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聞見風聲的朱家人,連夜將9間長沙殿砌隔成3間大屋,天亮前村裏出現幾個陌生人,疑是喬裝的清兵前來偵探,“長沙王”自知他的行爲朝廷不會饒過的,被捉肯定會株連九族。相傳明朝末年,鎮守湖南長沙的朱姓將軍不敵清軍八旗鐵騎,在長沙城失守後,不得已舉家向北逃難,借道大別山回明朝祖地鳳陽蟄伏,伺機東山再起。

金寨縣湯家匯鎮朱家灣古村落是一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頗具皖西建築風格的建築羣,始建於明末清初,距今約400年曆史。雖經數百年的滄桑風雨,卻舊顏未改,仍然保留有明末清初建築的寨牆、路道、住宅、水池以及古樹等,處處顯示出濃郁的古意。

相傳明朝末年,鎮守湖南長沙的朱姓將軍不敵清軍八旗鐵騎,在長沙城失守後,不得已舉家向北逃難,借道大別山回明朝祖地鳳陽蟄伏,伺機東山再起。途中得報鳳陽老家已被清廷死死看住,這位末代朱姓將軍只得另做打算。權衡再三,便選擇大別山腹地的一處村莊隱匿,這便有了朱家灣。

前朝遺老隱身山林,雖不張揚,但也必有所想,由於本是前朝皇姓,又來自長沙,便自封長沙王,在山中購置房屋和大片田地。按當時的地租測算,這位自封長沙王購置的“一千石稻禾、八百石米禾”田地,相當於現在的2500畝。在大山深處落腳不久就置地如此大片田地,也旁證了這位朱姓男子的來歷非同一般。村中老宅最中心的位置是九間房,當地人拍胸脯肯定是當時長沙王所建,所以叫長沙殿。如今雖損毀嚴重,但依稀還可看出大殿當年的磅礴氣勢。

在伏山下蟄伏几年後,自稱長沙王的朱某覺得揭竿而起,一呼百應,反清復明,必須向世人宣示自己是皇室正宗後裔,於是斥巨資請能工巧匠雕刻了一尊洪武大帝石像。在石像迎接路上,動靜太大,走漏風聲,被人告發至清廷。聞見風聲的朱家人,連夜將9間長沙殿砌隔成3間大屋,天亮前村裏出現幾個陌生人,疑是喬裝的清兵前來偵探,“長沙王”自知他的行爲朝廷不會饒過的,被捉肯定會株連九族。第二天,他草草地將宅屋、田地低價賤賣給趙姓地主,舉家逃走,下落不明。今天的朱家灣沒有朱姓人家。

朱家灣古村落佔地面積約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現存4進主屋和兩套廂房,共72間,建築羣呈規範的長方形,具有明顯的軸線對稱。

老宅幾經易主基本保持原貌,今天的老宅最後一進東側牆頭還殘存有元朝時期彩繪石磚。大門朝南,石門框,一對精緻雕花的石鼓立在兩側門框前,門頭兩旁有一對精心雕制的石球,石鼓、石球雕刻工藝十分精美,具有明代特點;門楣上方砌有兩眼方孔,疑爲瞭望孔,這與朱家灣最初主人的身份相符。整座建築以磚木結構框架爲主,磚木結構雕飾山水、草木、人物、珍禽異獸,如麒麟送子、六合同春、龍鳳呈祥等,附帶彩繪油漆,華貴古樸。青磚疊架的檐磚,雕有壽頭、龍鳳呈祥圖案,石柱柱礎形態各異,石雕絞絡精細,似同又有異。古建築羣內設會客大廳、戲樓、繡樓、住宅、天井、花園、書房、迴廊,採光充沛,冬暖夏涼。主要建築的廳廊均呈穹形頂棚與飛檐相呼應,廳房、書房及迴廊均由方形釉面青磚鑲嵌而成。整個建築,屋面和地面排水系統嚴密完美,屋面排水的大小閣溝處處相接,青磚條石修成的明溝暗道,由各院落通向外界自然排水。同時建築結構具備防火、防盜功能,高大厚重的青磚院牆與戶外僅有4道門連通,形成一個相對封閉完整的宅院。朱家灣古建築羣在村莊的佈局構思上,非常注重蘊含文化的內涵,凸顯皖西地區宅居文化的印記。

圖文:程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