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中加入儀式感,會對孩子的一生成長有重要影響。▼“儀式感”讓孩子擁有愛的感知力。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永仁說歷史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最近,很多學校陸續迎來開學季。開學儀式是每個孩子必須要經歷的事。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學校簡化了開學儀式,甚至開啓了雲端課堂,在線爲孩子舉行開學儀式,開講第一課。雖然是雲端在線開學,孩子們也像往常一樣,穿上了校服,繫上了紅領巾,並保持站立。雖然是線上開學儀式,儀式感也是滿滿的。
儀式感是我們生活中常常提到的詞,它或者是節日裏家人之間的一次擁抱,或者是旅遊時寄給朋友的一張明信片,又或者是開學時的一次開學儀式。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教育,同樣需要儀式感。
教育中加入儀式感,會對孩子的一生成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儀式感可以增加孩子對事情的認同感,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關注;另一方面,通過一些小小的儀式,讓孩子感受到某個時刻或者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和珍貴性,使之內心充滿敬畏。
到底教育孩子時怎麼才能體現“儀式感”呢?“儀式感”對孩子有哪些正面作用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解惑。
所謂的“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或者特定的事情變得與衆不同,變得更有意義。簡單的說,儀式感就是人們表達自己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
有的家長會覺得儀式感是個飄忽不定的定義,很難去琢磨。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儀式感無處不在。如果說我們的生活是由時間和空間來組成的,那麼儀式感充斥在其中,可以是爲了紀念某個時刻,也可以是爲了紀念某個地點,最終的目的就是通過一些儀式來使這些時間和地點更有意義。
▼“儀式感”沒有特別的時間定義
說到儀式感,就不得不提奧黛麗·赫本的經典電影《蒂凡尼的早餐》,電影中,赫本將儀式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黑色的禮服、復古的盤發、碩大的墨鏡、優雅的氣質,一度成爲赫本最經典造型之一。當赫本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打扮地美美的,專門跑到蒂凡尼珠寶店門口吃早餐,一邊喫早餐一邊欣賞美麗的珠寶。
生活中,普通人也不缺乏儀式感的行爲。比如,每到小編閨蜜生日的時候,她老公都會送她一束玫玫瑰。閨蜜告訴我,這是他們專屬的儀式感,也是他們感情一直很甜蜜的法寶。
其實,儀式感表達了對對方的重視,也是用心程度的體現,儀式感更能讓某一個平凡的時刻因爲一個小儀式而變得與衆不同,更有意義。
▼“儀式感”沒有具體的劃分標準
很多家長要問,什麼樣的行爲纔是教育中的儀式感呢?其實,儀式感沒有具體的劃分標準,只要是用來表達真情實感的行爲,都可以看做儀式感。
比如,孩子生日時,認真爲孩子準備一個生日聚會;
比如,孩子睡覺前,給孩子一個甜甜的睡前吻;
比如,孩子取得好成績時,獎勵孩子一個期望已久的禮物;
比如,參加孩子家長會時,要穿戴的比較正式隆重等等。
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以被賦予儀式感,也都是儀式感教育的契機。概括地講,就是在屬於孩子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家長採用具有儀式感的舉動向孩子表達家長對他們的愛。
村上春樹說:“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教育中賦予儀式感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在真正的生活,而給他們帶來儀式感的人,往往就是最愛他們的人。充滿儀式感的教育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儀式感”讓孩子擁有愛的感知力
作家林宛央說:“儀式感,能夠讓我們擁有愛的感知力,並用心地去感知這個世界。”儀式感,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並萌生出可以感知愛的能力,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的親情紐帶更加牢固。
電影《奇蹟男孩》中,維婭的弟弟出生後,因爲臉部畸形做了很多次的修復手術,因此,父母對弟弟格外的照顧和關心,久而久之,他們對維婭的關心也越來越少,就算開學的第一天,他們也只是問了弟弟的感受,忽略了維婭的心情。諸多的忽略,一度讓維婭認爲爸爸媽媽只愛弟弟。
後來,維婭參加學校的舞臺表演,爸爸媽媽知道後,帶着弟弟一起盛裝出席,爲她加油。就是這一場儀式感滿滿的歡聚,才讓維婭和父母的關係有了和解,也讓維婭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寵愛。
