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承載了國人太多的傳統信仰,道教中的諸多神仙其中不乏歷代忠臣、英雄等對家國興亡做出重大貢獻的仁人志士,他們受國家褒獎、人民擁戴,難道我們也要嫌棄這些歷史和傳統稱之爲封建迷信嗎?

近來有媒體就某村一名會計人員做道場一事做了相關報道,但報道中有一角度卻有待商榷:文中將道士做道場斥之爲“封建迷信”,這種說法實在是有失公允。

當年日本人佔領臺灣時,他們有一個舉動:要拔中華文化的根。怎麼拔根?把道教的廟燒了,把神像燒了,說要讓那個神歸天。什麼意思?就是讓你中華民族沒有信仰,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信仰,這個民族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就不存在了,所以從這一點意義上看,他要消滅中華民族,就要先從文化與信仰上入手;而消滅道教就是要消滅中華民族的手段之一。所以今天我們如果要讓中華民族興旺,就必須讓傳統文化的這些主流的東西、使那些原本對人們的生活有幫助的東西,讓它煥發青春。

當然,我們也應該正本清源,明白到底什麼是“封建迷信”?

1迷信等同傳統宗教習俗的代稱?

封建,原意是封邦建國的一種政治制度,這種制度始於周代。周天子將國土分封給自己的族人、功臣,形成衆多的諸侯國,各個諸侯國是一個完整的國家。這種制度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被郡縣制所取代,天下事務歸於中央集權,所以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封建制度了。現在人講的封建這個概念來源於西方,西方的社會在漫長的中世紀都是過着一種封建的制度,這一段歷史在中國找不到對應,所以中國的學者用封建代指秦以後到明清所有的中央集權的王朝,這是借鑑西方概念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劃分,是不符合國情的。

所謂迷信,很好理解,就是盲目地相信,對任何事物,都可以達到迷信的狀態,哪怕是對科學,盲目地相信現代科學也可說迷信,所以說封建迷信,這一詞,應該是說在工業革命之前,人們由於對科學的無知而對事物盲目地相信。那麼現在人所說的的封建迷信,怎麼成了傳統宗教習俗的代稱?

2封建迷信爲什麼專指中國傳統宗教

封建迷信現在成了污衊華夏民族傳統宗教習俗的專用詞。華夏民族的宗教習俗是什麼?就是從古以來形成的一系列信仰習慣,鬼神信仰和祖宗崇拜可以說正是華夏民族的信仰特點,《尚書·堯典》就說:“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于山川,遍於羣神。”

中國人的信仰是多神的,但多神並不代表着落後。自從近代開端,中國國力衰落,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也喪失了,現在的國人認爲,只要是西方的、外來的,都是先進的,凡是中國固有的、傳統的,都是落後的;直到今天我們的國家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很多同胞卻依然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沒有一點文化自信:每每涉及自己民族傳統的宗教文化習俗,都斥之爲封建迷信。

3道教的宗教活動不是封建迷信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最能體現華夏民族的宗教信仰。道教在建國以後,被定爲五大合法宗教之一,受憲法保護。中國法律尊重宗教信仰的自由,反對公開詆譭侮辱他人的宗教信仰。任何合法的宗教活動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道教徒舉辦道場、法事,是表達其宗教信仰的合法宗教活動,這種宗教活動,怎麼就變成了封建迷信了呢?道教承載了國人太多的傳統信仰,包含了文化、民俗、古代科技等等內容;道教中的諸多神仙其中不乏歷代忠臣、英雄等對家國興亡做出重大貢獻的仁人志士,他們受國家褒獎、人民擁戴,難道我們也要嫌棄這些歷史和傳統稱之爲封建迷信嗎?

有些人認爲燒香拜神是封建迷信,所以他們處世毫無恭敬畏懼之心,不敬尊長,不懼國法,行事闇昧,昧理欺心,自以爲天地不知,他人不曉。有些人認爲善惡報應也是封建迷信,所以他們逞強凌弱,損人利己,弄虛作假,爲商必奸,爲人必貪,無惡不作,片善不修,以做惡有善報爲信條。

有些人認爲愛國孝親也是封建迷信,所以他們崇洋媚外,禍亂國家,啃老棄老,打罵父母,不孝雙親。有些人認爲追思先亡慎終追遠是封建迷信,所以他們對祖先父母毫無感恩之心,只恨祖先遺產不豐。在很多地方,家裏老人去世,子孫後代延請道士誦經代亡人懺悔不使前人受苦並籍以超升福界,這本是後人對前人的孝心的延續,這種活動千百年來已經形成傳統,對於人孝德的教化意義是積極的。

如果自己不瞭解道教,請不要給道教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道教旨在勸人向善,濟世利人,讓人懷慈悲,包容、謙讓,淨化人心和諧社會,和睦家庭,通過特有的宗教活動表現人們的感恩心,懺悔心,以及良好的願求,卻在一些人眼裏成了封建迷信糟粕,是不是在那些家人去世後脫衣露體豔歌豔舞纔是化俗的正信教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