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不仅是一个僧人,还是一个文化人,胸有点墨。在《西游记》第64回“木仙庵三藏谈诗”,在众树妖面前着实秀了一把自己的诗才,这也是全书中唯一一次人与妖精其乐融融而且雅量高致的场面。在这次谈禅作诗的文化沙龙中,唐僧一扫以往的娇怯,雅兴一起吟了个起首句“禅心似月迥天尘”,荆棘岭十八公等争相联句,唐僧作结句“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众人相互夸赞一番,唐僧意犹未尽,独作一律以彰自己拜佛求经的心志。这段描写是整部《西游记》中唯一一处节奏舒缓让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家胜境的情节。整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得唯一一首诗,为了他拍玉帝马屁又如何

唐僧作诗本不足为奇,毕竟从小耳濡目染了大唐的泱泱文化,又熟读名家经典,怎么说也是文化人!稀奇的是顽石出世的山野莽夫孙悟空竟也会作诗,而且诗作得还相当高明。

原著第51回,唐僧被妖魔独角兕大王所擒,孙悟空的金箍棒被套走,在来天庭搬救兵等待可韩司丈人真君回话的时候。孙悟空作诗纪兴曰:

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

这是一首七言“宫体诗”,大致意思就是在歌颂称赞三界五方八极在玉帝大领导的管辖治理下国泰民安、天地清明、一派祥和的盛世景象。

什么情况?读者一定难以置信,这样一首歌功颂德的诗作竟然出自大闹天宫向来以桀骜不驯藐视天庭为处世风格的齐天大圣之口。没错,这是大圣唯一的诗作!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自从取经后他就不再是以前那个不畏强权的猴哥了还是他有难言的苦衷呢?凡事有果必有因,联系孙悟空作诗的前后语境就不难明白大圣当时心里的憋屈和无奈。整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得唯一一首诗,为了他拍玉帝马屁又如何

没有了金箍棒的孙悟空就仿佛断了一臂,心猿空有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那种孤掌难鸣、英雄末路的苍凉感没有人能够体会。“话说齐天大圣,空着手败了阵,来坐于金兜山后,扑梭梭两眼滴泪,叫道:‘师父啊!指望和你:佛恩有德有和融,同幼同生意莫穷。同住同修同解脱,同慈同念显灵功。同缘同相心真契,同见同知道转通。岂料如今无主杖,空拳赤脚怎兴隆!’”大圣也会心酸堕泪也会孤独无助。这是他第二次为了救唐僧忍辱负重。

第一次他压下心中的自负与高傲,向一个妖精下跪磕头。书中第34回这样写道:“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向来心高气傲的一条硬汉为了身边所珍重的人为了心中的信念,不得不选择了低头。他为救唐僧变做小妖,来请九尾狐,“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整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得唯一一首诗,为了他拍玉帝马屁又如何

自从唐僧把孙悟空从被压五百余年后的五行山解救出来,他就把真情用在了这第二任师父身上。孙悟空在五百年间想通了很多事情,更在取经途中一步一悟,渐渐悟空。人都是要吸取教训之后才能成长的更快,孙悟空概莫能外。为了重拿金箍棒,为了打败妖魔,为了救唐僧,一时的忍辱负重又如何?大丈夫能屈能伸,抛下一文不值的骄傲和自尊只是为了感恩。无情未必真豪杰,低头如何不丈夫!

猴哥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就是要保唐僧取得真经,为了长远的目标承受眼前的痛苦是值得的。猴哥正是懂得了变通懂得了何为大丈夫的道理,所以当他再一次到天庭搬救兵的时候,面对玉帝他的态度变得异常谦虚礼貌起来。人在屋檐下,该低头的时候不能逞英雄,求人帮忙办事,如果不放低姿态,不仅解决不了当前困难,还可能惹出更大的麻烦,纵使桀骜如孙悟空也有低头求人的时候。只见行者朝上唱个大喏道:“老官儿,累你累你……因此难缚妖魔。疑是上天凶星思凡下界,为此老孙特来启奏,伏乞天尊垂慈洞鉴,降旨查勘凶星,发兵收剿妖魔,老孙不胜战栗屏营之至!”却又打个深躬道:“以闻。”旁有葛仙翁笑道:“猴子是何前倨后恭?”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整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得唯一一首诗,为了他拍玉帝马屁又如何

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何时尊敬过玉帝,左右不过一句“玉帝老儿!”以往上天庭搬救兵的时候,逢着的神仙都是客客气气战战兢兢生怕猴子惹事。没了金箍棒,孙悟空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对待玉帝谦卑到“前倨后恭”的地步,而且还很有耐心的“等候良久”,若是以前,猴哥早嚷道凌霄宝殿了。趁这个空档,孙悟空即兴赋诗一首,以颂太平之功。天庭耳目众多,孙悟空看似闲庭信步地作诗,实则有意为之。玉帝身边可是有“千里眼顺风耳”的存在,猴子的一言一行都在监察之中。唐僧遇难孙悟空比谁都心焦,哪有闲情赋诗?不过是趁机拍玉帝的马屁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罢了。哪个领导不爱听美言好话呢?玉帝自然也很受用,由着猴子调兵遣将。

一个从不拍马屁的人突然有一天就这么开窍了,只能说明孙悟空变了。五百年后取经途中,苦难磨平了他的棱角,经历淬炼了他的意志,他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他不再目中无人、心比天高,而是变得谦卑克制、隐忍坚韧;他不再执着于名利而是放低姿态脚踏实地;他不再认死理一根筋而是灵活多变善用智谋。他从一个年少轻狂的孙悟空变成了成熟稳重的孙悟空,这是每个男人一生中所必需经历的成长阶段。不计后果闯祸的孙悟空和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圣自然判若两人。

整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得唯一一首诗,为了他拍玉帝马屁又如何

现实社会何尝不是如此,清高、有才、孤傲的人初出茅庐之时都无法适应残酷的现实,他们处处碰壁,直到吃了亏受了伤头破血流之后才选择改变自己,不尽快适应就会被超越被淘汰。孙悟空选择了和世俗人一样,机变百出,八面玲珑,但是他与世人不同的是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本心。他有一颗佛家的菩提心,有一种道家的济世情怀。只是为人在世,强如大圣这般,还要有一个儒家的生存混世之道,才能在神佛遍地妖魔横行的三界之中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孙悟空若不改变,或许早已经死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