其實,一個小小的儀式感不只可以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寵愛,更重要地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愛人。
▼“儀式感”可以拉近親子關係
中國式的親子關係多數是含蓄不張揚的,我們習慣地把父母對孩子的愛稱爲默默地付出。但是,只是默默地付出是遠遠不夠的,偶爾的儀式感也是彰顯關愛的方式。
曾經有教育專家做過研究,發現家庭教育中的儀式感帶給孩子的幸福體驗,要遠遠地大於物質豐富和學業成功帶來的滿足。這就說明,家長儀式感可以帶給孩子幸福感和滿足感,更能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
比如,家長們可以在節假日帶孩子外出遊玩,形成放假就全家出遊的習慣;還可以在特定的節日舉行一些具有儀式感的行動,比如全家聚餐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家庭存在感,還可以拉近親人的距離,拉近親子關係。
▼“儀式感”可以讓孩子常存敬畏感
儀式感除了可以增加孩子對愛的認同度,還可以讓孩子時常保有敬畏之心。因爲,儀式感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態度更加誠懇,甚至更加用心地對待這件事情。所以,儀式感可以培養孩子的敬畏感。
比如,很多學校會在開學前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大家不僅盛裝出席,有的學校還會邀請領導和家長們參加。一是告訴孩子們假期已經結束,即將迎來新一期的學習生活;另一個就是告訴孩子,要用端正地態度面對開學,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下學期的學習生活中。
“儀式感”可以加深孩子對特定事件的重視度,只要孩子心存敬畏感,就一定會更加努力的付出行動,也能在行動中較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爲。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曾經寫道: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在擁有儀式感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不管是內心的飽和度,還是面對困難時的堅毅程度都要更加強烈。因此,家長們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製造一些小小的儀式感吧。
▼記住孩子的重要時刻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重要的時刻,也會有很多第一次。比如,孩子第一次開口叫媽媽,第一次學會走路,第一次走進幼兒園的校園,第一次考試得到滿分等等。
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是唯一的,不可逆的,錯過了就不能再次重來。因此,家長要記住孩子的每一個重要時刻。
首先,家長要記住孩子的特殊節日。比如,孩子的生日,六一兒童節等等。
其次,家長可以用日記或者電子相冊記錄孩子的每一個精彩時刻,也爲孩子記錄着美好的回憶。
▼定期舉行家庭聚會
家庭機會是表達儀式感最簡單的方式。老話說,沒有什麼事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可見,聚餐或者聚會對於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因此,家長可以選擇多樣化的家庭活動,比如,全家外出聚餐;看一部都喜歡的電影;又或者是外出遊玩或野餐;又或者是隻是全家聚在一起聊聊天。
家庭活動的形式很多樣,選擇適合大家的方式就可以。小編相信,通過一些有儀式感的活動,會更加有利於家庭的凝聚力,和親子關係的增進。
▼抓住生活中的小細節
儀式感不只是非要都特定的時間或者地點,生活中小驚喜也可以無處不在。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詢問孩子學校生活怎麼樣;可以是睡前跟孩子閒聊一會,最後給孩子一個睡前吻;也可以是孩子遇到困難傷心難過過,家長一句安慰的話和一個安慰的擁抱等等。
孩子成長的過程,每一刻都是值得記錄的,也是值得家長關注的,抓住生活中的小細節,就可以讓儀式感充滿我們的生活。
木心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詩叫做《從前慢》,也被創造成流行歌曲被衆人所知。裏面講到: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其實,車、馬、郵件、鑰匙和鎖都是儀式感的體現!這些簡單但是最原始地傳遞信息的工具,纔是最樸實無華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很重要的生活方式,有儀式感的人,即使生活枯燥無味,也可以過得陽光燦爛。因此,爲了孩子內心的豐富和精神的愉悅,爲了孩子擁有愛的感知力,爲了孩子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請讓生活充滿儀式感吧!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