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失業率低,意味着大家很容易找到工作,或者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失業以後並不願意找工作,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福利支出和收入減少,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就得提出更高的工資待遇,從而會給企業增加運營成本,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和利潤。提起失業率,一般政府都將降低失業率作爲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爲失業率增加會導致很多問題,比方說勞動力閒置會增加社會支出,同時減少收入,與此同時,閒置的人員容易引發社會不安定。

提起失業率,一般政府都將降低失業率作爲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爲失業率增加會導致很多問題,比方說勞動力閒置會增加社會支出,同時減少收入,與此同時,閒置的人員容易引發社會不安定。一般國家的經濟不好的時候,通常會伴隨着失業率過高的問題,人們找不到工作,無法提升自身的收入,因此就會尋求改變當前的制度、法規等等,由此就會與當前的既得利益者發生衝突,從而引發社會問題。

低失業也不是坦途,失業率過低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凡事過猶不及,失業率過高自然是不好,如果失業率過低,也不是一個好事情。雖然從邏輯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結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爲什麼失業率過低反而會不好呢?爲了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對失業率的定義:

失業率是指一定時期滿足全部就業條件的就業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簡單來說就是失業人員佔總共勞動力的百分比。

那麼又該如何界定失業人口呢?以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失業需要滿足三個條件:1 沒有工作;2 願意工作; 3 找到工作立即可以上崗。因此,失業指的是那些想找工作卻無法找到工作的人,將學生、軍人等無法僱傭的人口排除在外。關於勞動人口年齡,其實每一個國家的標準都不一樣,中國的標準是:男子16歲~60週歲,女子爲16歲~50週歲。

因此,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失業率過低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因爲勞動人口逐步增加,另一個是因爲統計方法上忽略了很多實際的失業人口。而實際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勞動人口逐步增加的情況下,失業率不可能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因爲產業結構變化和競爭會導致很多失業,所以很多時候是因爲統計的偏差造成了失業率低的假象。

低失業也不是坦途,失業率過低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統計數據或許會有一些失真的情況,但是由於標準是不變的,所以其變化趨勢還是能夠反映一些問題的。假設目前的失業率是真實的,那麼過低的失業率會帶來什麼問題呢?我們來看一下失業率前十的國家:10 新加坡 9 巴布亞新幾內亞8 越南 7 馬恩島 6 柬埔寨 5 科威特 4 湯加 3 泰國 2 白俄羅斯 1卡特爾 ,其中,第一名的卡特爾低至0.3%,第十名也只有1.9%,可是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基本上都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

如果失業率低,意味着大家很容易找到工作,或者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失業以後並不願意找工作,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福利支出和收入減少,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就得提出更高的工資待遇,從而會給企業增加運營成本,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和利潤。以美國爲例,失業率過低導致美國的廉價勞動力不足,而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又阻礙了勞動力的供給,這種狀態還有可能持續下去,進而損害國際競爭力。如果我們對比一下美國的歷史失業率和道瓊斯指數,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股市的高點往往都是失業率的低點,這不是一種巧合。

低失業也不是坦途,失業率過低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正常的經濟健康發展也會產生很多摩擦性的失業,比方說舊行業被淘汰,新行業誕生等等,這個就業的轉換需要時間,因此,如果失業率過低,說明國家內部的經濟活力不足,創新動力不強。除此之外,失業率低往往會鼓勵投資和消費,從而導致股市投機行爲以及消費市場變得非常紅火,從而消耗國民的儲蓄。

實際上在正常的經濟週期中,失業率的轉換是很正常的,因爲經濟發展好了以後,失業率逐步降低,人們自然就會習慣於消費和娛樂,開始享受成果。投入到經濟中的勞動力和精力都會減少,從而會導致促進經濟繼續增長的動力缺失,所以失業率增加,然後人們又會開始加大努力。怕的就是在失業率增加的時候,政府開始發錢,讓這些人以爲經濟還是不錯,持續消費,導致國家的負債越來越多,儲蓄越來越少,被人落下的越來越多,或者領先的優勢被縮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