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週期從15天縮短到2天 雅戈爾西服智能工廠亮相

智能工廠裏的流水生產線。

在最近發佈的2017中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名單中,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居第二。隨着傳統服裝行業的升級,智能製造實力也成了企業的新動能。7月21日,一直處於磨合試運作狀態下的雅戈爾西服智能製造工廠正式亮相,記者參觀了這條目前全國唯一的聯通了縫製和整燙的西服生產吊掛系統。

全吊掛系統提高產能20%

讓布料“腳不沾地”變成衣

雅戈爾斥資一億元改建的這座智能工廠,總面積1萬平方米,於今年4月底改造完成,專門用於生產市場售價在6800元以上的高級定製西服套裝。

記者在現場看到,生產流水線上方几條紅白相間的吊掛系統正帶着各種半成品的布料遊走在各個工位之間。工人們從系統上接過布料,熟練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後,交還給吊掛系統,此時傳送帶會自動帶着它們走向下一個工位。

記者注意到,這裏的每個吊掛架上都有一個編號。智能工廠項目組成員張懿介紹,它就是這套西服的“身份代碼”,包含着諸如面料、尺寸、工藝標準等所有信息。而這些信息通過每個工位前的一個專屬平板電腦顯示給工人。這樣,在布料到達工位的同時,工人已經瞭解了這套西服的工藝要求,在縫製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偏差。

“一套定製西服的工藝包括布料剪裁、縫製、後道等幾個流程。以往布料流轉於各工序之間全靠人工,後期西服和西褲之間也無法自動匹配,吊掛系統解決了這一問題。不過放眼全球,即便是相對較先進的西服生產工廠,吊掛系統也只參與縫製或整燙一個流程,而使用聯通了縫製和整燙的全系吊掛系統,讓上衣和褲子智能配對的智能工廠,我們還是第一家。”張懿說,通過控制系統發出指令,布料就能“知道”自己要去哪些地方做哪些事情,從裁剪完畢的零碎布料到變成一套直接可以銷售的成衣,全程“腳不沾地”,都在吊掛系統上完成,從而節約了大量人、物和時間的成本。

“70多片布料,300多道工序,以前生產一件量身定製的雅戈爾西服需要花15天的時間,現在只需要2天。智能工廠上線之後,預計年產量可達14萬套以上,從產能上來看,提高了20%。”張懿說。

智能工廠+智能營銷

花30多億置門店爲新零售奠基

這個西服智能化製造工廠項目的研發磨合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但是對雅戈爾將來搶灘“高定”西服市場甚至整個“新零售”產業佈局來說,這一年半時間的“磨刀工夫”卻花得相當值得。

“我們身處一個個性化的時代,服裝加工業也因此遇到了挑戰。對於傳統的服裝加工廠來說,接大批量訂單無疑是最‘划算’的,而在個性化時代,每個消費者的需求都不一樣,如何滿足千變萬化的定製需求,就是智能工廠最擅長的事情了。”雅戈爾品牌總監徐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事實上,雅戈爾對智能化的探索和運用並不僅僅在製造端。衆所周知,“在全部門店中直營店佔比99%”是雅戈爾的法寶之一。2015年到2017年,雅戈爾花了30多億元在全國的一、二線城市購買了50多個店面。外界一度調侃雅戈爾已經從服裝業轉行到了房地產業,其實雅戈爾正在走一步彎道超車的大棋。

在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眼裏,有良好的體驗平臺是新零售最關鍵的環節,因此在雅戈爾向新零售轉身的過程中,門店將是重要的依託。徐鵬給出了進一步解釋:“傳統零售講的是渠道,新零售講的是用戶,但新零售不是傳統零售的代替版,而應該是它的升級版,因此渠道加用戶纔是我們要走的路。”

在未來,雅戈爾計劃將所有旗艦店打造成爲智慧門店,綜合運用3D量體、大數據、VR/AR等“黑科技”,讓其成爲實現智能營銷的載體。同時發揮線下智能工廠隨訂隨做優勢,用兩支“智能筆”書寫屬於自己的新零售成績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