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三国前面都在说曹魏方面、司马懿平辽东与曹叡托孤的事情,当然对于蜀汉方面也有自己需要解决的事情,诸葛亮死后先是爆发了魏延与杨仪之间的权力斗争、最终两个人都失败、蒋琬成为诸葛亮新的接班人,蒋琬作为蜀汉第二代执政者,虽然才能方面不如诸葛亮、但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取长补短,仍然为蜀汉今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里,蒋琬都是诸葛亮接班人选中的第一顺位。其实早在蒋琬刚入仕时,诸葛亮还曾扮演过他的伯乐一角。三国演义小说之上有一个故事是说、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投奔刘备时候,刘备因貌轻之,任为耒阳令。庞统到任上每日喝酒并不理政事情,后刘备大怒遣张飞往责,张飞看到庞统的才能再次推荐给刘备,其中这个喝酒懒政这个典故,实际上它出自于蒋琬。
当时蒋琬处于基层为广都县长,在任上喝酒沉醉、不理政事,结果碰到刘备突然巡视,当场勃然大怒,便要杀他。这时诸葛亮看出蒋琬的才华,站出来为他说情:“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刘备向来敬重诸葛亮,于是饶了蒋琬一命,但为了明法,还是把他免职了。而后,在诸葛亮的起复和重用下,蒋琬一路从什邡县令、尚书郎、东曹掾……升迁到丞相长史,最后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
与刘备去世造成的影响一样,诸葛亮的逝世对蜀汉的震动可谓巨大,史载: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这种时候,正是蜀汉内部人心惶惶、一向喜欢占便宜的孙权听说诸葛亮去世后,立即在汉、吴边境增兵,企图趁火打劫,关键时刻如果处理不当,蜀汉势必将陷入一场新的动乱,面对吴国的增兵行为,蒋琬的回应是在边境同样增兵,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这种强硬却不莽撞的做法,最终使汉、吴双方彼此心照不宣,维持了原有的和平。
在内,诸葛亮的突然离世,当时许多人不禁对蜀汉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同时观望着蒋琬将如何应对。如果蒋琬因为上司的离世而愁眉苦脸,就会导致底下人心更加不稳,而如果喜笑颜开,则会被大家指责为没有良心。在这种“哭笑不得”的情形下,蒋琬出类拔萃,位处百官之上,既没有忧伤的表情,又没有欢喜的脸色,言谈举止如同平常一样,于是众望渐服,到了238年,刘禅加封蒋琬为大司马,命其开府治事,标志着蒋琬获得了刘禅的完全信任,以及他的前任诸葛亮一样的最高权力。
诸葛亮因为刘备的知遇之恩、在刘备死后继承刘备的遗志,为蜀汉鞠躬尽瘁,人非草木,诸葛亮对蒋琬的知遇之恩与诸葛亮对他的感情。蒋琬也是很认可的,因此在诸葛亮去世后,作为接班人,蒋琬便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诸葛亮的知遇恩情,士为知己者死,他将北伐的担子担到自己身上,继续为兴复汉室筹谋划策。
诸葛亮作为蜀汉官员与百姓的精神领袖,一些蜀汉官员与百姓对诸葛亮的崇拜达到了盲目。认为诸葛亮是无所不能的。虽然诸葛亮在政治、军事、文学、书法、发明创造等领域都取得不少的成就、但现实情况是,诸葛亮生前五次北伐都未能成功。这让蒋琬不得不考虑,诸葛亮的进军方略,是否行得通。
诸葛亮性格谨慎、蒋琬被陈寿评为“方整有威重”的人物,是说蒋琬这个人举止端庄,品行正派,而且稳重有威严。但是蒋琬早年担任县令时,不但不理政事,而且还喝的烂醉如泥,一方面可以看出,蒋琬骨子里有古代文人通有的傲慢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蒋琬这个人,有时候其实也不是那么严肃,甚至有些放荡不羁。能同时拥有稳重和放荡两种性格的,想来就不是那种死板的人。行为作风不拘一格,蒋琬的性格如果选择一位来对应,应该说他与三国小说之上的庞统类似。
关羽失荆州之后,蜀汉无法履行“隆中对”两线同时出兵的规划,诸葛亮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凉州,以凉州为依托由西向东进军。从诸葛亮几次北伐来看,明显带有这种意图的。但是诸葛亮北伐中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运输线崎岖险峻,粮食运不上去。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均因粮草告罄撤军。因此,既然祁山、斜谷等道路行不通,不妨尝试改走其他路线。
当初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取得胜利后,曹操败退时留张郃等驻守陈仓,防备刘备趁机袭击关中,而刘备却不攻关中,反而派遣刘封、孟达攻打汉中以东的上庸等三郡,并顺利降服上庸守将申耽、申仪等。诸葛亮北伐多次攻打雍凉、关中,曹魏方面,早就在这些地方加强守备,再向这些地方用兵,结果与五次北伐差不了太多,于是蒋琬便想着不如趁魏国重点防守西线时,不如沿汉水、沔水东下袭击魏国的东线三郡,或许能够成功。
蒋琬的计划是有一定道理了。一、水路运输非常发达;二、可以联络东吴从荆州出兵,集中兵力共同伐魏;三、如果蜀汉成功取得“东三郡”,就可以继续攻打襄阳、樊城、宛城、洛阳,继续履行“隆中对”;四、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由汉水攻打上庸,占天然地理优势。
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袭击战虽然风险大,但获得的回报也大、如果蜀汉占据东三郡后,便可以向魏国的襄阳、宛城等地用兵,襄阳又与吴国领土接壤,东吴攻魏时,蜀汉便可以从东三郡出兵,近距离响应吴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东西并力”。 蒋琬想走水路攻打东三郡的想法不被认同,那就还是只能攻打雍凉或者关中。而攻打关中走秦岭山脉的斜谷、子午谷等也是危险的。既然蜀汉官员大都不支持冒险的行动,那么蒋琬就根据当下的形式,制定了一条更为稳妥的策略,于是经过敌我利害关系的权衡,蒋琬将蜀汉的用兵目标,对准了雍凉。
尤其蒋琬回想起当初诸葛亮时,只有魏延率领偏军西入羌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那么干脆,将这一战略发扬光大。因此蒋琬仿效诸葛亮当初吸纳魏延一样,蒋琬开府治事后,将姜维入府担任司马,让姜维来管理军队,并表其遥领凉州刺史。姜维便像当初魏延一样,率领偏军西入羌中,寻找战机。蜀汉采取的进攻的姿态、姜维虽然没有取得像魏延那样大的胜利,但应该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虽然蒋琬和诸葛亮同称为“蜀之四相”,但他的光芒无疑被诸葛亮掩盖过去。在北伐意向上,蒋琬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态度,甚至到了激进的程度。可惜蒋琬不是诸葛亮这样的全才、并且蜀汉话语权上蒋琬也不是一人说的算、袭击东三郡这样的冒险策略被否定之后、蒋琬再次制定出蚕食雍、凉这一相对稳妥,并且成为蜀汉之后几十年发展目标的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