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丨意外險費改倒計時 監管擬製定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蕾)自一個月前監管釋放意外險改革信號後,這個涉及面較廣的保險細分市場究竟怎麼改,備受業內關注。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獲悉,爲加快意外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銀保監會組織制定了《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編制工作方案》,正式啓動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編制工作。

推進市場化定價改革,是意外險這一輪改革的關鍵一環。編制工作的啓動,將彌補保險業缺乏可靠的意外險經驗數據、產品創新與風險定價的短板,促進意外險科學化、規範化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這也是繼生命表、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之後,我國保險業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填補了國內意外險發生率表編制的空白。

由於保險業經營建立在大數法則的基礎之上,大量發生的保險事件會穩定或者趨近於某個概率,用精算的方法將這個概率分析出來的過程就是經驗分析。近年來,我國快速發展的保險業累積了龐大的基礎數據,但很多經驗數據還沒有統一標準。單個保險公司開展經驗分析工作,存在數據量不夠、技術力量有限等一些先天性不足。

發生率表是保險產品定價的基礎。在此之前,我國已有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重疾險的定價基礎。雖然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尚在編制啓動階段,但其實已具備編制的條件和基礎。據瞭解,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早在多年前就啓動了意外險發生率測算研究工作,發佈過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經驗分析報告,初步描繪了當下我國保險人羣的意外傷害風險圖譜。

根據監管要求,爲形成一套覆蓋面廣、適用性強、可動態回溯的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此次編制工作需要統一數據來源和數據標準。因此,需要所有保險公司積極參與發生率測算、跨行業研究、意外險風險管理研究、建立動態可溯和常態化監控機制等具體工作。

根據編制工作方案,工作任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編制普通意外險(非單一保障、非特定場景的意外險的統稱),以及老年人意外險、學平險等特殊意外險的意外身故和殘疾發生率表。二是深入研究年齡、性別、職業類別等影響發生率的因素、形成風險管理報告。三是探索建立意外傷害發生率表動態修訂機制,加強回溯調整,提高發生率表的科學性、準確性。

相較於其他險種,意外險的特點是低保費、高保額、高頻和保單件數多,相應的意外傷害特點是碎片化、場景化,因此對於計算意外傷害發生率的數據維度等要求較高,可能涉及產品分類、意外事故原因分類、年齡、性別、職業、地域等十多種維度。“因此,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編制工作的數據量相當大、工程量浩大,預計將採集數十億條覆蓋全保險人羣的樣本。”一位業內專家分析稱。

根據工作方案的初步進度安排,8月將擇機發布普通意外險和老年人意外險、學平險等特殊意外險按年齡組劃分的意外身故和殘疾發生率表。12月擇機發布普通意外險和老年人意外險、學平險等特殊意外險的風險管理報告,以及普通意外險按職業類別、殘疾等級劃分的意外身故和意外傷殘發生率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