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滬深兩市早盤雙雙低開,截至收盤,滬指跌1.39%失守2600點,日K線五連跌,上證50指數跌近2%。

值得關注的是,當天銀行股板塊出現整體大跌,是引發市場巨震的主要原因。這也是10月15日大盤觸底反彈以來,銀行板塊首次集體下跌。

數據顯示,A股市場上銀行指數(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下跌1.30%,上海銀行、招商銀行跌幅逾4%,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寧波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等均跌幅超過3%。

港股市場上,內銀股同樣全線下跌。其中,招商銀行跌4%,中信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哈爾濱銀行跌幅均超過2%。

郭樹清:銀行加大放開對民企貸款

消息面上,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發表了銀行需對民營企業貸款加大放開的觀點要求。

郭樹清強調,初步考慮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要實現“一二五”目標,即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郭樹清表示,現在銀行業貸款餘額中,民營企業貸款佔25%,而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超過60%。民營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和它在經濟中的比重還不相匹配、不相適應。從長遠來看,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支持,應該契合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相應比重。

北京10家銀行和券商紛紛響應

對此,11月9日,北京多家銀行和券商紛紛響應了“一二五”目標。

中國銀行11月9日發佈“中國銀行支持民營企業二十條”。從內容看,中國銀行將開展授信政策全面重檢,對可能不利於服務民營企業的規定、條款進行修訂或廢止,一視同仁地對待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

除了明確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中國銀行還出臺續貸再融資政策,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可通過風險可控的借新還舊、展期、變更借款人、調整還款計劃等方式,解決客戶臨時性資金週轉問題。

此外,在當天人民銀行營管部聯合多部門召開的“北京地區民營企業融資座談會”上,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等北京地區10家銀行和證券公司代表,向北京金融同業發出倡議:

一是增加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對暫時遇到流動性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不抽貸、不斷貸;

二是將政策優惠傳導至民營企業,切實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三是積極參與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相關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債券;

四是加強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積極參與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相關工作,妥善應對部分控股股東股票質押比例較高的民營上市公司面臨的平倉風險;

五是優化民營企業金融生態環境,培育有效融資需求。

政策落實利好民營企業

今年以來,由於內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在經營上出現了一定困難。隨着風險暴露增加,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對民營企業的風險偏好下降,民企融資難度上升。

毋庸置疑,上述政策如果能落實,將大大增加民企融資資金的供給,緩解民營企業的資金飢渴,減少民企因資金斷裂而經營破產的風險。

巨豐投顧指出,這是貫徹和落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具體措施,對民營企業是利好。

不過,這也引發了市場對銀行業未來利潤風險增長的擔憂。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國內銀行本身的存在意義上來說,確實應該爲民企提供資金支持,但從銀行業務本身來說,風險性會因此明顯提高,未來的不良率可能會增幅比較大。同時,根據要求,政策上還要求銀行儘量調整減免各種貸款費用甚至利率,這意味着銀行業的利潤收入將直接受到顯著影響。

經濟數據下滑進一步提升風險

與此同時,10月經濟數據進一步下滑,在投資與消費下滑的形勢下,銀行若按要求放大貸款,實際上是逆週期操作,利潤風險也會相應提升。

11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0月CPI和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同比上漲2.5%,漲幅與上月相同;PPI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同比上漲3.3%,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

可以看到,目前中國經濟下行趨勢仍未回穩,雖然近期國家不斷在各方面各場合爲市場發聲,也積極出臺各種措施,但等到政策發揮實際作用還需要一定時間。

國信證券分析指出,宏觀經濟趨勢已趨於悲觀,而銀行經營成果(尤其是不良、盈利等指標)有一定滯後性,資產質量惡化的情況將在未來顯現,因此市場做多的動力不足。

18只銀行股仍處“破淨”狀態

自10月大盤觸底反彈以來,銀行板塊整體表現爲不斷上漲。不過,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破淨”銀行股數量仍然在六成以上,共有18只個股的市淨率不足1倍。

其中,華夏銀行市淨率最低,爲0.62倍,民生銀行緊隨其後,市淨率爲0.67倍。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等均處於“破淨”狀態。

中銀國際證券指出,目前銀行板塊的估值,反映了市場對經濟預期及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悲觀預期,短期在監管政策邊際寬鬆下,配置吸引力提升。

國信證券表示,根據我們的預測,宏觀經濟下行確實有較大可能導致2019年銀行股盈利增速回落,但其幅度尚難預測。而如今銀行股估值卻隱含了極端悲觀預期,估值仍在歷史低位,或已過度反應。

本文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點擊右上角,分享朋友圈↗

知識共享,財富共贏!

你 會 喜 歡

財經熱點

印花稅只給虧的減免?|房地產空置之謎|31省最低工資排行|馬雲再當首富 |24年中國稅負變遷|

大盤直擊

人民幣、A股接力大漲| 六大主力三季報佈局|茅臺史上首次跌停|國家隊基金3年表現| 年報7成預喜 |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官方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