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国人1998年拍的一部片子,该片描述了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电影上映后,很多人都为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寻找一名普通士兵的人道行为而感动,但是,今天,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这种行为早在2000年前的中国汉代就有了,2000年前的中国汉朝政府为营救一支孤悬塞外的中国军队,同样动用了国家的力量,将他们安全地营救了回来,而这支军队在塞外被围困时的表现,至今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石城子遗址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东、河坝沿村南、麻沟河西北侧的山前缓坡丘陵地带。因遗址东侧山涧边有大量岩石,故被群众称作“石城子”。2013年石城子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4月,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200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是这样的:

耿恭,东汉将领,字伯宗,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他是这部大片里的1号男主角。

根据《汉书》记载,公元74年,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耿恭和关宠被任命为戊已校尉。次年,北匈奴单于派两万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驻扎了数百人的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这座城即是今天的石城子遗址。

几百人的城池被两万匈奴精兵围住了,怎么办?耿恭观察地形,看到石城子外有条河,可以供给部队的水源。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部队就可以活下来,即使缺衣少食也都可以克服,甚至是无所谓的。于是,耿恭决定守城,即使城外敌兵众多,形势危急也要守,而军人就应该有保卫国家的守土之责。

战斗开始,耿恭把毒药涂在箭上,传话给北匈奴人说:“这是汉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于是用硬弓射箭。中箭的北匈奴人,看到伤口处血水沸涌,大为惊慌。当时正好出现狂风暴雨,耿恭军乘雨攻打北匈奴,杀伤众多北匈奴人。北匈奴人十分震恐,相互说道:“汉军有神力,真可怕啊!”于是解围撤退。

打退一次,不等于永远打退,退去的匈奴人很快卷土重来,久攻不下,很快想到了一个绝招——断掉城中水源,渴死汉兵,迫使汉兵投降。没水了怎么办?《汉书》的作者班固说,这些汉朝士兵“笮马粪汁而饮之”,而此时城中也已无粮,士兵们只好“煮铠弩食其筋革”。匈奴人见汉朝士兵的样子,狂妄大笑:你们就要被渴死饿死了,投不投降?随后,派来了谈判的使者。

使者进城,对耿恭和他手下的士兵们说:“投降吧,我们匈奴有的是牛羊和女人,投降了你们就有肉吃,我们还可以给你们娶媳妇,你们在我们匈奴成家繁衍子孙多好。耿将军您可以娶我们匈奴的公主,享不尽荣华富贵!”耿恭很生气,把匈奴的使者杀了,放在城头当烧烤,使多年以后的岳飞写下了《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匈奴人被气得发抖,再次攻城,一个个“嗷嗷”地叫着,要砍下不识好歹的汉人的脑袋,但很快被耿恭他们打了回去。随后,耿恭想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情,没有粮食可以吃铠弩食马鞍,没水喝,即使能够“笮马粪汁而饮之”,但马都拉不出来粪了,怎么办?于是,他决定打井,丰衣足食,自给自足。

一部分士兵被抽调下来打井,《汉书》记载,永平十八年五月,士兵们在城中掘井十五丈,仍不出水,焦渴困乏,眼看着打井的事情就熄火了,没指望了,但耿恭并不气馁,亲自带领士兵挖井运土,不久,泉水涌出,众人齐呼万岁。士兵们喝饱喝足,一个个都很兴奋。耿恭让他们带着水上了城楼,再将水从城楼上泼下去给匈奴人看:“你们不是要渴死我们吗?现在我们有水了,你们上来洗个澡吧!”匈奴人见了感到非常意外,以为有神明在帮助汉军,于是领兵撤退。

按理说,匈奴人走了,汉军弃城而归也不是什么大错,但耿恭并没有这么做。他说:“如果我们选择离开,何必要等到现在?而若那样做,我们能对得起朝廷,对得起国家吗!”随后,他想到了救援,派出一支小分队前往吐鲁番搬救兵。为首的是一个叫范羌的人,是这部大片里的2号男主角。他先是到了吐鲁番的红柳城,关宠的部队就戍守在那里,但面对他的却是一座空城与战友们的尸体,匈奴人已经将这里扫荡一空,关宠的部队已经全部战死!

范羌擦干眼泪,率领自己的小分队一路向东,穿行在茫茫大漠中,最终赶到了万里之外的东汉首都洛阳。耿恭被围的消息传到皇帝的耳朵里,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开始议论,有人说:“怕是不行吗?等咱们的援兵赶到,耿恭他们怕是早已尸骨无存了!”大家觉得这人说得有理:“如果去救一堆尸骨,能有什么意义呢?”听着这些人的话语,司徒鲍昱站出来,他说:“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意思是:咱们大汉,做人做事要厚道,将士远征,危难之际,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皇帝一听,当场拍板:“救人!”于是,2000年前,大汉版的救援计划启动!范羌快马疾驰,赶到边疆已是冬天了,拿着皇帝的命令,他集结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向着石城子进发。

那个冬天大雪,雪都快把人埋了。《汉书》中没有记载范羌他们是如何勇闯天山,前来救人的。只是说耿恭和他的士兵们忽然在深夜听到兵马声,以为是匈奴又来了,一个个传话,准备战斗。范羌就对他们大喊:“我是范羌啊,是来救你们的!”耿恭和他的士兵们这才放松了紧绷的弦。关于这一段,我们还是欣赏古汉语的原文较好:“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

接下来的场景是大家都能想象到的: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玉门的守将郑众看到这些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上疏皇帝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安全地回来了,耿恭他们的身后是大汉那面不倒的旗。我们的故事在这里好像已经讲完了,但一部片子没个女1号怎么能行?事实上,在这部片子里,女1号也是有的,她就是车师国的王后,史书里说她虽是少数民族,但汉化程度很高,在汉军被围困的日子里,她不但给汉军送吃送喝,还向汉军提供军事情报。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后来的史书里,她很少被提及,因而,她的美丽形象也只能由今人去想象了。

最后,我们弱弱地说一句:石城子遗址在历史上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耿恭率军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曾在这里立下过不朽功绩,以极少的兵力抗击百倍于己的匈奴,击败了敌方长达7个多月的围攻。汉代将士之英勇,战斗之惨烈,让后人铭记。最终,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孤军获胜的战例奇迹。为疏勒城在平定西域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天的考古史料显示,石城子遗址历经汉、魏、晋、隋、唐诸朝代。考古人员曾在城内地表采集到筒瓦、板瓦、方砖及大量的夹砂灰陶片,器形有罐、盆、瓮、钵等,并且还有炭精虎饰和完整陶器,这些器物都具有较为典型的汉代风格。

参考资料:1.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

2.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获中国考古界最高奖“田野考古奖”,中广网,2020-03-31;

3.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20个项目入围终评,国家文物局网站2020-04-06;

4.寻踪疏勒城——石城子遗址2017年考古新发现,新疆文物局,2020-03-31。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