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康裏巎巎《張旭筆法卷》,草書,紙本,縱35.8釐米,橫329.6釐米,錄唐顏真卿述張旭的筆法一文,書於至順四年(1333)。現藏故宮博物院。

康裏子山的過人之處在善於學習善於變通,他無疑汲取並消化了趙孟俯等前輩或同時代書家筆下初見端倪的章草新風,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完善,他的章草書衝破了《急就章》“鐐銬”的束縛,其偏旁構形和波磔形態在一瀉千里、猶如百丈飛瀑般的氣勢連貫中產生各種巧妙的變化,隨勢生態,不主故常。

這種章草書藝的體形姿態已越出傳統章草在方正之中橫向展開的慣勢,吸納了今草的縱向伸縮形式,但在長橫或磔書上,有時又以傳統的筆法橫向拉開,在整幅作品中起着調節韻律、增加新鮮感的作用。如將其章草書與上述大家的章草放在一起,其強悍銳利,氣勢奪人,又不失婉約純淨之氣息,着實令人耳目一新,的確越出了趙孟俯書風籠罩下的幾近大一統的格局,給當時書壇帶來另一番異樣情趣。

因此在元人章草書中顯得最有個性,最具豪邁灑脫感。康裏子山雖然不是章今糅合的開創者,但完全可以說他是這一形式的發展者與完善者。

康裏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