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买的基金总是赔钱,基金销售中你所不知道的潜规则

作者:卢小钱(未经本人授权,禁止在其他平台转载)

传统的投顾模式中投资顾问很大程度扮演者一个销售的角色,一方面投资顾问从业人员的素质有限,另外一方面他们面临公司给予的业绩压力,这就造成投资顾问不可能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基金主要销售渠道依然在银行,特别是在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以前,人们买基金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银行本身拥有大量的储蓄客户,并且在客户那里具有良好的信誉影响力,所以在银行做基金销售,投资顾问很容易就能把自己的产品卖给顾客。

为什么你买的基金总是赔钱,基金销售中你所不知道的潜规则

但是有个问题,为什么从银行这么专业的机构手里买来的基金大多数情况下都逃不过亏钱的命运?

其实基金并不是银行生产的,银行只是基金的一个销售渠道,基金公司研究出来一款基金产品,然后拿到银行去售卖,因为银行有大量的精准客户啊。

除了基金,保险、金融理财产品也特别爱放到银行去销售,总而言之都是想用银行这个头衔促进销量,所以大家在银行购买各类金融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多个心眼,在银行大厅里售出的产品并不都是保本保息的。为了尽快卖出产品,这些风险提示投资顾问往往会一笔带过,甚至是不予告知。

基金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是收取基金管理费,基金的认/申购费主要作为销售佣金返还给银行。在这样一种盈利模式下,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银行都希望卖出的基金份额越多越好。

为什么你买的基金总是赔钱,基金销售中你所不知道的潜规则

投资顾问为了便于销售也会不断的推销近期收益率高的产品,来迎合投资者想要赚钱的心理。基金业绩难以持续这是不争的事实,当这款基金赔钱之后,投资顾问又开始推销另外一款收益率高的产品,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下去,就导致了很多人对基金产生了误解,认为基金就是基金公司联合机构收割散户的工具。

基金的业绩不可能持续,否则按业绩排行购买基金就完了,根本不需要研究,更不需要投资顾问。

基金的业绩难以持续并不代表基金就是基金公司联合机构收割散户的工具。现在有不少新兴的投资顾问,他们研究指数基金,以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为投资者推荐适合的指数基金产品,我们暂且称他们为买方投资顾问。

如果你投资过指数基金就会发现,指数长期向上,指数基金的费率低、选股规则透明。研究指数基金要比研究主动基金容易的多。

主动基金这么好为什么传统的投资顾问却总是给投资者推荐主动基金呢?就是因为主动基金的管理费用高,卖出同样的基金份额,可以从主动基金上收取比被动基金高好几倍的费用。

2016年美国劳工部颁布一个法令,客户在投资顾问那里进行投资咨询,投资顾问的费用加购买基金的费用合计不得超过1%。你会发现基金费用占比越少,收取的投资顾问费用就可以相对高一些。投资顾问会想法设法帮助投资者降低投资成本,因为这同样关乎他的收益。

为什么你买的基金总是赔钱,基金销售中你所不知道的潜规则

在美国大多数的投资者会在投资之前寻求买方投资顾问的帮助,美国富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富人在财富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依赖专业人士来管理财富会成为他们财富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点在中国还不多见,中国人更喜欢凡事亲力亲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多么的牛。但是,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爱好和别人的专业PK,特别是投资方面,专业的基金经理都不一定能够跑赢市场,普通投资者要想战胜市场难上加难。

我们总能见到散户抱怨说“机构投资者联合起来收割散户”。其实机构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也会去咨询专业的投资咨询机构。

还有一种更新的投顾模式,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理财,是虚拟机器人基于客户自身理财需求,通过算法和产品来完成以往人工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

也就说投资者把自己的各项数据输入电脑,然后电脑算出投资方案。

智能投顾有诸多优点,可以24小时提供服务,计算机比人工算的更精准,但是它改变不了投资的基本逻辑。

我认为智能投顾是一个伪命题,假设所有人都使用智能投顾,那如何计算出来让每个人都可以受益的方案呢?这是不可能的,有人受益就意味着有人受损,投资任何时候都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

现在智能投顾还只是起步阶段,想要颠覆传统投顾,还为时过早。

并且智能投顾存在很大的人性问题,不排除会有暗箱操作的可能,人为的设定出让多数人受损让少数人获益的方案,这不是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信息都告诉机器,然后让机器做出投资判断,想想就可怕。

最后,不管运用哪种投顾模式,自己拥有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感觉这篇文章帮助到了您,请点赞、评论、收藏,这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