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几个号称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日本学者,得意洋洋地对外宣称:

  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要想看,只能去我们京都、奈良!

  

  ▲日本奈良东大寺

  日本人的言论,让国人颜面扫地,却得到当时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古建筑学权威的认同。

  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竟然只能由日本人完成? 最古老的中式木建筑结构,竟然只存在于日本? 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建筑辉煌,难道就这样在故土消亡了? 不服! 国人不服! 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更不服!

  ▲梁思成 林徽因夫妇

  从1932年到1937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率领考察队频频走出北京,实地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

  苦心人,天不负。

  终于,在1937年6月,幸运之神让他们发现了五台山佛光寺。

  从此,日本人彻底闭嘴

  坐落在山西僻静深山中的佛光寺。它是中国文物保护的圣地;它,打破了日本学者“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制建筑”的断言;它,因为绝无仅有被梁思成称为“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梁思成在大殿测绘

  ▲梁思成手绘佛光寺东大殿正面图

  ▲梁思成手绘东大殿侧断面图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被誉为“中国古建第一国宝”,有"亚洲佛光"之称。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

  公元847年,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佛光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

  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中国古建第一国宝--佛光寺

  

  

  

  在7年前已被定为局部危房的

  佛光寺东大殿

  如今

  有10多处漏雨了!

  古建筑爱好者唐大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于2017年8月27日上午参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山西佛光寺东大殿时发现,殿内有10余处漏雨点,担心会对这一唐代木结构古建筑造成损害。

  ▲工作人员在给罗汉像盖塑料布,左边罗汉像间还放着接水的器具,右下角地上也是漏雨的痕迹

  负责佛光寺维护的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郑先和告诉记者,研究所已经了解到了相关情况,目前已经在东大殿屋顶遮盖了塑料布,东大殿的大修方案此前已经上报,目前正处于专家评议阶段。

  ▲当地文物部门已采取临时遮盖措施,应急处理。后续方案会继续推进。

  记者发现,在2010年当地对佛光寺东大殿进行的勘察研究发现,天花板上的多处木构件已遭腐朽,并认为东大殿已“构成局部危房”

  “古建第一瑰宝”内多处漏雨

  对于很多古建筑爱好者来说,位于山西五台县的佛光寺东大殿是一处“圣地”。

  80年前的1937年6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到山西考察时,认为佛光寺东大殿是他多年考察所发现的唯一一处唐代木结构建筑,打破了日本学者“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木结构建筑”的断言。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东大殿

  梁思成将佛光寺东大殿称之为“国内古建筑第一瑰宝,我国封建文化遗产中最可珍贵的东西”。

  此后,专家们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第二古老的木结构古建筑,距今已有1160年的历史(五台山南禅寺比佛光寺东大殿早75年)。1961年,山西佛光寺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日,古建筑爱好者唐大华前往佛光寺东大殿“朝圣”,他告诉记者,当地从26日开始下雨,27日上午他抵达佛光寺东大殿时,雨已经下了一天。

  “我进到东大殿里面,就发现有雨滴到我身上。我当时很奇怪,心想难道东大殿漏雨了。后来我数了数,从屋檐到大殿里,共找出10来个漏雨的点,因为殿内后厅不对外开放,看不到情况,也许漏雨的地方还会更多。”

  ▲殿内殿外到处漏雨,屋顶已不堪再用

  唐大华表示,对于木结构的古建筑来说,漏雨可能导致木构件腐烂,一旦木构件无法承担房顶的压力,整个建筑都可能倒塌。“面对中国仅存的几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的佛光寺东大殿在漏雨,我感到很着急。”

  ▲从屋顶落下的泥和碎砖

  在现场停留期间,筛子一样到处漏雨,说明瓦作已不堪再用,而形成今天的状况绝非一日之功,相信漏雨问题已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早已有之,只不过以前没有在下雨天到过佛光寺,没有发现而已。漏了这么久采取过什么措施?除了给造像盖塑料布以外,现场什么也没看到。

