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财经社 荆文静

编| 鹿鸣

一档股市分析节目揪出两个“韭菜收割机”,一个是昔日主持人,一个是昔日嘉宾。当股民们再次面对这类节目时,心情可能五味杂陈。

2018年4月3日,昔日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谈股论金》节目主持人廖英强收到了证监会一张1.29亿元的巨额罚单。被罚的原因主要是廖英强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在推荐前使用其控制的账户组买入相关股票,让散户为其“抬轿子”,然后在荐股后的下午或次日集中卖出,从中牟利。这是典型“抢帽子”手法,实属股市“黑嘴”。

无独有偶,就在2016年7月,该节目的昔日嘉宾朱炜明也因为相似的违规操作被证监会罚没1810万元,终身禁入证券市场。一年后,2017年7月,上海一中法院以操纵证券市场罪对被告人朱炜明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76万元,扣押在案的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中国股民导师栽了!操纵股票被罚1.29亿,曾开班授课叫价8万

一台电脑撬动39只股票,盈利4300万

借助一台电脑撬动39只股票,盈利4300万。随后利用这笔本金来创业,可以勾勒出廖英强在这几年的事业发展轨迹。

2015年3月至11月,在这8个月内,廖英强控制着13个证劵账户,操纵39只股票46次,将无数散户玩弄与股掌之间,最终盈利4310.48万元。当之无愧为“韭菜收割机”。

2个月前收到证监会“史上最大罚单55亿元”的北八道集团,利用300多个股票账户,100多台电脑,10多位操盘手同时交易,获利9.45亿元。而与之相比,廖英强仅仅是通过一台办公电脑MAC作为主要手段。其方法也颇为简单:每次操作之前,在中午休市期间发表一次“荐股”言论,轻而易举地让散户为其“抬轿子”,然后坐收渔利。

这一切,都建立在廖英强“名气”的基础上。证监会指出,廖英强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

廖英强的名气形成主要归功于在《谈股论金》近4年的主持生涯。2012年2月,出生天津的廖英强南下到了上海文广集团第一财经频道。2012年2月,廖英强开始主持《谈股论金》节目,每天一个小时的讲解为他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廖英强风趣幽默,能够枯燥单调的技术分析得妙趣横生,媒体和粉丝封其为“讲投资的郭德纲”。2014年9月,廖英强乘胜追击,开始担任第一财经频道周播节目《谈股论金之英强开讲》的嘉宾主持。

上述两档节目均表现不俗。在上海地区的收视率均高于同时段所有频道财经类节目在上海地区的平均收视率。廖英强连续三年的人气积攒,让廖英强在散户心中颇具威信。到了2015年3月,廖英强便开始了自己操作证劵市场的计划。在此期间,廖英强发布了含有荐股内容的博客60篇,平均点击次数为110399次。

证监会指出,在这段时间,廖英强通过控制“柴某玉”“王某妮”“张某”“张某萍”“韩某”“季某燕”“许某琴”“刘某钟”“柴某美”“廖某杰”“金某”等账户进行交易。这些账户,不少和廖英强有亲戚或工作关系,比如柴某英是廖英强的表姐,柴某玉是柴某英的妹妹等,他们账户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来自于廖英强及其妻子郭某琳。

而廖英强也凭借多年对股市的分析经验,操纵39只股票总共46次,只失手3次,合计仅亏损93.45万元。根据证监会罚单显示,分别为2015年7月27日买入的“桐昆股份”、2015年10月27日买入的“兴业银行”、2015年11月26日买入的“太阳电缆”。

这些小额亏损影响不了廖英强不断建立的自信心和随之而来的盈利。2015年的8个月时间,廖英强“抢帽子”戏法合计为其带来4310.48万元的盈利。之后,廖英强有了创业本金。

2016年春,廖英强离开将其捧红的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选择自主创业,开办了属于自己的证券培训机构——爱股轩。

早在2015年9月,廖英强就因为其“非法推荐股票”引起网友讨论“如何向证监会举报廖英强”。其中提及,廖英强以出书、视频、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非专业股民传授“股市心得”,教育如何“炒股”,为其20多天的“操盘手培训班”价格8万多。

根据网民的反馈,其中受到蛊惑的多为年龄大、且对股市不了解的散户。除此之外,廖英强创业的证券培训机构爱股轩也倍受网友诟病,被贴上“骗子”的标签。

中国股民导师栽了!操纵股票被罚1.29亿,曾开班授课叫价8万

据悉,爱股轩是借助“互联网+”思维,汇聚多名金融投资界分析师,为股民建立一个聚合投资观点、解盘、知识、盘前、盘中、盘后、心法等内容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口号是“投资大师帮你完成梦想”。

