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一提的是,因爲冷戰時期中,美國過於迷信全威力步槍彈,一直推崇7.62X51毫米槍彈爲北約通用步槍彈,因此巴西最終沒大範圍列裝巴西版G43,而是在1964年轉而將發射7.62X51毫米步槍彈的FAL列爲自家的制式步槍(巴西雖不是北約成員國,卻因地處南美與美國關係緊密)。不過或許因爲巴西軍隊一直使用德械,對德國的G43步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巴西選擇了折衷方案,即將G43改裝爲發射.30-06槍彈的型號,這樣一來,既不得罪美國,又可以讓巴西士兵順從自己使用德械的習慣。

1964年7月7日韓國媒體刊登了一篇《出兵越南:以血擺脫貧窮》的文章,這是韓國正式出兵越南的關鍵性事件之一。韓國出兵越南,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筆交易,即韓國出兵越南爲美軍減輕作戰壓力,而美國則需要幫助當時一窮二白的韓國來完成現代化。
在越南的韓國士兵
像這樣的事情,古已有之。比如1942年八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爲了能夠換取美國的幫助,巴西向德國和意大利宣戰,並派出了25000人規模的遠征軍,參加了意大利境內的多場戰役。當時巴西軍隊的槍械大都十分老舊,其中大部分還在發射7x57mm毛瑟步槍彈,可以說巴西軍隊連槍帶彈都十分落後。
彩繪:巴西遠征軍
巴西軍方決定列裝半自動步槍
爲了減緩後勤壓力,美軍爲其提供了發射.30-06槍彈的M1加蘭德步槍和M1903春田步槍。二戰的歐洲戰場可和與世無爭的南美洲不同,戰場上美軍和德軍的半自動火力密集程度讓剛剛換裝加蘭德步槍的巴西遠征軍大爲震驚。這讓巴西軍方決定大範圍列裝半自動步槍。
原廠G43步槍
由於政治利益的牽扯,美國的M1加蘭德步槍成爲了巴西半自動步槍的首選方案。不過或許因爲巴西軍隊一直使用德械,對德國的G43步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巴西選擇了折衷方案,即將G43改裝爲發射.30-06槍彈的型號,這樣一來,既不得罪美國,又可以讓巴西士兵順從自己使用德械的習慣。
生產細節
因此,巴西很快就在本土建立了生產線,生產巴西版G43。由於口徑變爲了.30-06彈,因此巴西軍工部門直接將同樣發射.30-06彈的BAR彈匣進行了改裝,讓其可以順暢地插入巴西版G43中。.30-06彈換算成公制單位,就是7.62X63mm,因此巴西產的G43無論是彈匣,還是拋殼窗,尺寸都比較大。
銘文:巴西伊塔茹巴工廠(Itajuba)
與原版G43一樣,它並不是像通常步槍那樣由氣體口岸排出氣體,而是用槽孔引導氣體進入集氣筒,射擊時槍機後坐會帶動擊針運動的同時壓縮導管內的復進簧,以此來達到半自動的效果。這和蘇聯SVT -38的工作原理如出一轍,不過這也十分正常,畢竟納粹德國在研發G41時就大量參考了蘇聯的半自動步槍。
彈匣特寫
不過,戰爭後期,由於盟軍對德國本土的轟炸,導致納粹德國的產能捉襟見肘。爲了保證生產數量,納粹德國不斷對G43步槍進行簡化,如槍托底部改爲罩杯式衝壓組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爲點焊,彈倉底部及護弓也改成了鋼製衝壓件等。雖然這些對於德國來說是簡化,不過巴西卻沒有這麼強的工業實力,巴西所仿製出的G43步槍機匣並不是衝壓而成的,而是直接鍛造而來,這讓巴西所仿製出的G43步槍的品質極爲粗糙。令人感到安慰的是,雖然巴西產的G43步槍外表粗糙,但是內部構造還是非常精細的,看來當時巴西軍工產品並沒有因工業程度限制而粗製濫造。
粗糙的製造工藝
除此之外,巴西軍工部門還在槍口上做出了螺紋。這些螺紋是用來安裝榴彈發射器的,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中,安裝榴彈發射器成爲了步槍必不可少的功能。巴西版G43的護木左右兩側各有一條很明顯的指槽,原版G43則沒有。因此區分巴西版G43和德國原版G43,主要從槍口、護木和彈匣、拋殼窗的尺寸來區分,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尾聲
巖島拍賣行中就有這樣一支巴西版G43,工作人員通過槍支上的銘文,稱巴西版G43爲M954半自動步槍,不過這個稱呼並未得到巴西官方的認可。根據巖島拍賣行的評估人員介紹,巴西版G43產量極低,存世量只有300條左右,這讓它成爲了槍械收藏者手中的搶手貨。
M954
值得一提的是,因爲冷戰時期中,美國過於迷信全威力步槍彈,一直推崇7.62X51毫米槍彈爲北約通用步槍彈,因此巴西最終沒大範圍列裝巴西版G43,而是在1964年轉而將發射7.62X51毫米步槍彈的FAL列爲自家的制式步槍(巴西雖不是北約成員國,卻因地處南美與美國關係緊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