  东大殿经勘察定为局部危房

  记者调查发现,数年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及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曾受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委托,在佛光寺东大殿主管单位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合作下,对佛光寺东大殿文物建筑本体的结构现状及残损状况编制了勘察报告。

  记者从这份发布于2010年的勘察报告中发现,当时佛光寺东大殿的部分木构件便已遭遇严重的腐朽问题。报告中称“基本上各种构件都存在腐朽的问题”,并表示腐朽问题相对比较集中在暴露在室外的房檐及较易受潮湿的天花板上方的一些木构件内部。

  报告认为,佛光寺东大殿“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大修方案已提交供专家评审

  28日下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郑先和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了解到了佛光寺东大殿漏雨的情况,相关的专家从27日开始就前往佛光寺东大殿调查,“目前短期的处理办法是用塑料布遮盖大殿的屋顶,避免雨水渗进屋顶内部”。

  郑先和表示,东大殿漏雨是由于大殿年久失修,加上近期降雨时间较长导致的,“从解放后到现在,东大殿始终没有大修过,包括漏雨在内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进行一次大修才能彻底解决”。

  在唐大华看来,大修也是解决漏雨问题最主要的一种方案。“同在佛光寺的文殊殿,之前进行过大修,我27日上午去考察的时候就没有发现漏雨的情况。”据了解,文殊殿也是佛光寺内的古建筑之一,但建成年代晚于东大殿,部分专家认为其建于金代。

  郑先和介绍,文殊殿是于本世纪初进行大修的,他表示,之所以先对文殊殿进行大修,而一直未大修东大殿的主要原因是:

  东大殿太珍贵了,

  对于如何大修,

  专家们意见很难统一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也在前述勘察报告中指出,“东大殿内所有的建筑构件,甚至它们的空间位置都非常重要。故修缮工程必须慎之又慎,必须以对建筑本体干扰最小的方式,在没有绝对必要的条件下,决不可轻易更换构件或拆卸重装”。

  郑先和告诉记者,研究所在2015年将佛光寺东大殿的大修方案上报给了上级部门,目前该方案正处于专家评审阶段。

  东大殿东北角下塌令人担忧

  不仅是漏水,佛光寺东大殿东北角下塌严重,靠一个简易的木头架子支撑了十年。2015年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后换乘了漂亮点的木柱,但无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东北角多处枓栱受挤压变形,不少枓已被挤压劈裂。

  ▲拍摄于2015年1月,东大殿靠这个架子托了十年

  ▲2015年4月,与新华社记者到访佛光寺,专程来探望拄拐十年的国保

  ▲2016年3月再到佛光寺,已换成漂亮的木柱

  ▲东北角处多组枓栱已变形

  ▲被挤压劈裂的枓

  以下为国家文物局官网和官方微博8月29日发布内容:

  

  国家文物局工作组赴山西

  调查佛光寺东大殿漏雨情况

  8月28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山西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等专程赶到五台县,对佛光寺东大殿漏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抢险保护和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

  顾玉才一行认真察看了内部梁架结构、佛像和漏雨部位,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

  据勘察,造成佛光寺东大殿漏雨的主要原因:

  一是佛光寺东大殿历经1000多年,屋面筒瓦、板瓦酥碱、缺损、错位;

  二是五台山地区气候温差大,冬季冻融现象严重,加之近日连降大雨,导致佛光寺东大殿出现漏雨现象。

  对此, 顾玉才明确指出,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建筑之一,价值巨大,我们一定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切实加强保护和监测。当前:

  一是要迅速采取临时抢险措施,确保佛光寺东大殿和殿内文物安全;

  二是要尽快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调查指导,对漏雨情况及抢险工程提出具体意见;

  三是要抓紧时间组织编制佛光寺东大殿屋面揭瓦维修方案和保护大棚搭设方

  案,方案批复后尽快组织实施。

  雷建国要求,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要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立即采取措施,搭设防雨布、防雨棚,有效控制险情,确保冬季来临前,按照批复的抢险方案,完成对佛光寺东大殿的保护抢险工作。