是否为股民“完成梦想”尚且未知,但一定程度上,廖英强倒是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从2008年,痴迷股市的廖英强凭借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的优异表现,开始被封上“股民导师”头衔,自此开启了“教化”股民的历程。后来,廖英强又借助自己的培训机构爱股轩,在官方网站和各类的社交媒体、音视频平台上,开设密集的培训讲座,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廖英强申辩没钱交,证监会回复与我无关

面对证监会的针对其“操纵股票”的指证,廖英强最初并不承认。

在听证及陈述、申辩意见中,廖英强提出:亲属只是相信他的权威,听取他的意见购买股票,自己并未控制这些账户。除此之外,廖英强还称,盈利归属于廖英强的亲属、公司员工及朋友,其本人未获盈利,并且”无力承担罚款,请求从轻处罚。”

而证监会给予的驳斥理由是,廖英强称其本人未获取盈利的主张与事实不符,并且,“其与他人之间关于盈利的划分并不影响本案的处罚。”

而针对廖英强在公开场合的荐股言论,证监会指出,追究的是廖英强操纵证券市场的责任,其操纵市场行为是由先行建仓、公开荐股、反向卖出的系列行为构成的,并非单纯就其中的公开荐股行为进行追责。

中国股民导师栽了!操纵股票被罚1.29亿,曾开班授课叫价8万

一档节目,两个“黑嘴”

一档节目,出了两个“黑嘴”,合计被证监会罚没1.47亿元,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除了廖英强,曾经于其一同露面《谈股论金》栏目的另一位专家朱炜明,2016年也因为“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处罚,罚没资金1810万元,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在此次操作中,朱炜明违法所得约452万元。

2017年6月,证监会将此案移交上海市公安局经侦部门。7月,上海一中法院以操纵证券市场罪对被告人朱炜明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76万元,扣押在案的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而朱炜明的手段与廖英强相似。两人通过在“谈股论金”栏目中积攒的人气,借助明示股票名称或描述股票特征的方法,公开评价、推荐股票,来诱导股民。并且,二人都会在公开荐股前先行建仓买入,公开荐股后随机卖出。

不同之处在于,朱炜明的操作时间是在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8月25日期间,当时,朱炜明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担任嘉宾,廖英强为主持人。而廖英强的操作时间为2015年3月到11月。

中国股民导师栽了!操纵股票被罚1.29亿,曾开班授课叫价8万



纸里包不住火,两人最终作茧自缚。时间久了,有人发现跟随“老师”的脚步却步步踏空,甚至有人按照朱炜明的推荐反向操作,反而获得丰厚回报。于是部分股民向证监会稽查部门举报。

据证监会调查组人士称,朱炜明在调查过程中并不配合,一直软抵抗,声称没有操控父母账户。对于证监会指证的,“使用过朱炜明爸爸账户里的资金买车”的事实,却狡辩:“那个车我爸爸也在开!”

也就在处理朱炜明案件时,证监会调查组对廖英强起了疑心。当时证监会调查组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朱炜明案中发现一名合作嘉宾有类似的特征,但他不是从业人员,就无法认定。

果不其然,2017年3月,在朱炜明案件尘埃落地之后,廖英强的劣迹就浮出水面。有媒体报道,《谈股论金》节目主持人廖某某已被初步认定涉嫌“抢帽子”交易。据《上海证劵报》报道,廖英强“身份特殊、社会影响大覆盖面广、违法周期长、反向交易隐蔽性强”,导致调查、取证、保密遇到重重困难。在监管部门一系列组合拳措施下,最终让不法者显形。

证监会一直不忘“打黑嘴”。2017年2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全国证券期货工作监管会议上点名批评“黑嘴”称,有些券商的分析师“语不惊人死不休”,预测指数能到个位,“全球没有券商经济学家这么预测的,黑嘴又多年没打了”。

而在此背景下,两个“财经红人”的相继被罚合计1.47亿元,除此之外,朱炜明还要面对11个月的有期徒刑。借用廖英强在2017年6月对企业IPO造假的一句评论,“重罚IPO造假有利于股市正本清源”,廖英强此次受罚也是印证“重罚黑嘴有利于股市正本清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