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站在了科創板的肩膀上,速度肯定會更快。昨天最強風口是創投,看來是有一部分人已經提前知道了創業板註冊制的消息。

創業板註冊制果然還是來了。

之所以說“果然”,是因爲此前管理層早已多次放出風聲。

2019年12月28日,新證券法修訂時就提出:“在證券發行上取消發行審覈委員會,IPO由覈准制轉爲註冊制。”

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

4月17日,證監會在公佈的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中提到,將修改《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等。01

雖然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趨同於科創板,但實際上也不少“新亮點”,我簡單概括下:

1,跟投機制:科創板強制要求券商跟投所有其保薦的項目,而創業板僅要求券商對未盈利,紅籌架構,特殊投票權以及高價發行等四類公司進行跟投。人性多了。

2,板塊定位:

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而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也就是說,創業板不僅歡迎“高精尖”,也歡迎類似於溫氏股份這樣的傳統公司來上市。

3,投資者准入:科創板要求,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50萬元,且參與證券交易滿24個月。而創業板把門檻降低爲“10萬元+24個月”,池子更大。

4,退市制度:簡化退市程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完善退市標準,取消單一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引入“扣非淨利潤爲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個億”的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新增市值退市指標等。

5,時間節奏:科創板從宣佈到正式開板,只用了220天。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站在了科創板的肩膀上,速度肯定會更快。創業板首批註冊企業應該會在年內落地。

同時,大家也有不少疑問,比如:

1,未來,創業板新上市企業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之後漲跌幅限制從目前的10%調整爲20%。同樣適用於創業板存量股票嗎?

2,截至3月26日,IPO排隊企業數量爲416家(不含科創板),其中主板157家、中小板76家、創業板183家。這180多家創業板公司是按照新規上市,還是繼續覈准制呢?02

不少人擔心,註冊制全面推廣後,會導致新股大幅擴容,從而對股市形成衝擊?

儘管管理層多次強調:“註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革會注意市場承受能力,把握好節奏。”

但科創板設立後的情景大家應該都還記得——老爺有了“四姨太”之後,冷落一下其他三房太太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我相信,中長期來看,註冊制對A股來說是有利的。

這就好比:小孩子都怕打針,因爲短期內打針的確很疼。但是疼完之後,對於恢復健康是有幫助的。

2018年我曾參加過一個座談會。

會里的一位領導問我們:爲啥美國甚至印度股市不斷創新高,而我們A股還在3000點以下徘徊呢?

然後,他自己回答說:是因爲這些市場都在實施註冊制。註冊制能讓這個市場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即留下好公司,排除壞公司。

由此可見,領導非常清楚A股十年不漲的根源在哪裏。

而我也相信,註冊制改革,很有可能會成爲A股新一輪大牛市的起點。03

有人可能覺得我想的太美。我們來看看隔壁的印度股市。

從2008年開始,印度股市整整牛了11年,漲幅高達400%。

很多人可能不服氣,憑啥連阿三的股市也比我們強?

很簡單,因爲早在1992年印度就開始推行註冊制了,比我們早了17年。

1992年之前,印度指數在1979至1991年期間的十二年,也曾長期在1000點以下徘徊,並且呈現牛短熊長的格局。

1992年之後,印度股市的IPO數量的確迎來了超級大擴容。平均每年多達200家企業完成上市。但同時,每年也有106家企業退市。

大量的企業上市、退市,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被激活,從而確保了留在股市裏的都是優秀的企業。

這樣的股市豈有不漲之理?

股權分置改革後,A股迎來了06-07這一大牛市。

而這次的註冊制改革,其歷史意義遠超過股權分置改革,那麼必將醞釀一個更大的牛市。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

時間有點緊,簡單說下盤面吧:一,大盤

很多人抱怨昨天是“漲指數,不漲個股。”

雖然指數飄紅,但個股卻跌多漲少,截至收盤兩市竟然有40多家跌停!

其實,昨天跌停的大多是前期的“題材股”,都屬於“閉嘴,你不懂你自己”的類型。

而實際上,根正苗紅,眉清目秀的消費和基建白馬,表現並不差,甚至賺錢效應非常好。

大家去看看東方雨虹,壘知集團,小熊電器等股票的走勢就知道了。

這再次提醒我們,全面註冊制來了,以後炒股票還是要多看基本面的。

關於後市,我的觀點不變,看好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小牛行情。二,板塊

疫情繼續調整,而基建和消費走勢分化。

昨天最強風口是創投,看來是有一部分人已經提前知道了創業板註冊制的消息。

註冊制利好的,主要是創投,券商以及有子公司將分拆上市的公司。不過,估計這只是小機會。不參與也罷。三,交易

依然堅守基建和消費兩條主線。

但是要注意,選擇景氣度最好的幾個細分方向。我幾乎已經嘮叨2個月時間了,不知道是哪個方向的,翻翻之前的夜報。

短線來看,或許會有不少大長腿的機會。

就說這麼多,別忘了右下角點在看,接下來留言區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