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聞網訊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24年的農村生活讓他忘卻了都市的繁華,24年的傾情奉獻讓他找到了幸福的真諦,他默默耕耘在鄉村教育土地上,撒下愛的種子,孕育出雨後春筍般的參天大樹……他就是昌東鎮滁槎中心小學老師劉文彪。

劉文彪的父親是一名人民教師,他從小受父親的薰陶,那時候他總能看到很多父親的學生在自己家裏喫飯、留宿。劉文彪說:“要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當一個好老師,讓他的學生也能像父親的學生一樣幸福。”

1994年8月,劉文彪終於圓了教師夢,成爲了一名人民教師。初爲人師的他就碰到了班上一個叫彭凱的男孩子,小男孩聰明上進,但由於性格內向,沒有什麼朋友,彭凱常常悶悶不樂,成績也突然出現滑坡。彭凱的變化引起了劉文彪的注意,在一個課餘時間看到彭凱躲在角落裏發呆時,他走過去輕輕地撫摸着孩子的頭說:“彭凱想玩遊戲嗎?我陪你玩!”彭凱不吭聲。爲了打開孩子的內心,他犧牲週末休息時間深入孩子家裏家訪,關心孩子生活的同時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後彭凱逐漸打開心扉。“謝謝你,劉老師,從沒有人把我當朋友,我爸媽長年在外,通書信就是問有沒有錢?身體好不好?從不關心其他的,我很苦惱,是你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從那以後彭凱把劉文彪當作自己的哥哥,有什麼開心快樂、煩心的事都願意找到他訴說。“我也經常帶他參加班級集體活動,慢慢的他朋友也多起來了,也喜歡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劉文彪說,現如今彭凱已在一家上市公司做策劃師。

2014年,應上級教育部門的安排,劉文彪被安排到昌東鎮嶺永小學,那是高新區最偏遠的一所農村小學,面臨着一個全鎮倒數第一的班級且沒有老師願意任教的情況下,劉文彪主動站出來,果斷的承擔了這個班的教學任務。一年的時間,在他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全鎮組織的統考中,這個班級獲得了前三的好成績。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堅守鄉村教育24年的劉文彪把希望的種子種進了每一個孩子的心裏,鄉村的孩子們像牡丹花一樣綻放。(全媒體記者 胥巖)

相關文章