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殘酷的低點到美妙的高點,交易員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160多年來,全球各大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爲交易員搭建了一個轉瞬之間輸贏的舞臺。有些交易員在一天之內能賺上萬美元,同時亦有交易員一夜之間輸掉6個月以來的利潤。然而,如今隨着交易市場趨向電子化,市場變得遠比以前更龐大、更復雜,有的交易商現在每天都執行着超過1000億美元的交易。雖然交易員是全球報酬最豐厚的職業之一,但是無論是面對面競爭,還是面對屏幕,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須面臨同樣的心理鬥爭。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部2014年BBC的紀錄片《交易員:轉瞬百萬》。

紀錄片立體地展示了華爾街交易員的工作狀態,不僅面向股票期貨,也將外匯交易員的鮮活面貌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紀錄片分上下兩集,與之前一部《百萬美元交易員》不一樣的是,採訪的是業內有了一定從業經驗的人,從期貨交易員、對沖基金管理員、業餘交易員甚至是家庭主婦都有采訪到,是上一部的補充,個人覺得豐富了對交易員這個職業的認知,其中涉及到的交易品種也非常豐富,從股票、外匯、黃金等到二元期權、高頻交易、場內交易等,非常有意思的一部紀錄片,讓我進一步得知金融領域世界之大,其中有一位交易員個人特別推崇,查理柏頓,自律性非常高的一位交易員,正因如此,除了工作,生活各方面也非常出色,我覺得,這樣纔是一個完美的交易員。 

在這部記錄片裏,有對沖基金經理在交易的戰場馳騁縱橫,也有交易菜鳥磕磕絆絆,開始出發;有做幾分鐘短線交易的,也有長期持有價值投資的。這個行業雖然充滿着衆多的不確定,但夢想和雄心不斷吸引着人們趨之若鶩,今日的“少年賭客”說不定就是明日的金融大亨。

下面我們透過交易員的實錄來了解,這些每天都與數字作鬥爭的交易員,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交易員:轉瞬百萬》上集

上集介紹的是機構交易員,美股日內交易員,對沖基金公司,高頻交易公司,場內的期貨交易員。更簡單的說,第一集介紹的都是學院派。特點是,比較有錢。

《交易員:轉瞬百萬》下集

下集介紹的就是一些散戶,人員看上去有那麼一些平民。

下面是兩個豆瓣網友對該紀錄片的評價,感興趣的可以看下。

心態比技術更重要

1、大多數散戶犯的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缺乏紀律性,你必須有條不紊,提前做好方案,然後等待市場的考驗,那麼多交易員不幸虧錢,原因就在於此。

2、很多散戶一直在看多,認爲它會漲漲漲,所以他們會因爲看錯方向而被套牢,他們總是站在市場錯誤的一邊,而我想站在另一邊,因爲大衆通常都是錯的。

3、大多數新手總是想着他們能賺多少錢,而專業的交易員,會着眼於可能會虧多少錢,這是一個簡單的成功法門,但令人驚訝的是,既然有那麼多人會犯這個錯誤。

4、我雖然在外面,但是我已經做好了分析,並做好了執行方案,單子已經提交了,讓他們自動執行就行了,這就是風險與回報的問題了,我要麼虧2個點,要麼賺6個點,就這麼簡單。

5、說到交易,你要麼賺錢要麼賠錢,那爲什麼很多人賺不到錢呢,這並不是技術能力的問題,隨着時間的推移,你會逐漸獲得技術能力。但你還要面對回吐的問題,交易中會遭遇鉅額的回吐,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沒辦法承受而選擇放棄,大多數選擇放棄的人,可能並沒有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吧.

