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膜肺不僅解放了猝死患者李燦的心臟、肺臟,同時解放了5名輪番心肺復甦的醫生、護士的雙手。可即便如此,李燦的生命,依然掌握在陽華、黃世芳、李小輝等現場進行心肺復甦的醫生、護士們的手掌下。

對於急性心源性猝死帶來的那種瀕死感,年僅28歲的廣東青年李燦(化名)有了一次切身的體會。

11天前,2月24日下午,作爲陪護人員的他,本坐在暨大附一院脊柱骨科的病牀旁照顧住院的父親。再醒過來時,人已經躺在了醫院重症監護室內。期間發生了什麼,年輕人完全不知情。

若不是當時醫院脊柱骨科、ICU、麻醉科、心外科一幫醫生持續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徒手心肺復甦;若不是及時調來了體外人工膜肺ECMO,讓其病變的心臟能夠短暫放假、緩慢恢復;若不是家人毫不遲疑的配合,用上代價高昂的生命維持設備ECMO……小夥子的結局必然只有一個:死亡。

1分鐘100次有效心臟按壓

這羣醫護人員按了1.5萬次

2月24日下午6點08分之前,李燦是一個身體健康,高大帥氣的年輕人,吸菸、不酗酒。沒有人留意他在猝死之前在幹什麼,小夥子突然從陪護人員凳子上栽倒在地後,一旁的家人立即開始大聲呼救。

暨大附一院脊柱外科病區護士最先趕來查看究竟,發現異狀後立即跑到了醫生休息區請求支援。當時正預備下班的年輕醫生陽華,火速跑到李燦身旁時,也只看到小夥子抽搐了幾下後再無反應,怎麼呼喊都不會應答。

陽華和兩名護士將他抬上病牀,進一步探查發現,小夥子已然沒有脈搏、毫無意識,心臟業已停跳。

緊急在李燦身上開闢了兩條補液通道後,其中一名護士開始打電話尋求醫院ICU、心外科、麻醉科的支援。另一名則開始利用心電監護設備,開始監測李燦的生命信息。

倚靠在病牀邊的陽華,同步奮力的爲年輕猝死者進行心臟按壓。每分鐘100-120次,每次下壓胸廓要達到4-5釐米。看似簡單、重複的機械動作,此時成爲最能保住年輕生命的法寶。只是純靠體力來支撐的話,普通人極難規範的堅持超過兩分以上。“過去這麼久了,手腕依然痠痛”,陽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道。這個並不高大的年輕醫生,當時迸發的爆發力堪稱驚人。“也沒有去想太多,也算是有點小私心,那就是不能眼看着這麼年輕的生命就沒了。”

在ICU醫生黃世芳趕到之前,陽華獨立支撐了快20分鐘。6點前後,正是交接班時間,剛剛上班沒多久的黃世芳,第一時間就趕來支援。在重症監護幹了10多年,對於監測、搶救等徒手心肺復甦的專業操作,自不在話下。

緊接着,趕來會診的心臟外科李小輝醫生也加入到了救援團隊中來,專業的胸外按壓隊伍,龐大起來。陽華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休息。

“前後一共有5名醫生、護士參與了對李燦心肺復甦的按壓操作”,之後趕來的麻醉科主任李雅蘭也很快加入到了救援隊伍當中。作爲麻醉專家,她更能從心電監護設備中的波形中觀察到心肺按壓的直接效果。

“還有一個直接的證據證明我們心肺復甦的有效,小夥子心源性猝死已經20多分鐘了,可瞳孔依然沒有散大。說明腦部供血依然在持續着”,李雅蘭告訴記者,這種持續,是醫生護士們堅持不中斷的徒手奮力下壓胸廓得來的。

從陽華開始進行心臟按壓算起,到最後停止心臟按壓,這羣醫生、護士們一共堅持了兩個半小時,合150分鐘。前前後後持續的有效心肺復甦,超過1.5萬次。

掰掉了99支腎上腺素

年輕人用掉了其中85支

支援力量漸漸強大起來,李燦發生猝死的普通脊柱骨科病房,也擁有了成爲重症監護室、重症搶救室的實力。根本來不及挪動李燦,現場醫護團隊在普通病牀上就完成了對李燦的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和撓動脈穿刺。

心源性猝死,意味着心臟停跳,血壓快速下降到0。“經過撓動脈穿刺的穿刺針,能夠從血管內,監測到最爲真實的血壓情況”。

最爲關鍵的,還是要儘快恢復李燦的心、血管循環系統。能夠使心臟收縮力加強,讓心臟、肝、和筋骨的血管擴張,皮膚、粘膜血管收縮的關鍵藥物,就是腎上腺素了。這種可合成的藥劑,也是拯救瀕死患者最爲關鍵的必備藥品。

