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指月

11月8日,阿里影业发布了2019财年中期(4月1日至9月30日)业绩报告,报告期内,阿里影业营收15.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4%,经营净亏损1.5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4.31亿元,亏损幅度收窄64.1%。不过,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投资研究报告显示,“亏损大幅收窄主要得益于汇率影响等非运营项目,预计排除汇率等因素影响,阿里影业正常亏损额约为3.42亿元,同比收窄11.5%。”

在阿里影业互联网宣发、内容制作、综合开发三大业务板块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互联网宣发业务。淘票票作为与猫眼电影两分天下的国内电影票务巨头,却在过去几年内为夺取市场占有率而有巨大的票补支出,对阿里影业的业绩来说拖累不小。

宣发业务扭亏为盈

但在这次的中期业绩中,互联网宣发收入达11.72亿元,同比增长近20%,经营利润0.64亿元,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在阿里披露的消息中还提到,在电影大盘整体票房较去年同期仅上升1%的情况下,淘票票的出票票房(GMV)较去年同期上升14%;淘票票已与中国内地9000家影院建立连接,巩固了第一梯队行业地位。

阿里影业CFO孟钧表示,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稳健,各项财务指标表现积极。收入稳健增长的同时,亏损持续缩窄,证明目前公司业务已经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在阿里影业这份财报之前,阿里巴巴在11月2日已经发布了Q3业绩。阿里大文娱归属的数字媒体与娱乐版块,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59.40亿元,同比增长24%,经调整EBITA亏损为人民币38.02亿元,亏损幅度扩大。

财报中提到,亏损原因主要是对原创内容的生产和播放许可的购买,包括世界杯在中国地区的直播权。优酷在过去一年中持续对原创及优质版权内容投入,带来了日均付费用户连续4个季度超过100%的增长。

相较于优爱腾在视频领域的争斗,随着票补的退潮以及两家票务平台在宣发领域的成功尝试,淘票票、猫眼电影在票务平台的竞争显然已经不再聚焦于“烧钱”之上了。

从票务份额争夺到在线宣发模式变化

阿里影业收入增长的同时,淘票票依靠头部内容和产品化运营拉动市场份额,市场费用则同比下降16.9%,可见票务行业“去票补”对淘票票业绩的助益。

今年10月1日起,有关部门取消了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线上票补。虽然这项规定实际运行在本次财报之后,但票务行业停止烧钱票补早有迹象。线上票补的来源复杂,影院、票务平台、电影片方都各有投入票补的理由。

对淘票票、猫眼电影而言,票补更多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投入。票补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非常直接,2015年猫眼电影独大时,美团王兴曾经在北京电影节上表示猫眼电影占有率高达70%,是市场的绝对主力;但随着淘票票、微影时代高调入场,票补大战下此起彼伏,最终猫眼电影与微影时代合并,三国之战才变成了双雄之争。

可见,票补战所夺得的市场占有率并不稳定,也给平台盈利带来了极大压力。因此,监管部门对线上票补叫停,对根基已稳的猫眼电影、淘票票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淘票票本期市场费用同比下降16.9%,笔者认为与2018年以来票补的退潮关联很大,在淘票票“灯塔计划”发布后,在线宣发的业务模式也已成熟。

从淘票票专业版统计的数据来看,淘票票几乎都是以联合发行方式参与电影发行。截至11月9日下午6点,淘票票2018年联合发行电影票房高达199.71亿元,仅次于华夏电影发行居于第二:

来源:淘票票专业版

从具体参与的电影项目来看,淘票票几乎占据了2018年的全部电影爆款:《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无双》等均有淘票票的一份助力。【同相】之前曾经写到,相比有光线传媒传统电影公司基因的猫眼电影而言,淘票票在发行端更趋向于做一个服务性角色。2018年至今,淘票票参与发行、联合发行的电影已达24部之多,除了有特殊身份的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之外,淘票票已经是发行公司里面电影项目最多的势力之一。

这其实也是所谓“灯塔计划”的内在理念。“淘票票追求的不是500亿市场的第一,而是创造整个行业的增量价值。”在4月份淘票票战略发布会上,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曾经表示。

从阿里影业的财报来看,淘票票至少可以说走上了正轨,摆脱了票务平台一味烧钱亏损的模式,已经在电影宣发领域占据了头部位置。

阿里影业的正轨

从市值表现来看,阿里影业自8月中旬开始走出了与影视行业整体“寒潮”截然不同的趋势,一路上涨,反而是财报披露之后的11月9日,阿里影业收跌-7.83%,股价下跌较多。

在阿里影业的四大业务板块里,本次收入增幅最大的并非淘票票所在的互联网宣发领域,而是内容制作业务,财报期内共实现收入3.10亿元,增长率高达83.9%。但与此同时,制作业务的亏损仍高达1.64亿元。

阿里影业参与制作出品的电影项目并不多,从目前已确定的项目中,笔者发现中外合作的动画电影占据了重要地位,具体作品是与万达影视合作、安恪温、龙子乔执导的《未来机器城》,以及与Entertainment One(小猪佩奇版权方)出品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后者已经定档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

《小猪佩奇过大年》是“小猪佩奇”第一次搬上大银幕。这个经典幼儿动画IP所具备的能量极大,登陆国内不久网播量迅速破百亿,累计在爱奇艺上甚至是播放量最高的作品之一。而阿里影业的这次合拍电影,却是将故事搬到了中国传统春节的背景下,可见从筹备到定档,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有望成为春节档的一匹隐藏黑马。

可见,阿里影业从这份财报中显露出的变化大都是正向的。淘票票作为阿里大文娱在电影领域的重要布局,在2018年已经有望摆脱过去“无上限投入”争份额的前期发展阶段,而是真正成为了有效运转的商业模式。

至少从目前国内的电影票务、在线宣发环境来看,猫眼电影与微影时代整合后有了微信入口,线上票补又被叫停,淘票票与猫眼电影在份额上已经难有大的变动,如今,已经到了深耕业务的时期了。

当然,这仅仅是淘票票乃至于阿里影业的现状。至于整个阿里大文娱的发展则更为复杂,优酷自世界杯的一波烧钱获得大量用户后也少有亮点出现,与其他视频网站一样仍然是业绩的一大亏损点,音乐方面的布局与腾讯相比也难谈优势,至少从目前来看,更上一级的竞争仍然看不出明确的变化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