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這句話餘華說過。當時我不懂,人爲什麼不能忍受真實呢?我們每天生活其中的難道不是真實?真實難道會比一些集中刻畫人間苦難的故事更讓人難以承受?漸漸地,我聽到很多遠比最殘忍的小說還要驚人的報道,見識到比最荒誕的故事更加荒誕的現實。只是因爲新聞的客觀性要求,這些殘忍與荒誕大半都已被平鋪直敘的、剝離驚奇感的敘述和報道所消解。可這些大開大合的殘忍和荒誕還不是餘華所說的“難以忍受的真實”——真正讓每個人可以感受到的難以忍受的真實,其實是現實中無止境的重複、瑣碎、密集到無處躲藏的無所不在的“真實”,這種真實填塞了我們的五感,視聽觸味嗅,很容易就剝奪我們在物質世界之外的想象空間,或者叫作“詩意的世界”。詩意要在稀薄的現實下才會存在。因爲詩意本身就是一種稀薄的存在,它如絲如縷,飄飄蕩蕩,似無確切形態。它是印象,是模糊,是遙遠。所以,我們常常會覺得,畫框裏、攝影中的景色比真實更美。因爲圖像是裁剪、篩選過的真實。它有限,它和你隔着時空上遙遠的距離。於是,詩意產生了,它是稀薄的,有限的,無法觸碰的真實。如今社交網絡是虛構嗎?不,它是真實,是比線下的真實更集中、猛烈,龐大到無法抵禦的真實。因爲在現實生活中你無論如何無法同時看到數百萬人數千萬人的言語、意見、聲音,每個人都在發聲,在說出自己的故事、觀點,加上那麼多視頻、圖片,我們的五識五感被這密集的現實充塞。於是,那遙遠、飄渺、模糊的詩意便再也沒有了存在空間。我們賴以生存的,那麼點絲絲縷縷的詩意,它根本抵抗不了密密匝匝的真實。

人無法忍受太多真實

餘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浙江海鹽人,1960年出生於杭州,祖籍山東高唐縣。代表作品有《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兄弟》等。人無法忍受太多真實

《人無法忍受太多真實》

我們一邊喪着,又一邊燃着的馬不停蹄。走着走着,時常忘了自己。

有一天,突然停下回望,看到一個人,在“正確”的年紀娶了“合適”的女人,幹着“穩定”的工作,過着“美滿”的生活,咦,怎麼是自己?我的笑容怎麼那麼客套?肢體怎麼如此僵硬?噢,原來我的心在這裏,不在那個自己的身體裏。那個我,走了一條“約定俗成”的路。

我接受命運,但我懷疑生活,我不想活成別人,我只想在離世時,成爲了全世界唯一的自己。人無法忍受太多真實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爲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走。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人無法忍受太多真實

作爲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人無法忍受太多真實

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牀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人無法忍受太多真實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乾淨些。

人要是累得整天沒力氣,就不會去亂想了。

人都是一樣的,手伸進別人口袋裏掏錢時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都跟哭喪一樣。

人死像熟透的梨,離樹而落,梨者,離也。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被命運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

憑什麼讓我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過,去想光宗耀祖這些累人的事。

在中國人所說的蓋棺定論之前,在古羅馬人所說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時間裏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只要人活的高興,就不怕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