爲了將瀕死狀態的李燦拉回來,現場臨時組合的救治團隊,開始不計成本的使用腎上腺素。一開始是每間隔3分鐘1毫克這樣使用,可類似添燈油似的方案,根本不足以重啓猝死者的心臟。

之前建立的兩條補液通道里,開始大劑量的推入腎上腺素。一個補液袋裏被推進了8毫克,一個則被推進了10毫克。整個脊柱骨科病區裏的腎上腺素全部用完,科室的護士和支援醫生又從鄰近的科室裏借來了幾十支。“事後我們計算了一下,總共掰掉了99支1毫克裝的腎上腺素。患者通過補液渠道、推注的就達到了84支。”

可即便如此,李燦的生命,依然掌握在陽華、黃世芳、李小輝等現場進行心肺復甦的醫生、護士們的手掌下。

“我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也叫家屬進來觀察過搶救狀況。只要停止心肺復甦,心電監護上會很快形成一條代表死亡的直線”,李雅蘭表示。

此時,現場搶救已經過去了1個多小時,心外科李小輝醫生很快給上級醫生,副主任陸華打電話尋求支持;麻醉科醫生盧浩依然往返麻醉科、脊柱外科病房間,拿急救設備、藥品、耗材;已經完成交班的ICU醫生高露則多跑出了一萬多步,往返ICU查猝死年輕人的生化指標,並通知ICU護理團隊準備接收病人。

李燦當時反映出來的一切症狀,都提示着只能使用ECMO,纔有挽救年輕生命的可能。

“他要真是新冠患者,也得先讓他活”

陸華主任接到電話時,當時正在十公里外的流花湖附近家中。新冠疫情流行期間,城市居民減少了外出,從流花路到黃埔大道之間的城市核心路段的交通變得非常順暢。不到20分鐘的時間,他就趕到了醫院,出現在了脊柱骨科的病房裏。

另一名心外科醫生則從心臟外科裏,推出來了在心外科常備的體外人工膜肺-ECMO.這種機器,原本更多的應用於是心臟外科手術或者心、肺移植手術當中。特殊的離心泵加導管、膜肺,能夠讓使用的患者即便在心臟、肺臟完全怠工的情況下,依然維持着生命必須的血液、氧氣供應。

得益於前些年流感流行期間的爆款科普文章,它近乎逆天的功能開始爲普通人羣得知。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當中,這個設備被廣泛運用於危重型患者的救治當中。有了它,患者病變的心臟、肺臟能夠部分甚至完全的解放出來放個假,心肺不工作,患者也依然存活。

設備是最高級的生命支持設備,缺點只有一個—貴。“耗材開包需要的費用接近4萬元,這還是取消耗材加成之後的收費標準。而運營維護期間的高昂治療相關成本,每天以萬元計算”,陸華告訴記者。

這麼年輕,總不能就這麼不救了。ICU醫生黃世芳最先出來和患者家屬開始交流,說明病情的同時,也點出了當下救治的希望全部仰仗於一臺運營成本高昂的生命支持系統上。“雖然患者當時還在脊柱骨科,但我覺得已經是我ICU管的病人了,我有必要和患者交代清楚搶救方案”。

於此同時,現場的醫護人員也叫來了醫院的行政總值班。萬一家屬不能及時簽字、繳費,行政總值班將爲這幫現場搶救的醫護人員做主,簽字繼續必要的治療。

有時候急危重症的搶救,前進一步就是生,退後一步或者暫停多一刻都意味着死。橫亙在生死之前的,早已不是醫療技術上的因素,更多的是患者家屬基於經濟基礎、倫常綱理進行的考量。

猝死者李燦的父親本身還在病榻上,聞訊趕來的叔叔,在目睹了整個搶救過程後,現場拍板,簽字繼續搶救。這一決定,解除了現場十多名醫護人員的後顧之憂。

李燦胸廓外的按壓依然在持續着,陸華和李小輝等心外科醫生,開始着手利用導管、ECMO建立一套獨立的體外循環。

切開年輕人股動脈、股靜脈的期間,短暫暫停了10秒鐘的按壓,是李雅蘭主任在一旁做的計時。將導管接駁進入動靜脈時,也暫停了10秒鐘心肺復甦。直到人工膜肺的離心泵開始發出細微的嗡嗡聲時,堅持了2小時22分鐘心肺復甦的陽華他們才徹底停下來。

