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

大梦蕉城(周思颖)日前,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嘎嘎”声,笔者走进八都镇新峰村生态养殖场看到,清澈溪水里,数千只水鸭正欢快的扑腾着,一旁的池塘里,挺健的番鸭悠闲地游着,山间树丛,低头觅食的公鸡、火鸡随处可见。

“这是今年我们养的第二批鸭子了,都是放养,吃玉米谷子长大的,现在产得初生蛋每斤6.5元,都被屏南的客商收购走了。”养殖场负责人兰石斌一边忙着赶鸭,一边和笔者聊起了溪畔生态养殖的“钱景”。

位于八都镇镇区的新峰村,是通过造福工程搬迁到坂尾新区的畲族聚居行政村。因自然村较为偏远,村财收入少,村民们主要靠种植水稻、茶叶、林木、毛竹、养殖业(鸡、鸭),以及周边务工,来获取经济收入,这不仅增收缓慢,也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何改变村民传统的耕作意识和小农经济意识,突破村财零收入,便成了村两委一直思考的发展难题。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养鸡鸭,要不就成立个合作社,把大家的鸡鸭统销统购了。”作为村民主任的兰石斌说干就干,2016年,他与部分村民一同成立新峰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在村里的小溪旁办起了个占地约10亩的养殖场,养了1000多头的公鸡。

“我们也没什么规模养殖的经验,只是大家现在都注重绿色生态,我们便选择采取原生态养殖的方式,让它们自由生长。”兰石斌说。青山绿水的放养环境,让农场里的鸡多了份“土味”,肉质鲜美,且不油腻,常常作为“月子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据兰石斌介绍,一般收购来的鸡苗,经过4-5个月的放养,重达6斤左右,便可以用每斤30元的价格出售。

今年5月和6月,兰石斌分别购入了3000多只鸭苗,在养殖场里养起了水鸭。“10天左右的鸭苗,一般养到120天便会开始产蛋。”兰石斌说。

畅通的销路,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于是,农场里又陆续养起了番鸭、火鸡、鹅,结果同样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发展养殖业,新峰村还积极发展种植业,以林下套养的生态养殖方式,让村民过起了有奔头的日子。2016年,村里陆续种下了树葡萄、爱媛二十八号、雪橙、蜜柚等200多亩的名优水果。“下一阶段,我们将积极通过土地入股或土地租用等形式为村财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扩大种植水果、糯米薯、蔬菜,养殖鸡、鸭等绿色有机农副产品,打造自主品牌,并积极联系农产品电商到村里考察,为村民搭建各类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兰石斌说。

·End·

责任编辑丨一 朵

值班主任丨林翠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