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叫我村支书的雪球原创专栏

周末被李保芳书记说短期内不提价的消息刷屏了,由此来看看讨论一下提价的重要性。

讨论提价的重要性之前需要先回顾一下茅台这么多年的量价历史。

据现有资料追踪,新中国建立之后普飞的出厂价才1.28元,然而出厂价真正腾飞是1990年之后,建国后的70年出厂价增加757倍。

量方面:由于多年的实际销量数据缺失,所以从基酒产量方面来看。茅台基酒产量从1950年代的70多吨→1980年代的1000吨左右→1990年代的2000吨左右→2000年代的5000吨→2010年代的2.6万吨→2020年代的5.6万吨(目标),基酒量70年增加746倍。

茅台的实际出厂价自1990年后就一直保持年化复合10%的增长,本篇主要以2000年新世纪以后的数据为讨论标准。

2000年至2017年12月之前,一共提价了8次,18年出厂价涨幅4.6倍(剔除2017年底提价18%因素,因为茅台2017年的业绩并没有包含此次提价),年化复合增长9.7%。

同期茅台的年复合提价9.7%小于M2年复合的16%与GDP年复合的1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

因为茅台酒需要基酒产出后过5年才能出厂,所以2000-2017年的茅台酒产量取1995-2012年的基酒,出酒率按0.6-0.8计算。

17年销量涨幅17倍,年化复合增长16%。

茅台的总营收17年涨了69倍,净利润也涨了125倍

可以看出过去量价的增长共同促成了茅台的稳健发展,量增17倍,价增4.6倍,量的贡献是价的将近4倍。

然而2012年底至2017年底,5年之间茅台再无提价,其中公司收入增长2.2倍,利润增长2倍,销量增长了2.5倍,量的贡献成为了主要因素,哪怕产品结构提升带来的均价提升本质也是量带动的(没量普飞都不够发,更没有能力提升结构)。

下面说说未来量价的影响,时间节点记到2023年底为止。

假设未来宏观经济以及政治压力一直都在,茅台2019-2023,5年内提出厂价一次,幅度20%。

销量根据现在的基酒数量来看,截止2023年大概有可售茅台酒4.2-4.4万吨,同时因为放量所有产品结构提升15%.所以则截止2023年,量增长45%和15%(产品结构),提价再增长20%。可以看出,从当下至未来的5年,茅台提出厂价至关重要。虽然何时提价对2023的业绩没有影响,但是提得越早,累计利润会越高,股东分红会越高。考虑到系列酒的增长放缓以及利息收入,大概估算2023年的收入和利润,股份公司业绩比2018年的收入增长68%,利润增长75%。

所以不像2012至2017年,量是唯一的增长因素,未来5年直接提出厂价也占了相当一部分的业绩贡献,长远来看提价的影响很大。

再说说短期影响

从股价上讲,我认为在短期来看,甚至到明年上半年,这种中短期的大环境下,不提价不重要,提价中等重要一点点吧,但也仅仅对股价有个短期的刺激。

为什么说现在不提价不重要

首先,从8月下旬到现在,慢慢有人开始怀疑明年不提价,慢慢在逐步降低预期了。不断有人开始怀疑明年是否会提价,市场又这么差,很多人都是先跑了观望再说,所以股价已经price in很多了,但没有完全price in是因为总有信仰坚定者坚持认为会提价。但这个利空之前已经消化很多了,所以股价不可能像前几天那样两天跌17%。

为什么说提价在短期来看对股价也仅仅是一个刺激

因为在降低提价预期的同时,结果三季报大幅不及预期,茅台核心的矛盾变为了对需求端的担忧,不是对这个产生怀疑有人抢跑,就没有前段时间的一字跌停,茅台这种票能一字跌停还是挺令人震惊的。需求到底如何目前还没法证伪,但是我认为这一波就算某一天茅台的渠道又崩了,也肯定比上一波强很多(因为厂家以及屯酒资金比之前理性太多了)。在经济大环境不好,但偏偏无法证伪一个利空的时候,这种情绪上的压制是比较严重的。

所以提价影响的是EPS,需求好坏目前影响的是情绪估值(但实际需求好坏未来肯定也会影响EPS)。打个比方:提价10%,目前股价相对估值就是便宜10%。但是假如市场极端担忧,估值从20倍下到18倍以下,这个的影响就比提价大。长期来看,茅台的股价涨幅基本跟利润涨幅匹配,2001年至今:股价涨幅128倍,振幅181倍,利润涨幅135倍。

所以结论是未来5年要至少提一次出厂价至关重要,2020年提和2023年提对最终股价的影响不大,但是提得越早对投资人越好,分红越多。但是短期来看,不提价不重要,因为市场的预期已经包含了部分不提价的预期,这个利空的杀伤力不如三季报。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提价之后短期对股价会有刺激,但仅仅是个反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