人工膜肺不僅解放了猝死患者李燦的心臟、肺臟,同時解放了5名輪番心肺復甦的醫生、護士的雙手。

血管切開時,看着噴濺出來的血液。李雅蘭纔想起當下依然是新冠流行期間,猝死者李燦的感染狀況並不明確。“他要是新冠患者,我們這個房間的醫生、護士估計都得中招”,李雅蘭現場提示了一句。

“他要是新冠患者,我們也得先讓他活過來”,埋頭操作的陸華沒有太多的在意。

救下來了,

猝死小夥“丟掉”了一個月記憶

ECMO的神奇之處真不是吹出來的,機器一轉動起來,李燦的血壓、循環、心跳等指標,就開始直觀地反饋在了心電監護設備上。而細心的ICU醫生,在李燦的胸部,數出有九條電擊除顫遺留的痕跡。200焦耳的電流刺激糾正室顫,小夥子一共喫了九次。

心源性猝死雖然短暫緩解,可爲什麼會年紀輕輕的發生心源性猝死,則還需要逐一的排查。第一項就是通過影像學檢查排查可能的肺栓塞。

一行專家們,又小心翼翼的推着上了ECMO、呼吸機的李燦,前往CT室進行影像排查。“搶救車牀,那一刻成了醫院裏行走的ICU”,黃世芳表示道。

影像結果很快排除了肺栓塞的可能。

“結合各種症狀、表現來判斷,他其實極可能患的是布魯加達綜合徵,一種遺傳心臟病。是導致青壯年羣體猝死的主要原因”黃世芳告訴記者,後續的排查治療,已經非常支持這一診斷。

各種對應的治療還需繼續,爲了預防救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感染,陸華給開出了最高規格的抗生素。“畢竟當時的治療環境並不是絕對潔淨的手術室,而是患者發生猝死的病房,感染幾率大大增加。花了這麼大精力去挽救這個年輕人,總不能讓他倒在感染關上。”

急性創傷帶來的腎臟損傷出現後,血液濾過團隊也及時的在ICU裏給年輕人進行了透析。

各種針對性的措施,只爲保住李燦艱難搶救下來的生命。

直到使用了ECMO88小時之後,得到足夠休息的心臟徹底緩過來後,黃世芳所在的ICU團隊,這纔給他撤離了ECMO。在當下用血十分緊張的情況下,ICU給小夥子爭取到了兩個單位撤機用的紅細胞。

又過了兩天,小夥子徹底撤離了氣管插管、呼吸機。撤機當天,小夥子就悠悠醒轉過來,渾然不知自己躺在父親住院的醫院ICU裏,甚至忘記了父親住院這回事。“最近的記憶,停留在春節前和好友聚餐的片段,他會反問我們醫生,自己是不是喝大了。”

小夥子生命真正保住了,只是因爲短暫腦部缺血缺氧帶來的腦損傷,他丟掉了1個月的記憶。當然,那場持續了兩個半小時的胸廓按壓,也給小夥子帶來了一定的副損傷,胸骨出現骨折。“這很正常,有效的下壓胸廓和保護胸骨之間,再專業的醫生都難於把握分寸和力道”,黃世芳表示,這樣的骨折也並不嚴重,慢慢修養,骨折自會癒合。

“只是小夥子罹患的布魯加達綜合徵,今後復發的可能性極大,可能需要安裝一個起搏器,預防第二次心源性猝死。”

能否探索着建立ECMO基金

李燦最終能夠搶救過來,讓搶救團隊興奮不已。年資最高的李雅蘭則一直在思索着案例成功後最需要總結、歸納的原則。

“在整個心臟按壓的過程中,我們堅持原則,持續按壓,如果有任何操作需要停頓心臟按壓,也堅決不超過十秒鐘,這是心肺復甦裏面的原則,我們整個搶救都在堅持這個原則”。

所以,雖然患者心臟停跳近兩個半小時,但是,腦功能回覆接近正常。“我們應該以此宣傳,讓社會人都知道。如果發現心臟驟停,一定持續做心臟按壓,並就近藉助AED(電除顫儀)進行除顫。同時撥打120,120急救團隊的醫生對患者,應該做正確的心肺復甦和後續的積極治療”。

李雅蘭同時表示,這一案例也提示,對年輕、沒有基礎疾病的患者,ECMO的應用應該擴大適應症,要積極把ECMO在心臟驟停中急救的應用推廣開來。“如果能建立一個基金會,對患者家屬經濟上不支持上ECMO的情況下,醫生也能通過基金會解除搶救治療的後顧之憂。畢竟不上就意味着死亡,上了有時間、空間讓現代醫學去放手一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