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公说,你不要为了我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这样你会觉得委屈。“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不要刻意在感情中伤害别人,但也不要委屈自己。

夏目漱石曾经说过一句话。

他说:“听说,在人的世界中,所通用的爱的法则是这样的:在与自己有利的条件下,则可以爱别人。”

是不是听起来太功利了?其实不是。

我换种温和的说法吧,应该会更好理解:不要因为爱别人,就伤害与勉强自己。

这条道理,适用于任何人和任何事。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非常有感触。

“多年之前,跟老公吵架。老公说,你不要为了我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这样你会觉得委屈。你觉得委屈就会找由头冲我发泄,那我也会觉得委屈。因为这不是我要求你做的,对大家都没好处。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做。”

深以为然。

做情感节目以来,我看过很多读者的来信,其中不乏有勉强、牺牲自己的事例在,于是便总是在感叹:这样是不会开心的。

就像其中有个读者和我说过的故事,我至今还记得。

她说:她很喜欢烹饪,每天都会在家里给老公做饭。

但她实际上没有烹饪天赋,做出来的东西都很难吃。可老公每次都会笑着吃进去,并大声赞扬着好吃。深受鼓舞的她更来劲了,天天做,餐餐做,老公还是夸她做的好。可她渐渐发现,原本脾气很好的老公突然在一些小事上找她麻烦,弄得她很不开心。

终于在一次吵架中,老公爆发了:“你做的东西那么难吃,你自己不尝的啊?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我是为了让你开心才忍着天天吃精光。你倒好,做个没完,成心折磨我是不是?”

她这才明白,原来老公是很不想吃的,但为了她还是装作好吃的样子。

只不过,她也没有得到多余的快乐。

老公强忍的委屈,全部在别的地方发泄回来,还给了她。

后来,她很诚恳地和老公说:“不要勉强自己,不好吃就别吃了。我会练习到厨艺变好以后,再做给你吃的。”

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这个读者的故事实在是很有意思。

因为电视上也常常会播放类似的偶像剧情节:

女主烹饪技艺差的不行,做出一道菜,像下了毒一样,能把人吃的五脏六腑通通移位。但男主看着女主那期待的眼神,脸含微笑、面带春风,毫不犹豫地就吃了个精光。

女主深觉开心,然后无意间发现,男主吃这道菜竟然脸色发白,赶忙尝了一下锅里剩的,说:“这么难吃你怎么不告诉我,还吃个精光······我以后再也不做了!”

男主急忙说:“不!你还得做,只要你做的,无论怎样我都觉得好吃。”

场面感人肺腑,并且丝毫没让人觉得有什么问题。

一来,因为后续做饭的情节不会再播了;

二来,哪怕是电视中的男女主,其实也都知道,他们眼下说的不过是情话而已,女主既不会天天做那些黑暗料理,男主也不会天天吃那些黑暗料理······

委屈自己,偶尔哄哄对方开心这种事,一两次点到为止就够了。

这一点分寸,连偶像剧都知道。

但事实上,却真的有人,把这种偶像剧都不会拍全的情节,当成了感情中的金科玉律,天天抱着“牺牲自我,成全对方”的念头,在谈一段感情。

且不说,牺牲自我究竟是一种多圣母心的行为,对于那个接受你牺牲的人来说,他内心深处或许也想问你一句:“你问过我想要这样的牺牲与付出了吗?”

我不禁想到谢霆锋和张柏芝。

这两人之间的情爱纠缠无需赘言,时至今日,两人间的谁对谁错,作为外人也仍然无从得知。

只是回溯两人的离婚大战时,多数媒体也好,粉丝也好,哪怕是张柏芝本人也好,都在无止境地强调着张柏芝对谢霆锋的牺牲。

因为担心狗毛会引发谢霆锋的哮喘病,她以5000港元的低价贱卖了6只名贵的爱犬;因为谢霆锋喜欢女人有少许的丰腴,她放弃了对苗条的追求,停止健身,也不再规律饮食;因为谢霆锋喜爱玩吉他,她连买衣服都要找有吉他图案的T恤·······

而谢霆锋呢?

爱打电玩、懒得理她和孩子,于是张柏芝就只能在背后看着他打电玩的身影,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怪不得离婚时,张柏芝会控制不住地细数谢霆锋的几宗罪。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离开张柏芝和王菲复合后的谢霆锋,王菲说他们经常腻在沙发上絮絮叨叨讲事情,根本不是张柏芝说的那般冷若冰霜。

他们口中的渣男和暖男,完完全全是一个人啊。

不明真相的外人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单纯是谢霆锋不爱了,所以才有这般判若两人的表现。

可一向在娱乐圈里广交好友的向太,却说出了自己和张柏芝曾经的通话内容:

“她觉得自己以前感情和事业很多事情都错了,如果可以重新来过,结局可能会改写。”

那张柏芝觉得自己错在哪里了呢?

难道为爱付出也是错吗?

也许最终一切的症结,都只能回到她的强调牺牲上。

哪怕作为局外人,看看谢霆锋今时今日与王菲的相处模式,你都会知道:他完全不需要你那么牺牲啊。

你自以为的变成了他会喜欢的样子,但事实上,他喜欢的就是你最初自由纯粹的样子。

所以啊,感情里真的不要太专注于牺牲自我,勉强自己做那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止你很痛苦,对方也不舒服的。

不舒服久了,就不爱了。

有人说:“与人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捆绑,奉承,和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确实如此。

事实上,“不要在感情里,为别人做任何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应该是通用于所有关系的真理。

这其中,自然不仅仅包括爱情。

与人相处,这是一道万能的公式。

前段时间完结的热播剧《小欢喜》中的英子则完完全全是一个反例。

英子是一个为了母亲的高期待,会不断委屈自己的孩子。

母亲宋倩一口一个“我都是为你好”,给她施加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为了随时监控女儿的学习进度,她在英子房间开了一扇玻璃窗户;每天,她都要强迫英子生吃一个海参,即使咽不下去也不准吐;即使英子已经完成了她的课业,她还无休止地给英子开小灶,让她跟自己一起做题。

这一切,英子都不喜欢。

可为了母亲,她还是默默接受。

最后,当英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一声“我想去南大”的时候,宋倩斩钉截铁的一声拒绝,成了压垮英子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宋倩擅自修改了英子的报考志愿,最后崩溃的英子选择了跳海。

但即便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她还是朝父母愧疚地喊:“对不起,我没能变成你心里想要的样子。”

这是一副多么让人心碎的画面。

就好像因为达不成母亲的期许,她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尽管,那份期许从来不是她自己盼望的东西。

这未免太可悲了,不是吗?

莎士比亚说:“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我真心觉得,也许这就是人们之所以要顽强生活的意义。

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或者是任何其余的关系,它的本质都是:

“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不要刻意在感情中伤害别人,但也不要委屈自己。”

这,就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