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各自的優劣及魅力體現在哪兒?

答:金庸的小說好看。

老實說,古龍也算是才氣橫溢了,他硬是在金庸、梁羽生已經打造好的武俠環境和武俠格局裏殺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路,很不簡單。據說,金、梁兩位讀了他的作品,也讚賞不已。

古龍的東西好在哪兒呢?

要我說,主要有三點。

一、句式新,多運用長短句,近於現代詩結構,很多句子意義雋永,頗堪回味。

二、撇開金、梁等人常用的仇殺、搶書、奪寶等套路展開故事,另僻蹊徑,改走《三俠五義》、《施公案》及西方《福爾摩斯》系列的探案模式。.

三、故事詭異,情節變化急劇,讓人措手不及,很燒腦,也在一定程度上扣緊人心,讓人緊跟着往下讀。

這三點,既是古龍的長處,卻也是他的硬傷。

先說其第一點,近於現代詩結構的長短句雖然出手驚豔、搶眼,但表現乏力,不適合作細緻的人物刻畫和人物描寫,致使作品人物絕大多數流於蒼白、面目模糊。

再來說第二點。衆所周知,《福爾摩斯》作爲探案小說,主要是靠離奇的案情來吸引讀者的,書中人物,除了神探福爾摩斯和其助手華生,其他全都是一個個具有各種職業身份的代號,即該書在塑造人物方面是無所作爲的。古龍小說走這條路子,也註定了其作品成就不高。基本,古龍一部書,讀者能記得住其中人物的名字就三五個,其他全是殭屍式的龍套,大量湧現,一下子又大量死亡。

第三點,用出奇制勝的情節來吸引讀者自然是好的,但一部成功的小說,情節與人物的性格是互相影響的,要麼是情節發展影響着人物的性格形成,要麼是人物的性格推動着情節發展,二者不應該割裂。

這方面,古龍是應該好好跟金庸學的。

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各自的優劣及魅力體現在哪兒?

而象書中肩負着一定歷史使命的郭靖、張無忌、袁承志等人的名字更加深植人心,熠熠生輝。

也因此有人說,金庸寫的人是人;古龍寫的人不是人,是仙,沒有煙火氣。

在我看來,讀金庸小說是品人、品社會、品歷史;讀古龍小說……只是享用快餐的過程,沒多少讀後感。

{!-- PGC_COLUMN --}

比如說,金庸作品《笑傲江湖》中林平之的性格形成,就是情節發展造成的;而《天龍八部》中蕭峯的性格卻推動着整個江湖格局的變化發展。

則讀金庸小說,其情節起伏變化中,處處有“出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驚喜。

而古龍作品的情節變化無不突兀、生硬,彷彿作者是故意和讀者捉迷藏,認爲只要讀者猜不中就算成功。殊不知這樣一來,作者和讀者雙方都很累。

對讀者而言,讀書不是享受,而是折磨,哪有快樂可尋?還是將書一拋,尋好夢去也。

金庸作品中的寫人寫事,都無懈可擊。

在人物塑造上,不但主角有血有肉、生動立體,就連許許多多的小配角也都栩栩如生。

你看《天龍八部》裏,慕容復的四大家臣,段正淳的幾大家將,還有連姓名都沒有的譚公、譚婆、趙錢孫等等,無不性格鮮明,呼之欲出。

在此,特別想提一下收養了蕭峯的喬公、喬婆,書中並沒有對他們展開直接描寫,但在蕭峯迴家看到他們被殺害後的屍體,回憶起幼年的一些快樂時光,就讓人潸然淚下。

以此可知金庸刻人畫物之筆,可謂矯若驚龍。

還有,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其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都交代得非常明確,讓讀者的感覺,即這些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於是纔有“遊大理而想段譽,入姑蘇而思慕容”之慨。

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各自的優劣及魅力體現在哪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