必然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房子作为最基础的民生,房住不炒。

最近网上关于房地产的信息有一篇文章,值得关注文章的题目是:潘石屹:房产税出台之时,就是中国价值400万亿存量房流通的时候

我们先来看下这篇文章非常震撼的一段话的截图:

潘石屹:400万亿存量房在房产税出台后流通,思考房子怎么啦?

关于房地产永远是一个大命题,它关乎到国计民生,今天我们这篇文章谈论的不是房地产的未来,因为关乎房地产笔者懂的不多,我们借此来聊一下由房地产业给我们未来带来的思考。

潘石屹:400万亿存量房在房产税出台后流通,思考房子怎么啦?

我们知道15年底提出了房地产的出库存,可以说16年—17年是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最后一波高速上涨的时期,因为出库存的任务,对房地产资金链给出了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棚改货币化也给房地产出库存带来了一轮强力的购买刺激,16年全年二三线城市房价经历一轮飞涨,其中包括内地的省会城市长沙,一直不见上涨的房价也带来了一轮快速上涨。房产高交易的同时房价飞涨,这里面一定有炒房客的影子,与其说:16—17年房产快速上涨还不如说出库存的利好推动了房产的快速交易,有人会认为16年—17年抢到了最后一轮房产红利,其实是高房价的最后一轮接盘侠,当然刚需自住另当别论。

从李嘉诚2013年10月开始撤离中国房地产,看出他惊人的判断力。

潘石屹:400万亿存量房在房产税出台后流通,思考房子怎么啦?

有人说财富的积累是用尽一切办法抓住机会创造财富,其实财富的积累最关键的是,理清楚不属于自己的财富而放弃。李嘉诚13年就开始撤离房地产市场,他实际上错过了最后一轮房价高速上涨,提前撤离。从这一点上足以看出李嘉诚的商业判断力,用足够的时间来撤退资金链庞大的房地产市场,这叫不属于自己的钱不惦记,不然属于自己挣的那一分钱就没得挣了,对于大型的房企业来说,撤离这么大规模资金盘的房地产市场是需要有足够时间的,同时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撤离最保险,如果他挣了最后一轮房地产飞速上涨的红利期,哪他就没那么容易撤离了。当一轮经济要面临产能过剩的时候,生意越大,转型痛苦越大,看看如日中天的商业地产巨头万达这几年变卖资产的痛苦就知道,李嘉诚提前撤离要轻松得多。

国家提出:房住不炒,给房地产定调,其实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潘石屹:400万亿存量房在房产税出台后流通,思考房子怎么啦?

房子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一套房子住一辈子,一套房子栓住一个家庭的心,所以说国人把房子定义为家,房子本来就应该归属居住属性。然而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房子属于投资属性,虽然各主流谋体都在讲,房子作为投资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房子不能作为投资的商品在老百姓,甚至炒房客心里,它的投资属性依然还在。所有人对购房的热情依然还在,大概是老百姓害怕房价进一步高涨吧。

潘石屹:400万亿存量房在房产税出台后流通,思考房子怎么啦?

还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叫做:推手。剧中人物柳青阳最终接手明德集团总裁带领开发大型房地产项目:理想国。在需求大量资金开发的理想国项目中,柳青阳选择了已租代售的模式开发理想国,理想国项目的入股不仅是面对房地产企业,而是全社会有想法加入理想国这个项目的人,这部电视剧的结局非常好,它反应了打破房地产开发的垄断。

潘石屹:400万亿存量房在房产税出台后流通,思考房子怎么啦?

这让我想起一本书提到的商业模式4.0。商业模式4.0讲究的是共生,互生,再生,的生态圈。它区别与传统的产业链模式,产业链是线形发展模式,它讲究的是自我强大。在自我强大的背景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对合作商,消费市场造成损害。而商业模式4.0则强调构建共赢生态圈,房地产开发项目,它作为一种资金链庞大受众人热捧的投资品。它应该可以用商业模式4.0来尝试。既然房地产的产业链里面有:地皮,房建,金融融资,房产销售,购房,甚至出现各种内部认购,炒房的利益链,这样的一个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利益最大化是属于强者,而作为弱者刚需一簇在这个产业链中是属于被利益损害的一方,那么用传统的产业链来定义房产开发,必然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房子作为最基础的民生,房住不炒。那么房地产开发链可以让所有人参与其中,把所有红利都让普通老百姓,刚需购房者来参与房地产开发产业链的全过程,构建一个房地产开发生态圈,实现共生生态圈,共生是指,一个产业的开发所有人包括消费者,购房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一起来共生,互生是指相互之间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再生是指这个产业面临困境是,所有绑定的房产地皮方,房地产开发者,建设者,金融机构,房产流通销售者,购房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后,房地产开发方只是属于整个房地产开发的组织者,而金融机构不仅仅应该是为房地产开发者开放,更应该对购房者开放,让购房者有机会参与到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已租代售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好方法,购房者用自己的钱或者金融机构提供的钱,已长租的方式来参与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全过程,租与购中做到灵活,租房的成本可以在后期需要购的时候计算到里面。

潘石屹:400万亿存量房在房产税出台后流通,思考房子怎么啦?

总之房地产如果还有红利的话,它的红利应该看到普通老百姓,刚需购房者参与到这个红利里面去,而房地产开发者应该是这个共赢生态圈的组织者,金融机构需要对刚需购房者开放,让其具备条件参与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红利中去。

房子不应成为父母亲留给下一代的唯一财富潘石屹:400万亿存量房在房产税出台后流通,思考房子怎么啦?

70后拼命奋斗买房,80后被丈母娘逼迫买房,90后开始对买房他们渐渐对购房的动力失去热情高涨,而00后面对四个老人的房子,他们是否还感兴趣还是个未知数,也许那时房子成为了消费品,所以说,很多父母亲拼了命也要为下一代挣几套房子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回想起30年前,在农村父母亲希望给儿女建一个楼房,他们的愿望是儿女们能继承到辛苦一辈子的基业,而在城市,父母亲希望女儿长大成人后继承自己的职务和单位分的那一套今天看来拥挤的房子。然而今天农村的楼房住的都是留守老人,即使有一天这一代人回家养老也是要将过去父母亲的基业推到重建。而在城里面长大的这一代大都不需要父母亲的职位,而追求更高的工作生活方式,至于单位分的那一套房子,他们大都考虑更有发展的城市购房生存。所以说房地产到了今天,父母亲还在想着给儿女留下大量的房产作为继承,它是否被下一代接受,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