  目前,山西省文物局已组织力量在现场搭设防雨布、防雨棚等应急措施,险情初步得到控制。

  近期将加紧落实相关工作,赶在冬季来临前,完成对佛光寺东大殿的保护抢险工作。

  东大殿大门已经关闭,门前竖起告示牌

  8月29日,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布了《关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的批复

  文物保函〔2017〕1424号

  山西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审批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的请示》(晋文物〔2017〕105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所报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设计方案。

  二、对该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一)应首先进行三维扫描勘测,并与先前进行的勘测进行比较分析,查明大木结构损伤的变化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再行确定开展全面监测以及重点监测项目。

  (二)认真梳理项目需求,充分说明各监测项目的必要性,并基于趋势变化,进行监测项目设置,认真论证阀值设置的合理性并加以不断完善,避免过度监测和盲目监测。

  (三)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应满足长期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四)进一步改进监测手段。如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对东大殿沉降进行全面监测;在采用倾角传感器进行倾斜监测的同时,采用常规变形测量的方法进行结果检测,并在必要时对建筑物外围进行整体水平位移监测,为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五)监测设备安装应符合“最小干预”原则,应补充安装简图,避免因监测设备安装对文物本体和周边景观造成不必要的威胁甚至破坏。

  (六)补充说明本项目与“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的衔接关系,特别是与已有系统平台的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应对东大殿已经开展的相关监测(东北角、东南角柱)的数据进行衔接和整合。

  (七)应实现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的对接和兼容。

  三、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所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施工中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人员安全。

  此复。

  国家文物局

  2017年8月14日

  

  网友热议

  

  梁先生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 当年日本人断言中国没有唐朝木结构建筑 为了找寻踪迹 梁林二位先生 边走边问 历尽艰难才找到它没有导航没有定位没有地图只雇了马车驴车 全凭一份执着和一份责任

  这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唐代完整结构的建筑寺院,请大家转发让更多人重视它,这才是我们的国宝。

  真是可怜,这种级别的唐代建筑竟然就这种防范措施,梁思成林徽因看到这种景象恐怕心都要在滴血了

  总算是有了回复,大修方案可以继续讨论,但日常维护一定要重视,万一出个三长两短,怕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木结构建筑,千多年了,怎么维护也就这样了。

  第一国宝需要一次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大修,哪怕修十年、二十年我也愿意等。

  要不是这次网友发现漏雨是不是永远都会得过且过?用塑料布遮雨,维修方案还没搞定,那么问题来了,经费到底用在什么地方了?这就是我们对待梁先生口中“中国第一国宝”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都会哭吧……

  刚下过雨,大殿屋顶已经湿透了。就这么用塑料布覆盖,完全不透气,湿气挥发不出来,要不了多久屋顶的木料全毁了。

  山西这些个建筑要是都修缮保护一遍,给十倍经费也不够,所以干脆都不管了。有时候古建筑多了也是个事儿

  听说东大殿屋顶覆盖了塑料布,有无人机的朋友可以去拍点难得的照片,穿了雨衣的唐代建筑/

  钱都拿去做仿古项目了,真正的古建筑没有资金修缮和维护。

  被誉为中国的帕提农神庙,在梁林发现80周年后,竟然凄惨如此!令人伤悲

  就事论事啊 说实话 看了确实心痛。他们文保人员有的三餐都解决不了 都吃不饱着呢。其实佛光寺是被很多人遗忘了 不能仅仅怪那里的工作人员。

  最后,请看一位画家眼中的佛光寺

  佛光寺:五台山的魂魄所在

  直击灵魂的视频

  

  有些地方的存在,

  不是因为风景有多美,

  不是因为历史有多久,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我们的骄傲。

  佛光寺

  中国古建第一国宝

  请转发

  让更多人重视起来,保护我们的国宝

  请留言

  为留住我们的根脉给出建设性意见

  谢谢!

  微信号aimeili5917

  拉你入藏友交流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