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了怎麼辦?

“不用管。小孩子剛出生,皮膚髮黃是正常現象,過幾天就好了。”有些“有經驗”的老人總會這樣說,管你什麼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怕你不信,還會再丟一句:“我們那會兒帶娃都是這樣帶大的。”

殊不知,大人“不用管”的做法,有的寶寶因此成爲腦癱,甚至死亡。

很多人用一些不靠譜的方法給寶寶退黃,喝白糖水、葡萄糖水,這都是輕的。有的嬰兒父母甚至聽信偏方——用針扎嬰兒穴位退黃,結果導致寶寶生命垂危。還有廣東寶寶出生第二天患黃疸,爸媽用藏紅花給他洗澡,差點害死親骨肉!

長沙一個出生3天的小寶寶黃疸,老人說寶寶可能是撞邪了,被不乾淨的東西纏上了,纔會全身發黃,“點燈火”可以驅邪。於是,家裏人用點燃的燈芯草,戳在剛出生幾天的寶寶身上,戳出一個個血點。寶寶的腹部、臀部、四肢上,燙出一個個水泡,有的皮膚還被燙傷流血了……

……

很無語,真像網上說的開車需考駕照,爲什麼做父母不需要考試呢?如果自己不懂、不確定,爲什麼不相信醫生、科學,反而一意孤行害了寶寶呢?

溫州有位新生寶寶,出生的時候和其他寶寶一樣,粉粉嫩嫩的,很招人喜歡,出生後一切正常,兩天後出院了。因爲是期盼許久的孫子,小家庭裏充滿了興奮和喜悅。

但就在出生三天後,細心的媽媽就發現寶寶有異常:的臉上、身上、甚至手心都開始發黃。趕緊讓家人把孩子送到醫院。到了醫院一查,孩子的膽紅素已經達到了18mg/dl(毫克/分升),重度黃疸,需要馬上住院,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聽到這個消息,家裏人很驚詫:啊?這麼小的孩子,出生才三天,就要住院啊?看上去很健康啊?是不是醫院想坑錢啊?

從診斷室出來,孩子奶奶就做了主心骨:“黃疸不用治,讓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好了。”堅決把孩子抱回了家。

可第二天,寶寶開始拒奶,哭鬧的很厲害,身上偶爾抽筋,後來嚴重到驚厥、抽搐,趕緊送去醫院。經檢查孩子體內膽紅素已經高達30mg/dl(毫克/分升),情況非常危急。

經過搶救,寶寶的命保住了,但是已經出現了膽紅素腦病——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

孩子腦癱了。奶奶悲痛不已,一家人腸子都悔青了,可惜晚了。

異常增高的膽紅素在體內累積時,對新生寶寶來說就是一種毒藥,會導致身體多種器官的損傷。大量研究顯示,高膽紅素可對新生兒的腦功能、腎功能、聽力及心功能均有損傷。

黃疸的形成

新生寶寶爲什麼會有黃疸?

我們先說說正常人的情況。人體血液裏,紅血球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黃色的色素,這就是“膽紅素”(不是紅色的)。膽紅素在進入肝臟後,合成另外一種物質。

這種物質進入腸道後,通過腸道蠕動隨大便排出,這就是便便是黃色的原因。少量物質會通過小便排出,這就是尿尿是黃色的原因。

膽紅素分解過程

剛出生的寶寶,因爲之前一直呆在子宮這個無氧環境裏,身體裏紅細胞更多,紅細胞的代謝更快,好用來載氧。紅細胞越多,生成的膽紅素越多,寶寶身體裏的膽紅素甚至是我們大人的2-3倍。