或遲或早,你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pattern

在網上看ichimoku指標暈頭轉向時,發現了《交易員》視頻,本着放鬆的初衷看了一集。真是真實生活的寫照啊。那些人,沒有笑臉的,除了盈利時露出一絲會意的笑容——“我對了!”。大多數時候,他們是嚴肅的、緊張的、面無表情的、甚至沮喪的。是的,虧損時,自然很沮喪。盈利時,如果跑的比別人慢,也沒有那麼的愉快啊~~

但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不同交易**賦予**的生活模式。對,《我生活的種種模式》。他不是西蒙有目的的每隔幾年切換工作方向的模式。而是反過來,幾十年市場變動後,讓交易員將自己的生活模式與交易模式相契合的結果。

片中的對沖基金經理,那個**雙**雙胞胎媽媽,她是一個價值投資者,換言之,她buy low,and sell high。她並不**很**在乎每天市場的波動,而更關注那些長期影響股票價值,以及突發事件對股票的影響。她辨別價值和噪音,從而將精力從每日的波動中解放出來。她大概是幾個人中生活得比較有質量的人。可以去參加慈善party,可以有空享受孩子和老公的環抱。不過看到她走過彩打出不同孩子time schedule的區域,坐在凳子上微微皺起眉頭,煩惱地看着家裏的寵物狗時,我真的想開懷大笑。就連她的喜好也和我同出一轍,煩躁時唯有看看書,纔能有所收穫。她的想法,家裏要寬敞一點兒,也是我的偏好。畢竟工作時考慮那麼多,回家後如果腦子不能放空,屋子裏空一些也好......

我真的跟她很有共鳴。

日內交易者的痛苦就很明顯了。片中的老交易員,也會失手。在前一個交易損失後,明明知道後一個交易在獲利,也會急於close掉,以獲得對前一個損失補償的心理效果。厭惡損失的人類天性並沒有在交易年歲上或者補償。他們可以很明確的說出三類典型的交易特徵:交易量過少,無法獲得盤感,出局;交易量過大,交易衝動過多,沒有慎重思考,出局;管理自己的錢和代理別人的錢,承擔風險的慾望不同。但除此之外,10個人入局的6個人,還有其他一些什麼特徵,就沒有再接着闡述了。

高頻交易商一臉苦相的出現在鏡頭裏,他知道自己不受人待見,所以很誠懇地站在一大排服務器前,說出了一項事實。如果我把這些我珍愛的,每個都起了名字的服務器關掉,明天你們買賣的價格很可能不會更好。

是的,高頻交易/算法交易現在是最受爭議和發展最快的領域。散單無疑創造了一些流動性,但閃單則是截胡策略。在以百萬分之一秒爲單位交易的世界裏,人類沒有辦法超過機器的執行能力。片中兩個場內交易商選擇黯然退場,去找尋其他輕腦力勞動的工作。

但是,人類不是適應性動物嗎?爲什麼西蒙可以轉換自如?但是在金融這個行業裏,轉換單一子類工種都那麼困難呢?世界變化了,我們爲什麼不能選擇適應它?

不是絕對不能,但屬於相對不能。

我們都是被時空侷限的人類。一個人高度注意的時間是有限的。在高度運轉的世界裏呆久了,沒有時間沒有**心流**去學習更新自己。片中可以看到,在這個領域裏,每個人都定型了。連最有時間思考,閉市後腦海里沒那麼多心思考慮自己頭寸壓力的女對沖基金經理,看到家裏的寵物狗時,都不是一種放鬆的心情。那種表情,是一種憂慮、煩躁、恨不得get rid of that的樣子。不是我們選擇了生活方式,而是這個行情選擇了我們自己。

所以每個人都在他初始設定的軌道下進行下去。路徑依賴越來越明顯。

或遲或早,你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pattern。但這個pattern不完全是由你自己的意願決定的。交易者要形成2個系統。一個系統是處理你的注意力系統。在集中大量腦力之後,能不能有更多的精力用來跟蹤市場的科技發展,讓你從場內做市商,成功轉換到高頻做市商呢?沒有那麼容易的事情。另一個系統是你的情緒系統。你要學會熱愛你的職業。如果你不熱愛它,你就不能自覺自願地從一個生手轉換爲熟手。你還不能太熱愛它。讓你喪失爲人的另一大樂趣:家庭生活。

如果你意識到這兩個系統,在已經很忙碌的交易時間驅動後,找到自己的創造者時間,你就能用它平衡自己的心理侷限,找到更爲舒適的人生。

七禾網翁建平綜合整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