但出生以後,寶寶肝臟還沒成熟,腸蠕動也不是特別有力,膽紅素的排出效率就很低,有不少留在了血液裏,這就讓皮膚看上去黃黃的。

大部分新生兒都有黃疸,通常出現在寶寶生命的第一週。根據統計,得黃疸的男孩多於女孩。早產兒多於足月寶寶。

這種黃色先從血液最集中的臉部開始,隨着血液裏膽紅素越來越多,會從“臉→軀幹→四肢、眼睛變黃”來擴散。

等到幾周後,寶寶能喫的奶量多了,身體排泄膽紅素的能力強了,黃色會從“四肢、眼睛→軀幹→臉”退黃。

大部分黃疸寶寶都屬於“生理性黃疸”,會在1~2周內消退。也有很多寶寶會持續1個半月,母乳餵養的寶寶,黃疸甚至可能持續幾個月就會消失,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

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母子血型不合、感染、早產、肝臟問題等),當膽紅素生成得過快,或者當肝臟反應過慢的時候,膽紅素急劇上升,就比較危險(病理性黃疸)。如果進入腦細胞,造成膽紅素腦病,就會對寶寶造成嚴重的傷害。

所以,把寶寶帶回家以後,我們要經常觀察寶寶的皮膚。

有不少家庭,寶寶呆的屋裏光線比較暗,家人不容易發現寶寶皮膚髮黃,很多時候是探訪的親戚朋友發現寶寶有黃疸。所以,要經常在自然光下,觀察寶寶的皮膚有沒有發黃。

應對黃疸的辦法

明白了黃疸的原理,再來看看之前的土偏方,是不是就覺得搞笑了。

不管孕期你喫了什麼,對寶寶出生時肝臟發育是很難有直接作用的。

給寶寶喝水、喝葡萄糖,甚至喝大黃水,只會增加尿量,但黃疸主要是從便便裏出來的,寶寶的胃只有那麼大一點,被水裝滿了,喝奶的量就會減少,生成的便便少了,排的膽紅素就更少,反而加重黃疸。

我們應該做的護理方法,是下面這些。

一、生理性黃疸

如果膽紅素水平是在出生後的三、四天緩慢上升,那麼寶寶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通常是無害的。

1、多喝奶多排泄

對付生理性黃疸,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奶多排泄,每2個小時喂1次。

媽媽可以在白天每隔1.5~2個小時餵哺一次,晚上4~5小時哺乳一次,將一天24小時的哺乳的次數至少達到10至12次。

黃疸寶寶容易嗜睡,喫起奶來也沒多大勁頭。如果寶寶嗜睡或者吸乳乏力,可以喚醒寶寶,鼓勵寶寶喫母乳的時間更長、更頻繁。

2、不用停母乳

如果不是母乳餵養,寶寶更容易發生黃疸,所以媽媽們應該儘可能多地哺乳新生嬰兒。

有的醫生會建議暫停24~48小時的母乳餵養,給孩子喝配方奶粉,以觀察是否會降低膽紅素的水平;而有的醫生則建議繼續哺乳,甚至主張增加餵奶的次數,兩種做法都能讓嬰兒有所好轉。

但由於暫停母乳有提前斷奶的風險,而且用斷奶的方式證明是生理性黃疸,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醫生建議勤餵母乳。

3、適當曬太陽

有的醫生會建議多曬太陽,因爲某些特殊波長的藍光,可以高效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但注意新生兒最好不要出屋,可以在窗下曬,如果要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曬太陽,最好在早上11點以前或者下午4點以後,但也不能直接暴露在陽光下。

二、病理性黃疸

對這種黃疸,家長能做的,就是及時發現這種不好的苗頭,然後果斷交給醫生醫治。如果寶寶出現了下面這幾種情況,就要特別注意了:

寶寶在出生後第一天及第二天的膽紅素水平偏高。寶寶在短期內(如一兩天之內)膽紅素含量上升很快,寶寶很快從面部黃色變成全身黃色。出生後的24小時內,黃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後又再出現、或者黃疸加重。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型、B型或AB型血;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寶寶手心及腳底心的皮膚呈黃色。寶寶黃疸爲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寶寶發出尖銳的哭聲你的寶寶似乎無精打采或生病,或很難喚醒

希望寶寶們科學退黃,祝寶寶健康平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